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琼瑶真人腹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气结。

阅读:8.6K

疝气偏坠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偏坠、睾痛、少腹痛、着凉。

阅读:8.5K

气海

小结:【穴名来源】气,元气;海,海洋。穴在脐下,为人身元气之海。 【精准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功能】补气健脾,调理下焦,培元固本。 【主治】阳痿,月经不调,痛经,胃下垂,四肢乏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气海,以产生热感为止。灸法:艾条温灸20~30分钟。

阅读:8.6K

落枕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酸痛、项强、活动不利、疼痛、落枕。 来源:1.颈部肌肉损伤 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或睡卧姿势不良,枕头过度偏转等因素,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引起颈部一侧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损伤往往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或某种原因导致头颈扭闪,肌肉强烈收缩或被牵拉,导致颈肌纤维或韧带等组织发生损伤;或汽车突然急刹车而致颈椎快速前后摆动导致损伤。临床主要以肌肉痉挛、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 2.风寒湿邪侵袭 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肌肉保护性痉挛,或两侧肌张力不对称,以致僵硬疼痛不适,活动不利。中医学认为,素体虚弱,缺乏筋肉锻炼,气血不足,循行不畅,筋肉舒缩活动失调,或夜寐颈项部外露,复遭风寒侵袭,致使经络不舒,气血凝滞,筋络痹阻,僵凝疼痛而发病。​《伤科汇纂·旋台骨》中有“因挫闪及失枕项强痛者”的记载。因此,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或经常低头工作,颈肌慢性劳损,致使颈部筋肌扭伤、痉挛,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之一。

阅读:8.6K

普济目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痛、心肾阴虚、视力模糊。

阅读:8.6K

大成手臂拘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上肢拘挛、握拳。

阅读:8.6K

景岳气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气喘、喘咳、气急。

阅读:8.6K

天牖

小结:【穴名来源】天,天空;牖,窗户。穴在侧颈部上方,能开上窍,故称天牖。 【精准定位】在肩胛区,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功能】清头明目,消痰截疟。 【主治】头痛,头晕,暴聋,颈椎病。 【刺灸法】指压按摩:用中指和食指指腹轻揉天牖,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6K

千金痿症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行步困难、足痿。

阅读:8.6K

便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脾不统血、虚寒。

阅读:8.6K

普济齿噤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噤、火邪、火证。

阅读:8.6K

甲乙胁下积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寒热、咳喘、睡眠不安。

阅读:8.6K

耳中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黄疸、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湿疹、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痛、小儿遗尿、荨麻疹、呃逆、耳聋、耳鸣、咯血、膈肌痉挛、呕吐、水肿、头痛、眩晕。 别名:膈

阅读:8.6K

魏之琇中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瘫痪。

阅读:8.5K

心悸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悸、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肌炎、后遗症。

阅读:8.6K

王登旗治感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感冒、肺气不宣、风热。

阅读:8.6K

普济口缓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伸欠、心火上炎。

阅读:8.5K

中风针灸方·第十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偏瘫、气虚、痰湿、阳明病、口淡、食少、头昏、无力。

阅读:8.5K

陈克勤治历节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历节风、关节肿痛、红斑、四肢痛、指端肿痛。

阅读:8.5K

肖福庵红肿血贯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目肿、赤脉传睛、热证。

阅读:8.5K

大成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伤寒。

阅读:8.5K

大全痹症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寒痹、热痹、痛痹。

阅读:8.5K

千金阴冷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冷、外阴肿痛。

阅读:8.5K

王执中咽干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咽干。

阅读:8.5K

吴亦鼎瓜藤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结节性红斑。

阅读:8.5K

阮少南治骨痹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骨痹、风湿性脊柱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阅读:8.5K

叶茶山伤寒厥阴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厥阴病、厥热胜复。

阅读:8.5K

肩井

小结:【穴名来源】肩,肩部;井,水井。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 【精准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功能】降逆理气,散结补虚,通经活络。 【主治】颈、肩、背痛,乳腺炎,手臂不举,落枕。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肩井,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10~20 分钟。

阅读:8.5K

钱志云治男性不育症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男性不育。

阅读:8.5K

疟疾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间日疟。

阅读:8.5K

大成腰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腰膝酸痛。

阅读:8.5K

聚英伤寒结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结胸、痛证。

阅读:8.5K

李守先血崩不止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崩、肝肾亏虚。

阅读:8.5K

多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多寐、湿、湿邪阻滞。

阅读:8.5K

面瘫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来源:本病是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脉络空虚,气血痹阻。面瘫虽有风邪夹寒、夹热之分,但多数寒热现象不明显。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外感风寒 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人体气血痹阻、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伴有恶寒、肌肉关节酸痛、耳下压痛等症状。 2.外感风热 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人体气血痹阻、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伴有肌肉关节酸痛、耳下压痛等症状,可伴有咽红、口渴、汗出、大便干等症状。 3.气血亏虚 人体正气不足,阴亏血少,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面部经络,经筋缓纵不收,而致面瘫。久治不愈的面瘫,多为正气不足。

阅读:8.5K

肖福庵手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心热。

阅读:8.5K

李氏治脱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脱疽、脉管炎、气血瘀滞。

阅读:8.5K

大全两足颤抖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颤、行步困难。

阅读:8.5K

外丘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腿痛、下肢痿痹、颈项强痛、头项痛、下肢麻痹、胸胁痛、胸胁胀满、胆囊炎、癫狂、肝炎、脚气、坐骨神经痛。 来源: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阅读:8.5K

大成水肿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水肿、木肾。

阅读:8.5K

琼瑶真人鼻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病、热邪、失嗅。

阅读:8.5K

内关

小结:【穴名来源】内,内外之内;关,关隘。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 【精准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 【主治】心悸,失眠,胃痛,呕吐,哮喘,月经不调,脱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以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放射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 分钟。

阅读:8.5K

补肾利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纳呆、尿少、舌质胖、畏寒、小便清长、足肿、浮肿、久病、倦怠、脉沉细、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滑、压陷、腰膝酸痛、腰下尤甚、腰以下肿、肢冷、温肾利水。 各家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焦有关,其中以肾为根本。因为肾的气化作用能将下输到肾的水液,蒸化为津液,再输送到全身,同时也能将水的代谢产物“浊液”通过气化作用变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若肾气内亏,气化失职,水不化津,浊不化尿,水浊潴留则成浮肿,故水肿之本在肾,如《索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肾俞、膀胱俞:此水肿为肾虚水泛之证,治疗以补肾利水为法。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取肾俞、膀胱俞,补益肾气,肾气开阖有司,膀胱气化通畅,则水道通调,水利肿消。三焦俞:水肿发病原因与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取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调节和加强水液的气化。水分:穴名即指此穴能分清别浊,为治水之效穴。水道:穴名即指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为水道之所出,取之则水道疏通流畅。阴陵泉、三阴交:​《景岳全书·肿胀》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治在脾。​”取足太阴经之合穴阴陵泉,健脾利湿,培土制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调理脾肾,输布津液,二穴共用以助肾主水之功效。

阅读:8.5K

杨敬斋胞衣不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衣不下、胎死不下。

阅读:8.5K

普济黄疸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肝胆气虚、脾肾阳虚。

阅读:8.5K

普济颈项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颈痛、项强。

阅读:8.5K

廖润鸿痰积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痰积、咳嗽、咳吐不利、痰稠、痰黏。

阅读:8.5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