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楼全善口疮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疮、胃火。
阅读:8.7K
乳中
小结:【穴名来源】乳,乳头;中,正中。穴在乳头正中。
【精准定位】胸部,乳头中央。
【备注】此穴为胸部取穴标志,不用于治疗。
阅读:8.7K
杜思敬腹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憋闷、食欲不振、疼痛。
阅读:8.7K
楼全善脚气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肿痛。
阅读:8.7K
甲乙心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胀、胸闷。
阅读:8.7K
妊娠恶阻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妊娠恶阻、肝热。
阅读:8.7K
大全中满不快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满、伤寒、胃寒、呕恶、食欲不振。
阅读:8.7K
睛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流泪、目赤肿痛、目眩、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夜盲、怔忡、干眼症、急性腰扭伤、结膜炎、近视、目疾、色盲、视神经炎、心悸、坐骨神经痛。
来源: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阅读:8.7K
魏之琇痹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痛痹。
阅读:8.7K
楼全善鹤膝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鹤膝风、红肿、疼痛、膝关节肿。
阅读:8.7K
天府
小结:【穴名来源】天,天空,指上而言;府,处所。穴在臂之上部,是肺气聚集处。
【精准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
【功能】疏调肺气,镇惊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健忘,煤气中毒。鼻出血,吐血,肩臂疼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7K
薛己疮疡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疮疡、附骨疽、脉迟、脉缓、下肢痛。
阅读:8.7K
程氏治风牵偏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牵偏视、脑外伤。
阅读:8.7K
肖福庵目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目翳。
阅读:8.7K
曲鬓
小结:【穴名来源】曲,弯曲;鬓,鬓发。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
【精准定位】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功能】清热散风,活络通窍。
【主治】偏头痛,耳鸣,目外眦痛,齿痛,食欲不振。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曲鬓,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5~10 分钟。
阅读:8.7K
楼全善小儿急惊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阅读:8.7K
大全血气劳倦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气劳伤、目昏、身痛、头重、五心烦热。
阅读:8.7K
大全淋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淋证、尿淋、尿痛、小便不通、小便黄赤、小便灼热。
阅读:8.7K
杜思敬腰胯疼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腿痛、腰痛。
阅读:8.7K
解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音、吞咽困难、不语、开音。
各家论述:本方主要用于中风病所致者。天突:近取法。商丘:咽部为脾经经别所达之处。照海:喉咙为肾经所达之处。劳宫:手厥阴经别出喉咙,为治疗本病的经验穴。对于咽喉部各种症状皆有效。阳溪: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为本经选穴法。
阅读:8.7K
李守先眼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肿、目痛、目疾、目赤肿痛。
阅读:8.7K
王执中消渴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口干。
阅读:8.7K
大全眩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眩晕、脾气虚证、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痰涎。
阅读:8.7K
哮喘6·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阅读:8.7K
中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呕吐、胃气上逆、心痛、饮食不下、胸腹胀满、胸胁满闷、肠胃痉挛、反胃、梅核气、食管狭窄、食管炎、噎膈。
来源:在剑胸结合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5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阅读:8.7K
肩中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肩背痛、肩周炎、落枕、支气管炎。
来源: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阅读:8.7K
王执中足趾不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趾麻木。
阅读:8.7K
陈会伤寒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头痛、身热。
阅读:8.7K
王执中纳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纳呆、舌不知味、食少、虚弱。
阅读:8.7K
直肠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便秘、肛裂、痢疾、慢性结肠炎、脱肛、痔疮、大便失禁、腹泻、里急后重。
各家论述:本穴性平,有偏阳之性,故能活血升阳,通腑涩肠,消肿止痢。
阅读:8.7K
陈全新治风疹瘙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疹、瘙痒、肠胃积热、风邪、荨麻疹。
阅读:8.7K
天府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臂痛、恍惚、肩痛、健忘、咳嗽、目眩、气喘、嗜睡、口鼻出血、吐血、鼻出血、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病、煤气中毒、五官病证、哮喘、胸部病证、瘿气、远视、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来源: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阅读:8.7K
外生殖器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附睾炎、睾丸炎、宫颈炎、龟头包皮炎、尿潴留、遗精、阴囊炎、坐骨神经痛、呆钝、性功能障碍、阳痿、腰痛、阴痒、月经过多。
各家论述:本穴性平,有偏阳之性,故能理气升阳,利湿止痒,调经镇痛。
阅读:8.7K
前斜角肌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肌肉萎缩、麻木、瞳神散大、压痛、指端发绀、不能握、活动不利、肌肉痉挛、麻痛、皮肤苍白、皮肤发凉、手指胀痛、疼痛、头面汗、前斜角肌综合征。
来源:1.损伤
本病多因颈部后伸、侧屈位时,头部突然向对侧旋转,或长期从事旋颈位低头工作,对侧前斜角肌受牵拉扭转而发生损伤,或提拎重物引起损伤,使斜角肌痉挛、肿胀,刺激或挤压从其间穿越的血管神经束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神经受压又可加剧前斜角肌痉挛,形成恶性循环。
2.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畸形,如肩部下垂、高位胸骨、第7颈椎横突肥大、高位第1肋骨、臂丛位置偏后等,使第1肋骨长期刺激臂丛神经,致使受臂丛神经支配的前斜角肌发生痉挛,进而使臂丛神经受压进一步加重。若前斜角肌痉挛、肥厚、变性,则易造成锁骨上部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受压。如颈肋或第7颈椎横突肥大,或前、中斜角肌肌腹变异并发时,当前斜角肌轻微痉挛,即可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而导致神经血管受压症状。本病运动障碍症状出现较迟,可表现为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偶有手部呈雷诺现象(皮肤苍白、发绀或潮红)。临床上以上肢痛、麻、肿、胀、凉、白同时出现居多。当臂丛神经受压时,则出现类似颈椎病的上肢疼痛、麻木,临床应予以鉴别;动脉受压时,由于上肢动脉血供减少,则出现肤色苍白,手指发凉;当静脉受压时,由于上肢静脉回流受阻,则出现手指肿胀;回流受阻日久,或受阻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手指发紫。中医学认为,多因过度劳累,或风寒外袭,寒邪客于经络,筋脉凝滞,致使经脉运行不畅,气血流通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肿痛;病程日久,瘀血阻滞,筋脉失去濡养,不荣则痛,发为本病。
阅读:8.7K
八邪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颈痛、目痛、手背痛、头痛、牙痛、咽痛、烦热、手背肿、手指麻木、毒蛇咬伤、脑病、疟疾、五官病证、项部病证。
来源:在拇收肌(八邪1)和骨间肌(八邪2、3、4)中。穴区浅层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阅读:8.7K
骑竹马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肠痈、疮、疔、发背、蜂窝织炎、瘰疬、毛囊炎、头疮、无名肿毒、肿瘤、疖肿、脓肿、牙痛、痈疽。
来源: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9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经后支内侧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阅读:8.7K
千金癫疾针灸方·第十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肩不举。
阅读:8.7K
王执中疟疾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寒热往来。
阅读: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