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肖福庵鼻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出血。
阅读:5.0K
发黄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发黄、阳明湿热、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
阅读:5.0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阳明病、下利。
阅读:4.9K
足临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痹痛、麻木、目眩、水湿、头痛、胁痛、眦痛、足肿痛、风气、瘰疬、疟疾、偏瘫、乳痈、中风。
来源: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阅读:5.0K
肖福庵两足麻木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下肢麻木。
阅读:5.0K
大全便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脏毒。
阅读:5.0K
王执中食不化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入不化。
阅读:5.0K
楼全善消渴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气阴两虚、咽干。
阅读:4.9K
景岳小儿疳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疳疾、瘦弱。
阅读:4.9K
楼全善胁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肝气犯脾、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阅读:4.9K
千金身热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身热、头痛、反复。
阅读:4.9K
呃逆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肺气壅滞、胃气上逆。
阅读:4.9K
肖福庵伤寒无汗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无汗。
阅读:4.9K
姚寅生身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身热、消渴、心热、不安、头热、胸热、肢热、足无力。
阅读:4.9K
李学川哮喘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喘息、腹胀、纳差、痰多、哮鸣。
阅读:4.9K
陈大中治慢性腹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性腹泻、脾虚湿困、腹泻。
阅读:4.9K
千金心痛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肾阳虚证、心阳不振、血滞、刺痛、手足厥逆。
阅读:4.9K
肖福庵中风身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身痛、四肢痛。
阅读:4.9K
李学川消渴方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三消。
阅读:4.9K
夹脊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肝胆证、脾胃证、心肺证、肺病、上肢病证、肾病、胃肠病、下肢病证、心脏病。
来源:在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及背肌深层(竖脊肌)中。穴区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
阅读:4.9K
渊腋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臂痛、胁痛、胸闷、上肢痛、腋肿、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来源: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分支。
阅读:4.9K
景岳腹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刺痛、心腹痛。
阅读:4.9K
大成痫证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癫痫。
阅读:4.9K
胃脘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胃下垂、胃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痉挛。
来源: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病因有虚实之分,初发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属实证;后期多为脾胃虚弱,成为虚证;亦有夹湿、夹瘀等虚实夹杂者。本病病机为胃气失和,胃络不通,不通则痛,或胃失温养,不荣则痛等。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寒邪犯胃
气候寒冷,寒邪由口吸入,或脘腹受凉,寒邪直中,内客于胃,或服药苦寒太过,或寒食伤中,致使寒凝气滞,胃气失和,气机阻滞,不通而致胃脘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致使胃气失和,胃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或五味过极,辛辣无度,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酒如浆,则伤脾碍胃,蕴湿生热,阻滞气机,以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而致胃脘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而致胃脘痛;或肝郁日久,化火生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
4.脾胃虚寒
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劳倦过度或饥饱失常,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而致胃脘痛。
阅读:4.9K
内耳眩晕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阅读:4.9K
鱼尾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目疾、血管性偏头痛、牙龈炎、麻痹、面肌痉挛、眩晕。
来源: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颞肌。浅层布有颧神经的颧面支和颧颞支。深层有颞深前,后动脉的分支。
阅读:4.9K
甲乙脾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脾胀、脾虚、胀气。
阅读:4.9K
悬命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癫狂、小儿惊痫、中恶、神乱、神昏、谵语。
来源:穴下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口轮匝肌)。粘膜富有血管和神经末梢,其神经分布来自上颌神经的分支。上唇系带是连于上唇和牙弓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的皱襞。
阅读:4.9K
陈作霖治鼻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渊、过敏性鼻炎、外感风寒。
阅读:4.9K
王执中鼻衄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出血。
阅读:4.9K
曲垣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背痛、肩痛、颈痛、冈上肌肌腱炎、肩周炎。
来源:在肩胛冈上缘,斜方肌和冈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阅读:4.9K
头痛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偏头痛、额痛。
阅读:4.9K
脑静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阅读:4.9K
厥逆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逆、痰厥。
阅读:4.9K
石建华治痿躄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躄、格林巴利综合征。
阅读:4.9K
叶茶山疝气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狐疝。
阅读:4.9K
廖润鸿腹满不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拒食。
阅读:4.9K
瘀血腰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撞击伤、久病、劳累加重、腰强、腰酸痛、转侧不利、瘀血腰痛、闪挫扭伤。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扭闪腰胁痛,人中、委中、尺泽。”本证由于腰部经脉受损,或瘀血阻络致使腰部疼痛,转侧不利。方中人中为督脉经穴,督脉行于脊里;委中为膀胱经之合穴,“腰背委中求”,用之以疏通膀胱经气;尺泽具有祛瘀通络之功效。三穴同用,共奏通经活络止痛之效。
阅读:4.9K
王执中癃闭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尿黄、小便困难。
阅读:4.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