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腹哀
小结:【穴名来源】腹,腹部;哀,伤痛。本穴能治腹部各种伤痛。
【精准定位】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主治】绕脐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腹哀,至局部酸胀。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1K
腹剧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剧痛、厌食、饮食停滞、嗳腐、腹胀痛、拒按、吞酸。
阅读:5.1K
肺虚哮喘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风、咳声低怯、气短、自汗、喘息、脉弱、舌质淡红、语声低微、肺虚哮喘。
阅读:5.1K
危亦林泄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脾肾气虚、腹绞痛、久泻、小腹痛。
阅读:5.1K
尺泽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潮热、瘛疭、肺实热证、腹胀、高血压、脊痛、肩不举、肩痛、咳嗽、气喘、气逆、胎位不正、心烦、心痛、腰痛、肘关节痛、喘息、咯血、寒战、急暴、呕恶、舌干、胸胁胀痛、咽喉肿痛、百日咳、暴吐、暴泻、扁桃体炎、便秘、丹毒、癫证、肺结核、肺痨、肺炎、风痹、感冒、喉痹、喉炎、急性胃肠炎、绞肠痧、肋间神经痛、癃闭、麻疹、疟证、软组织损伤、痿证、胃痛、消渴、小儿惊风、胸膜炎、咽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中暑。
来源: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腱桡侧,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阅读:5.1K
邵氏治瘿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瘿气、肝脾不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结血瘀、气瘿、甲状腺肿、心律不齐。
阅读:5.1K
仲景太少并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少阳合病。
阅读:5.1K
神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惊悸、目赤、目眩、目翳、失眠、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癫痫、精神病、面部病证、脑病、头风、五官病证。
来源: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阅读:5.1K
奚永江治小儿遗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遗尿、脾胃虚弱、脾虚不摄。
阅读:5.1K
李守先腰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肾虚。
阅读:5.1K
漏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肠鸣、腹胀、肩痛、下肢痿痹、下肢麻痹、小便不利、运动障碍、急性胃肠炎、精神病、慢性胃肠炎、尿路感染、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疾病、遗精。
来源: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阅读:5.1K
太阳病针灸方·第三十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太阳蓄水、消渴、低热、脉浮、小便不利。
阅读:5.1K
清利膀胱湿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恶寒发热、尿赤、尿黄、尿急、尿频、尿涩、尿痛、尿血、尿浊、小便灼热、脉滑数、尿短、舌质红、苔黄腻、小便不畅、小腹胀痛、腰骶痛、膀胱湿热、尿结石。
各家论述: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下焦,气化失常导致本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小便的正常与否,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湿热内蕴膀胱,湿阻则气滞,热炽则津伤,故见尿频,尿急,尿痛或尿道灼热,小便黄赤浑浊,短涩不畅等膀胱气化失司的症状;膀胱位于小腹,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故小腹胀痛;本证主要见于淋病,《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中说:“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腰为肾府,故腰骶疼痛亦是本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乃是脉络失和,气血不畅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中有腰痛“湿而兼热者”“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二便热涩不通”“资禀素壮,因好饮火酒,以致湿热聚于太阳,忽病腰痛不可忍”等记载;若热邪偏盛,灼伤阴络,可致尿血;若湿热久羁,津液受其煎熬,可成砂石,细小者常从尿中排出,《金匮翼·沙石淋》说:“沙石淋者,膀胱结热,水液燥聚,有如沙石,随溺而出。其大者留碍水道,痛引小腹,令人闷绝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膀胱俞、中极:膀胱俞功专气化决水,中极为膀胱之募穴,职司化气利水,二穴俞募相配,针而泻之,以清利膀胱湿热。水道:穴在膀胱之上,为水之通道,功在治水,为利水要穴,泻之以疏通三焦热结,清利膀胱湿热,启癃开闭。阴陵泉、三阴交:脾经合穴阴陵泉及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针刺泻之以促进脾胃运化,清利中焦湿热,利水通淋,亦可缓解小腹胀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有清利湿热之功。净府五穴:包括曲骨、曲骨Ⅰ(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1.5寸)、曲骨Ⅱ(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3寸),曲骨为“任脉、足厥阴之会”,此组穴位于泌尿生殖器体表投影处,可调节膀胱气化功能。
阅读:5.1K
本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目眩、湿浊、头痛、眩晕、发育不全、不寐、癫痫、脑血管病、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中风。
来源: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阅读:5.1K
关节扭伤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关节扭伤、髋痛。
阅读:5.1K
丰隆
小结:【穴名来源】丰,丰满;隆,隆盛。胃经谷气隆盛,至此处丰满溢出于大络。
【精准定位】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功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通便,开窍。
【主治】胃痛,癫狂,梅核气,哮喘。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大拇指指腹按压丰隆,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5.1K
水分
小结:【穴名来源】水,水谷;分,分别。内应小肠,水谷至此分别清浊。
【精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
【功能】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主治】水肿,泄泻,腹胀,肠鸣,反胃,腹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手掌摩揉水分,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温灸 15~20分钟。
阅读:5.1K
王肯堂尸厥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尸厥、寒战。
阅读:5.1K
面神经麻痹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瘫、牙痛。
阅读:5.1K
大全宿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宿食、嗳腐、腹不适、腹胀、吞酸。
阅读:5.1K
王执中气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气短、热伤气阴、短气。
阅读:5.1K
足通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颈痛、目眩、头痛、项强、癫狂、癫痫、功能性子宫出血、颈椎病、慢性胃炎。
来源: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阅读:5.1K
胃中寒冷呃逆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呃、不渴、渴喜热饮、口淡、声重、脉沉缓、苔白、苔润、喜温、胸膈不利、遇冷加重、胃中寒冷呃逆。
阅读:5.1K
王执中食不化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入不化、消化不良、阳虚、元阳不足。
阅读:5.1K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刺痛、脊柱侧弯、压痛、腰痛、胀痛、活动不利、肌肉痉挛、肌肉拘急、劳累加重、屈伸不利、酸胀、疼痛、下肢痛、胸背痛、腰背酸痛、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来源:1.急性损伤
棘上和棘间韧带在正常情况下受骶棘肌保护,当身体过度前屈时突然用力,易导致棘间韧带损伤;在突然扭转情况下则易导致棘上韧带损伤。在弯腰搬运重物时,骶棘肌处于相对松弛状态,臀部及大腿后部肌肉收缩,以腰椎为杠杆将重物提起,其支点在腰骶部,其承重力全落在韧带上,极易造成腰段棘上韧带撕裂伤。或弯腰劳作时,突然外力打击,迫使腰前屈,引起棘上韧带的撕裂。由于棘上韧带大多终止于L3、L4棘突,而L4以下几乎无棘上韧带,在弯腰时,其应力落在棘间韧带上,突然受到强力牵拉或外力作用时,则易使之发生损伤,表现为韧带撕裂、出血及渗出。日久发生退行性改变,则更易损伤。
2.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弯腰劳动,维持弯腰姿势的应力,主要由棘上和棘间韧带承担。由于韧带经常受到牵拉而超出其弹性限度被拉松,逐渐发生水肿、炎症和粘连,刺激腰脊神经后支而引起慢性腰痛,或因韧带纤维发生退变,弹性减弱,这时如弯腰负重,常易发生部分纤维的损伤和劳损。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使背腰部筋脉遭受急性损伤,致使筋络损伤,以致筋脉不和,经络阻闭,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日久气血亏虚,筋失濡养,以致出现痉挛、僵硬或筋结、条索改变,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阅读:5.1K
肖福庵肺痨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
阅读:5.1K
王执中牙关不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关紧闭、气闭、口噤。
阅读:5.1K
大全伤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表证、恶风、汗出、脉浮缓。
阅读:5.1K
千金膝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膝部病证、筋挛、挛急、屈伸不利。
阅读:5.1K
廖润鸿便秘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大便不通。
阅读:5.1K
阴谷
小结:【穴名来源】阴,阳阳之阴,内为阴;谷,山谷。穴在膝关节内侧,局部凹陷如谷。
【精准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功能】益肾助阳,理气止痛。
【主治】前阴、少腹疼痛,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按压阴谷,以局部酸麻为佳。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阅读:5.1K
王执中小便赤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便黄赤、湿热。
阅读:5.1K
王国瑞小腹胀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腹胀、气上冲心。
阅读:5.1K
千金嗌干善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咽干、口渴、肝郁化火。
阅读:5.1K
肖福庵心神恍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恍惚、心神不宁。
阅读:5.1K
劳宫
小结:【穴名来源】劳,劳动;宫,中央。手司劳动,穴在手的掌部中央。
【精准定位】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功能】解表除烦,清心泻热,醒神开窍。
【主治】心痛,心烦善怒,癫狂,目黄,口腔溃疡。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劳宫,以局部胀痛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5.1K
石学敏治喉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痹、麻痹。
阅读:5.1K
李学川小便不利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便不利、中暑、身热。
阅读:5.1K
大成腰痛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转侧不利。
阅读:5.1K
舌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舌痿、气亏、血亏、阴亏、舌纵。
阅读:5.1K
京门
小结:【穴名来源】京,同“原”字;门,门户。此为肾之募穴。穴主一身之原气,穴为肾气出入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
【功能】利尿通淋,补肾温阳。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肾炎。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食指指腹点按京门,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5.1K
殷门
小结:【穴名来源】殷,深厚,正中;门,门户。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膀胱经气通过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
【功能】舒筋通络,强健腰腿。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按压殷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5.1K
千金胎漏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胎漏、不孕、堕胎、腹痛。
阅读:5.1K
头针平衡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共济失调、脑动脉血栓、步态不稳、步态异常、头晕、站立不稳。
来源:有斜方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等;有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布有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和枕小神经分支等。
阅读: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