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肖福庵痈疽发背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痈疽、发背。
阅读:8.3K
淋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淋证、阴虚内热。
阅读:8.3K
李学川牙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痛、胃火。
阅读:8.3K
赤白带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赤白带。
各家论述:《针灸大全》:“照海……妇人虚损形瘦,赤白带下,百会一穴、肾俞二穴、关元一穴、三阴交二穴。”《傅青主女科》论带下谓:“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带脉约束不利,肾气失于统摄,则赤白带下。照海:补益肾精。关元、肾俞:关元为任脉穴,元气之海。《素问·骨空论》谓:“任脉为病,女子带下。”肾俞,通过足少阴经别联系带脉,既可补益肾气,又可调摄带脉。两穴合用,以收培肾固本之功,肾气固、元气充,则带脉约束更为有力。百会:为督脉与足三阳经的交会穴,灸之可升举阳气。三阴交:以健脾渗湿。《妇人秘科》谓:“年久不止者,以补脾胃为主兼升提。”
阅读:8.3K
叶茶山厥逆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逆、厥证。
阅读:8.3K
琼瑶真人牙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痛、虚火。
阅读:8.3K
大全食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少、瘦弱。
阅读:8.3K
肖氏治不孕症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不孕症、不孕。
阅读:8.3K
王执中淋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淋证、尿淋、尿痛、余沥不尽。
阅读:8.3K
膏肓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消耗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贫血、乳腺炎、神经衰弱、哮喘、胸膜炎、虚损、遗精、支气管炎、胃出血、阳痿。
来源: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
阅读:8.3K
肾虚带下病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赤白带、带下量多、带下味臭、带下稀、多梦、耳鸣、烘热、前阴灼热、瘙痒、失眠、头晕、头晕目眩、小便清长、阳虚、阴虚、大便稀溏、带下黏、脉沉迟、脉细数、面色晦暗、舌质淡、舌质红、苔白、苔少、五心烦热、小腹冷痛、腰膝酸软、肾虚带下。
阅读:8.3K
行间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闭经、肝经风热、高血压、口眼㖞斜、目赤肿痛、目眩、头痛、遗尿、阴痛、月经不调、口舌歪斜、胸胁胀痛、崩漏、带下病、癫痫、妇科病、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膜炎、肋间神经痛、癃闭、泌尿系统疾病、青光眼、青盲、疝气、痛经、五淋、中风。
来源:有足背静脉网;第1趾背动、静脉;正当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阅读:8.3K
气海俞
小结:【穴名来源】气海,元气之海;俞,输注。前应气海,是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补肾壮阳,行气活血。
【主治】痛经,痔漏,腰痛,腿膝不利。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气海俞,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3K
千金疟疾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恶寒。
阅读:8.3K
寒厥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厥、阳脱、阳虚、阴盛格阳、厥逆、脉促无力。
阅读:8.3K
大成月经不调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腹痛、经迟、经少、月经过多。
阅读:8.3K
普济伤寒寒热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寒热、不能卧、恶寒、发热、骨痛、皮肤疼痛、少气。
阅读:8.3K
后溪
小结:【穴名来源】后,前后之后;溪,沟溪。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如溪,穴当其处。
【精准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清头明目,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头项急痛,颈肩部疼痛,腰痛,腰扭伤,乳腺炎,疟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指尖掐压后溪,每次1~3分钟,以局部酸胀或向整个手掌部放散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3K
肝炎点2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肝炎。
临床应用:用于诊断肝炎。
阅读:8.3K
毕福高治痹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
阅读:8.3K
甘嗣荣治呃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脾胃不调、气逆、呕吐、上冲。
阅读:8.3K
感冒
小结:【临床表现】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咳嗽,咽痒或痛,恶寒怕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甚则肢酸疼。病程一般5~7天。
【手疗方法】合谷、外关、列缺、少商、鱼际各点按1-2分钟。肺点、咽喉点、扁桃体点等名点按揉掐1~2分钟。推按肾、输尿管、膀胱和肺反射区各100次。每天双手对搓鱼际5分钟,可以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
(1)每天按摩2次,按摩后以患者微出汗为宜,切勿发汗过多。
(2)发病期间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经常锻炼身体,心情乐观,不感冒。
阅读:8.3K
瘀血头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刺痛、舌有瘀点、头痛、脉涩、舌质紫黯、痛有定处、瘀血头痛。
阅读:8.3K
吴亦鼎癃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二便不通。
阅读:8.3K
脾虚带下病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便溏、带下不尽、带下量多、带下色白、带下色黄、面色白、纳差、萎黄、胸闷、带下黏、倦怠、脉细缓、舌质淡、四肢不温、苔白腻、脾虚带下。
阅读:8.3K
脾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呃逆、乏力、腹胀、干呕、倦怠、食少、四肢困重、脾胀。
各家论述:《针灸甲乙经》:“脾胀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脾胀指呃逆,四肢躁扰,身体沉重,卧不安等,多由脾虚夹湿,气机阻滞引起脾胃功能障碍,病变在脾胃,关键在于健运脾胃,通调气机。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为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主治脾之脏病,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的功效。太白:为足太阴之脉的输土穴,土经中之土穴,又是原穴,有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的作用。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针用补法,具有补中气、健脾胃的作用。
阅读:8.3K
李学川臂膊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上肢痛、臂肿、关节痛。
阅读:8.3K
吴亦鼎癫狂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狂、狂证、狂言、行为异常。
阅读:8.3K
中耳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
阅读:8.3K
大成积聚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血臌、积块、胸闷。
阅读:8.3K
肝胆湿热胁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寒发热、恶心、口苦、目赤、目黄、呕吐、心烦、胸闷、脉弦数、舌质红、身黄、苔黄腻、小便黄赤、胁胀痛、厌油、肝胆湿热胁痛。
阅读:8.3K
大成足不能行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行步困难、肾虚、酒色过度、足软、足无力。
阅读:8.3K
合谷
小结:【穴名来源】合,结合;谷,山谷。穴在第1、2掌骨之间,局部呈山谷样凹陷。
【精准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能】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
【主治】头痛,鼻塞,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口疮,口眼歪斜,便秘,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皮肤瘙痒,荨麻疹。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合谷,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发散最好。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3K
少商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发热、肺实热证、高热、昏迷、咳嗽、呕吐、气喘、心下痞、急暴、手指麻木、咽喉肿痛、癫狂、小儿惊风、中风、中暑。
来源: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阅读:8.3K
廖润鸿哮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痰喘。
阅读:8.3K
肘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肘痛、网球肘、臂痛、握拳、肘关节痛。
阅读: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