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牵正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口眼㖞斜、口舌歪斜、口疮、口腔炎、面神经麻痹、舌炎。 来源:在咬肌中。浅层有耳大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咬肌动脉分布。

阅读:8.4K

王执中呕吐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脾胃不和。

阅读:8.4K

肾上腺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膀胱炎、鼻出血、创口感染、带状疱疹、肺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骨折、关节扭伤、冠心病、急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脉管炎、慢性肾炎、疟疾、皮肤病、前列腺炎、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食物中毒、水痘、哮喘、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支气管炎、肿瘤、创口痛、低热、低血压、腹鸣、腹痛、腹胀、高热、关节痛、疼痛、无脉、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故有清解升清,调经镇痛,益心宣肺,消痰散结,祛风止痒的功能。可清热解毒,活血化湿,通络祛风,强心脱敏。 ①有调节肾上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常用于抗风湿,抗过敏,抗休克,消炎消肿及各种细菌感染后所引起的严重中毒症状等。 ②有调节血管舒张收缩和兴奋或调节呼吸中枢等功能,用于低血压患者和毛细血管的出血、渗血的止血等。对于调节血压、治疗毛细血管渗血或出血,身体发烧,各种皮肤病 ,结缔组织病以及各种慢性病有相应的疗效。 ③有退热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的高热患者。

阅读:8.4K

照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赤白带、目赤肿痛、尿频、热证、失眠、下肢痿痹、咽干、咽喉干痛、咽痛、阴挺、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癫痫、妇科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病、癃闭、尿道炎、神经衰弱、肾炎、痛经、五官病证。 来源: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点处;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阅读:8.4K

大全泄痢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泻痢、脾虚湿盛、里急后重。

阅读:8.4K

王执中虚劳白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白浊。

阅读:8.4K

大全足跗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肿痛。

阅读:8.4K

楼全善胫酸寒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腿酸、脚冷、不能卧、少气、手足沉重、下肢冷、言语困难。

阅读:8.4K

络却

小结:【穴名来源】络,联络;却,返回。本经脉气由此入颅内联络于脑,然后又返回体表。 【精准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功能】祛风清热,明目通窍。 【主治】眩晕,鼻塞,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络却,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4K

琼瑶真人经血不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

阅读:8.4K

圣济虚劳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尿浊、小便困难。

阅读:8.4K

大成口噤不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噤、中风病。

阅读:8.4K

特发性脊柱侧弯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脊柱侧弯。 来源: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该病发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与常染色体主导和不完全性连锁以及多样性表达等有关,此可解释疾病分布的性别特征。Cobb角在20°左右的脊柱侧凸患者中,女男比例基本相当;而>20°的脊柱侧凸患者中,女男比例超过5∶1,严重侧凸的患者多为女孩。据统计,父母均有侧凸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0倍。 2.激素影响 患病女孩的身高常比同龄正常女孩高,提示脊柱侧凸可能与生长激素有关。但大量研究认为,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并不是脊柱畸形的真正病因。由于生长需要,包括生长激素在内的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因而生长的控制非常复杂。 3.结缔组织发育异常 患者在结缔组织中可出现胶原与蛋白多糖质与量的异常。此是侧凸的原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目前尚无定论。 4.神经-平衡系统功能障碍 人体平衡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重力和维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系统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环节上出现功能障碍,脊柱就有可能发生侧凸来调整或建立新的平衡。 5.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 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褪黑素的降低可能是发生脊柱侧凸的重要始动因素,并与脊柱侧凸的进展相关。 6.姿势因素 脊柱侧凸与坐姿及写字姿势有关。正坐书写,脊柱侧弯的发生率较小。习惯于左侧书写,脊柱侧凸常发生于右侧;而习惯于右侧书写,脊柱侧凸常发生于左侧。中医学认为,脊为督脉所藏,藏经会脉,诸筋所系。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骨失充盈,筋失濡养,以致筋骨柔弱,形成脊僵节黏之证;或后天失调,姿势不良,或风寒湿邪侵袭,客于脊隙骨节,气血凝滞,节窍黏结,筋肌拘挛,脊僵筋弛,发为本病。

阅读:8.4K

姚寅生中风预防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肾衰、脱证、面色红、上火、体虚。

阅读:8.4K

千金臂肘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臂痛、肘痛、肩不举、挛急。

阅读:8.4K

圣济腹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水、水肿。

阅读:8.4K

冲门

小结:【穴名来源】冲,要冲;门,门户。穴在气街部,为经气通过之重要门户。 【精准定位】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功能】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主治】腹痛,腹胀,月经过多。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冲门,至腹股沟酸胀感扩散至外阴部,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 10~20分钟。

阅读:8.3K

姚寅生腹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小腹痛。

阅读:8.3K

悬颅

小结:【穴名来源】悬,悬挂;颅,头颅。穴在颞颥部,如悬挂在头颅之两侧。 【精准定位】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功能】疏通经络,清热散风。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流鼻血,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揉悬颅,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4K

闻人耆年疝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

阅读:8.4K

大全心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手颤。

阅读:8.3K

肖福庵吐血昏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昏晕、不知人事。

阅读:8.4K

泄泻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慢性腹泻、脾虚不运、肾阳不足。

阅读:8.4K

大成腰痛针灸方·第八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重舌。

阅读:8.4K

李学川疟疾针灸方·第九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头痛、吐痰、眩晕。

阅读:8.4K

楼全善小儿急惊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

阅读:8.4K

肖福庵喉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风、风热、喉闭、咽肿。

阅读:8.4K

肖福庵阴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强舌、心气虚证、不能言、舌短缩、舌謇。

阅读:8.3K

大成健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健忘。

阅读:8.3K

千金浮肿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浮肿、肺气不宣、腹肿、咳逆、头面肿。

阅读:8.3K

乙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乙型脑炎。

阅读:8.3K

呕吐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神经性呕吐。

阅读:8.3K

肖福庵目翳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翳。

阅读:8.3K

施济民治食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厥、气机阻滞、湿痰蒙蔽心包、食滞、昏迷、四肢厥逆、脘痞。

阅读:8.3K

大全痫证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

阅读:8.3K

廖润鸿中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口噤、牙关紧闭。

阅读:8.3K

大成痛证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痛证、风痫。

阅读:8.3K

肖福庵胸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痹、心痛、胸腹胀满。

阅读:8.3K

痿证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重症肌无力。

阅读:8.3K

天池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胁痛、心肺证、胸闷、胸痛、腋下痛、腋肿、肺病、瘰疬、缺乳、乳腺炎、乳痈、心绞痛。 来源: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

阅读:8.3K

清肝泄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暴聋、大便秘结、耳鸣、肝火、口苦、面红目赤、衄血、头晕、头晕目眩、头胀痛、小便短黄、咽干、急躁易怒、脉弦数、舌质红、苔黄、吐血、胁灼痛、清肝热、不寐。 各家论述:肝经从足走腹,布胸胁,联目系,至颠顶,肝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病变多为实证。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或它脏之火累及于肝,致肝火炽盛,火热之邪循经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条达柔和之性,则胁下灼痛,急躁易怒;肝火上扰心神,则见不寐或噩梦纷纭;肝火移胆,胆热循经上冲,故见耳聋耳鸣;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灼津,故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火热迫血妄行,伤及血络,则见吐血,衄血。余症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期门、行间:期门为肝之募穴,行间为肝经之荥穴,二穴相配,以清泻肝火。侠溪、风池:侠溪为胆经之荥穴,可清利肝胆之热;风池则可疏肝散热、清利头目。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可清肝泄热、安神除烦。

阅读:8.3K

千金偏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偏头痛、热病。

阅读:8.3K

承山

小结:【穴名来源】承,承受;山,山岭。腓肠肌的肌腹高突如山,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 【精准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功能】舒筋活络,调理肠腑。 【主治】痔疮,便秘,脱肛,鼻衄,疝气,腰背痛,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压承山,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3K

廖润鸿诸节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关节痛、风痹、湿痹。

阅读:8.3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