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酸痛、项强、活动不利、疼痛、落枕。
来源:1.颈部肌肉损伤
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或睡卧姿势不良,枕头过度偏转等因素,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引起颈部一侧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损伤往往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或某种原因导致头颈扭闪,肌肉强烈收缩或被牵拉,导致颈肌纤维或韧带等组织发生损伤;或汽车突然急刹车而致颈椎快速前后摆动导致损伤。临床主要以肌肉痉挛、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
2.风寒湿邪侵袭
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肌肉保护性痉挛,或两侧肌张力不对称,以致僵硬疼痛不适,活动不利。中医学认为,素体虚弱,缺乏筋肉锻炼,气血不足,循行不畅,筋肉舒缩活动失调,或夜寐颈项部外露,复遭风寒侵袭,致使经络不舒,气血凝滞,筋络痹阻,僵凝疼痛而发病。《伤科汇纂·旋台骨》中有“因挫闪及失枕项强痛者”的记载。因此,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或经常低头工作,颈肌慢性劳损,致使颈部筋肌扭伤、痉挛,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之一。
阅读:8.6K
面瘫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来源:本病是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脉络空虚,气血痹阻。面瘫虽有风邪夹寒、夹热之分,但多数寒热现象不明显。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外感风寒
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人体气血痹阻、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伴有恶寒、肌肉关节酸痛、耳下压痛等症状。
2.外感风热
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人体气血痹阻、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伴有肌肉关节酸痛、耳下压痛等症状,可伴有咽红、口渴、汗出、大便干等症状。
3.气血亏虚
人体正气不足,阴亏血少,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面部经络,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久治不愈的面瘫,多为正气不足。
阅读:8.5K
补肾利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纳呆、尿少、舌质胖、畏寒、小便清长、足肿、浮肿、久病、倦怠、脉沉细、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滑、压陷、腰膝酸痛、腰下尤甚、腰以下肿、肢冷、温肾利水。
各家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焦有关,其中以肾为根本。因为肾的气化作用能将下输到肾的水液,蒸化为津液,再输送到全身,同时也能将水的代谢产物“浊液”通过气化作用变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若肾气内亏,气化失职,水不化津,浊不化尿,水浊潴留则成浮肿,故水肿之本在肾,如《索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肾俞、膀胱俞:此水肿为肾虚水泛之证,治疗以补肾利水为法。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取肾俞、膀胱俞,补益肾气,肾气开阖有司,膀胱气化通畅,则水道通调,水利肿消。三焦俞:水肿发病原因与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取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调节和加强水液的气化。水分:穴名即指此穴能分清别浊,为治水之效穴。水道:穴名即指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为水道之所出,取之则水道疏通流畅。阴陵泉、三阴交:《景岳全书·肿胀》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治在脾。”取足太阴经之合穴阴陵泉,健脾利湿,培土制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调理脾肾,输布津液,二穴共用以助肾主水之功效。
阅读: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