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霍乱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热霍乱。
阅读:8.4K
叶茶山急惊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急惊风、抽搐、高热。
阅读:8.4K
杜思敬中恶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恶、脾胃虚弱、胃气不和、呕恶。
阅读:8.4K
大全中风口噤不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口噤、舌謇。
阅读:8.4K
廖润鸿痢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痢疾、湿热、赤白痢、里急后重。
阅读:8.4K
长强
小结:【穴名来源】长,长短之长;强,强弱之强。脊柱长而强韧,穴在其下端。
【精准定位】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育阴潜阳,益气固脱。
【主治】泄泻,便秘,便血,痔疾,脱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掌心搓长强,以局部酸胀扩散至肛门为宜。灸法:本穴一般不灸。
阅读:8.4K
石学敏治中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脑出血、高血压、神昏、四肢不用。
阅读:8.4K
睾丸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垂体功能减退症、痤疮、恶性贫血、附睾炎、肝病、睾丸炎、内分泌失调、湿热、头白秃、再生障碍性贫血、侏儒症、肌肉松弛、性功能减退、性功能障碍、阳痿、月经不调、早泄。
各家论述:因本穴性质属平,故能滋益肝肾,温补脾肾、通络壮阳,养血生精,湾热利湿,缓急止痛。
本穴有调节睾丸酮的作用,能促进长骨骨骺与骨干的融合、蛋白合成、血液再生;还有保肝作用;还能治疗头痛、肌肉发育不良;为诊治男科病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参考穴。
阅读:8.4K
鱼腰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胞睑下垂、口眼㖞斜、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瞤、目翳、眼睑下垂。
来源:在眼轮匝肌中;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
阅读:8.4K
郑毓琳治失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明、动血、肝肾阴虚、虚火、云雾移睛、上炎。
阅读:8.4K
千金疥疮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疥疮、疥。
阅读:8.4K
感冒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感冒、风热。
阅读:8.4K
李学川乳汁不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汁不行。
阅读:8.4K
王执中身热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身热、头痛。
阅读:8.4K
石关
小结:【穴名来源】石,石头,有坚实之意;关,重要。为治腹部坚实病症的要穴。
【精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滋阴清热,和中化滞。
【主治】经闭,带下,妇人产后恶露不止,阴门瘙痒。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从上往下推按肓俞,以局部酸麻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4K
千金尿难溲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尿难、小便清长、淋证、尿痛。
阅读:8.4K
面颊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扁平疣、痤疮、黄褐斑、梅尼埃综合征、面疮、面神经炎、面瘫、皮肤病、腮腺炎、三叉神经痛、咽峡炎、疖肿、口眼㖞斜、面肌痉挛、牙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属阴,故能泻火消肿,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风活络,通络止痛。
阅读:8.4K
姚寅生中风中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中痰、半身不遂、不知人事、昏迷、舌謇。
阅读:8.4K
血崩不止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崩、血瘀、经血夹块、血色紫黯。
阅读:8.4K
普济小腹胀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腹胀、嗜睡、小便不利、小腹胀痛。
阅读:8.4K
肘后干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干呕、呃逆。
阅读:8.4K
冲阳
小结:【穴名来源】冲,冲要;阳,阴阳之阳。穴在足背冲阳脉(足背动脉)之处。
【精准定位】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功能】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治】头重,头痛,口眼歪斜,压痛,胃痛,足背红肿。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4K
王执中呕吐胸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胸闷。
阅读:8.4K
楼全善脱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脱肛、气虚。
阅读:8.4K
蓄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蓄血、太阳蓄血、瘀热。
阅读:8.4K
委中
小结:【穴名来源】委,弯曲;中,中间。穴在腘窝横纹中点。
【精准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能】清暑泄热,凉血解毒,醒脑安神,舒筋活络。
【主治】腰脊痛,半身不遂,皮肤瘙痒。腹痛,吐泻。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按委中,以产生沉、麻、胀感,并向下传导至足部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4K
王执中暴喑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暴喑、外邪侵袭。
阅读:8.4K
马瑞麟胃下垂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下垂、脾胃阳虚、中气不足。
阅读:8.4K
丘墟
小结:【穴名来源】丘,小土堆,墟,大土堆。此穴在外踝(如墟)与跟骨滑车突(如丘)之间。
【精准定位】在踝区,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功能】清暑泄热,凉血解毒,醒脑安神,舒筋活络。
【主治】偏头痛,耳聋,咽肿,颈项痛,疟疾,胸胁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丘墟,以局部沉、麻、胀并向下传导至足部为宜。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4K
疏风止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邪、活动不利、脉浮缓、舌质淡、手足肿痛、四肢疼痛、苔薄白、痛无定处、遇风加重、祛风止痛。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二穴既可疏风解表清热,又具有通经活络、缓解上肢疼痛的作用,可治疗上肢局部病证。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刺之可祛风通络,治疗诸阳经为病。由于风为阳邪,侵于机体后易伤及阳经络脉,故上三穴合用,不仅可以解表清热,同时又能祛除诸阳经之风邪,活络止痛。风市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阳陵泉为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三阴交为脾经腧穴,能够交通足三阴经,调节足三阴经经气,缓解下肢疼痛。后三穴配伍,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诸穴合用,能通调经络、缓解风邪所致的四肢麻木、肿痛等。
阅读:8.4K
李学川舌强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舌强、苔白、言语困难。
阅读:8.4K
廖润鸿肺痨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肺痨、内损、唾血。
阅读:8.4K
肖福庵吐血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气逆、虚损。
阅读:8.4K
大全经行头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晕、小腹痛。
阅读:8.4K
便秘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津亏、阳明病、阳明误汗、便结。
阅读:8.4K
归来
小结:【穴名来源】归,回归;来,到来。本穴能治子宫脱垂、疝气等,有归复还纳之功。
【精准定位】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下中线旁开2寸。
【功能】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腹痛,阴睾上缩入腹,疝气,闭经,白带。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坚持按揉归来,以下腹有酸胀感为佳。灸法: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4K
吴亦鼎呕吐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食欲不振。
阅读:8.4K
少阴病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少阴病、水亏火旺、不能卧、烦热。
阅读:8.4K
委阳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胀、下肢挛急、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腓肠肌痉挛、泌尿系统感染、腰肌劳损。
来源: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有腓总神经经过。
阅读:8.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