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王执中疝气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疝痛。

阅读:8.9K

李学川鼻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渊。

阅读:8.9K

千金筋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筋急、肝郁气滞、筋脉失养、筋脉挛急。

阅读:8.9K

指间关节扭伤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皮下瘀斑、压痛、活动不利、畸形、剧痛、屈伸不利、肿胀、指间关节扭伤。 来源:手指突然遭受外来暴力撞击,或因过伸、侧向或旋转暴力,致使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关节囊、伸肌肌腱、屈肌肌腱、侧副韧带损伤。侧向暴力常造成侧副韧带损伤;指过伸暴力常造成掌侧关节囊、屈指肌腱损伤;指过屈暴力常造成背侧关节囊、伸指肌腱损伤;旋转暴力常造成关节囊和侧副韧带同时损伤。损伤后轻者局部充血、水肿、渗出,重者即出现瘀血、肿胀,日久可有粘连和韧带挛缩,导致掌指、指间关节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指节挫伤,或过度拉伸、旋扭,致使筋腱撕裂损伤,筋伤节错,瘀阻筋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阅读:8.9K

聚英烦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烦躁、烦躁不安。

阅读:8.9K

景岳噎膈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噎膈、气郁痰结、吞咽困难、胸膈痞闷、咽梗。

阅读:8.9K

千金腹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小腹冷痛。

阅读:8.9K

楼全善腰痛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气滞、俯仰不利。

阅读:8.9K

大成失志痴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志、痴呆。

阅读:8.9K

王执中便秘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大便艰难。

阅读:8.9K

筋缩

小结:【穴名来源】筋,筋肉;缩,挛缩。本穴通肝气,能治筋肉挛缩诸病。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舒筋壮阳,醒脑安神。 【主治】胃痛,癫痫,惊痫。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揉按筋缩,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温和灸10~15分钟。

阅读:8.9K

白环俞

小结:【穴名来源】白,白色;环,玉环;俞,输注。此穴可治妇女白带和男子遗精白浊等症,故名。 【精准定位】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功能】调理下焦,温经活络。 【主治】白带,月经不调,疝气,遗精,腰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白环俞,以局部酸胀感扩散至臀部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9K

环跳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半身不遂、股痛、踝关节痛、踝肿痛、水肿、膝痛、膝肿、下肢痿痹、腰痛、腰腿痛、下肢麻痹、腰脊痛、转侧不利、风疹、感冒、脚气、软组织损伤、闪挫扭伤、闪腰、神经衰弱、湿疹、瘫痪、荨麻疹、腰部病证、坐骨神经痛。 来源: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阅读:8.9K

楼百层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风寒湿痹阻证、寒邪、卫气不固、重感复、冷痛、膝关节痛。

阅读:8.9K

王执中耳聋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耳鸣。

阅读:8.9K

回阳固脱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鼾、大汗、恶寒、汗淋、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蜷卧、息微、阳气暴脱、遗尿、张口、闭目、不知人事、脉微、皮肤发凉、撒手、四肢不温、回阳固脱。 各家论述:本证乃素体元阳亏损,或久泻、久痢、大病重病损及元阳,使阳气衰微,甚或阴阳不能相维系,阴阳离决。百会为督脉穴,位于颠顶正中,具有开窍醒神、升阳固脱作用。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为真气所系;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之处,联系命门真阳;气海又名丹田,为任脉之脉气所发处,为生气之海。用大艾炷灸神阙、关元、气海以回垂危之阳,使阳气来复,则固卫有权而外脱无虞。

阅读:8.9K

李学川疟疾针灸方·第八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骨节酸痛。

阅读:8.9K

膝眼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绞痛、腿痛、膝痛、膝酸、下肢麻痹、下肢痿软、下肢无力、鹤膝风、滑囊炎、脚气、疥、癞、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炎、中风。 来源: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小腿深筋膜、髌内、外侧支持带、膝脂体、膝关节囊。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外侧膝眼)和隐神经的髌下支(内侧膝眼)分布。

阅读:8.9K

灵台

小结:【穴名来源】灵。神灵;台,亭台。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之下,故喻为心灵之台。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定喘,舒筋活络。 【主治】疔疮,咳嗽,气喘,项强,背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揉按灵台,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9K

大全泄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腹冷痛、久泻。

阅读:8.9K

外鼻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鼻疖、鼻前庭炎、鼻炎、痤疮、肥胖症、过敏性鼻炎、糖尿病、鼻塞、酒糟鼻、牙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有偏阳之性,故有宣表实窍,行气活血的功能。

阅读:8.9K

哮吼喘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哮吼喘嗽,俞府、膻中、天突、肺俞、三里、中脘。​”哮吼喘嗽为症状描述,与哮喘、顿咳等病证关系密切。若属哮喘,则为正虚邪实之证,以肾虚为根本,脾肺之气不足,痰邪阻滞气道所致的一类病证;而顿咳则为感受时行疠气疫邪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外感时邪侵及肺系,阻于气道,肺失宣肃,发为哮嗽。日久可见邪气已衰,而正气亦虚,脾肺不足之证。天突、膻中:为任脉穴,膻中为气会,可通调胸中之气;天突,化痰利气。肺俞:​“肺为贮痰之器”​,取肺俞,可调理肺气。俞府:肾经穴,又居上胸部。既可补益肾气,又可通利肺气。​《本草纲目拾遗》指出“治肾咳,俗称顿咳”​,​《素问·咳论》​“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意。足三里、中脘: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中脘为胃之募穴。两穴相配,既可和降胃气,利枢机而助肺之肃降,又应“脾为生痰之源”​,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以绝生痰之源。足三里又为补益正气之要穴,正气充足,抵御外邪有力。

阅读:8.9K

甲乙难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言语困难、肾虚、不能言、烦躁、口干。

阅读:8.9K

阳陵泉

小结:【穴名来源】阳,阴阳之阳;陵,丘陵;泉,水泉。外为阳,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 【精准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功能】清热息风,消肿止痛。 【主治】头痛,耳鸣,下肢麻木,乳房胀痛,呕吐,黄疸。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食指指腹按揉阳陵泉,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9K

额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额窦炎、感冒、面瘫、神经衰弱、多梦、额痛、失眠、头痛、头晕、牙痛。 各家论述:本穴与顶穴都有镇静、通络,治疗神经衰弱、头痛之功用。但本穴性平,具有疏解之功,可用于伤风感冒等症;顶穴性阴,具有滋养之功,可用于清窍失利,头顶作痛等症。两穴虽有不同,但对同证者常常合用,以加强治疗之功。

阅读:8.9K

命门

小结:【穴名来源】命,生命;门,门户。“肾为生命之本”。穴在肾俞之间,相当干肾气出入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固精壮阳,培元补肾。 【主治】遗精,阳痿,不孕,白浊,赤白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泄泻。腰骶、腰脊强痛,虚损腰痛,下肢痿痹。汗不出,寒热痃疟,小儿发痫。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掌心搓命门,直至有热感为宜。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9K

葛洪卒心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卒心痛。

阅读:8.9K

大巨

小结:【穴名来源】大,大小之大;巨,巨大。穴在腹壁最大隆起的部位。 【精准定位】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调肠胃,固肾气。 【主治】便秘,腹痛,遗精,早泄,阳痿,疝气,小便不利。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按揉大巨,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9K

千金不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不寐、心气虚证、不能卧、善惊。

阅读:8.9K

上廉泉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急性咽炎、口腔炎、慢性咽炎、口舌糜烂、流涎、舌强、失语、言语不清。 来源:在下颌舌骨肌,颏舌骨间至舌体;有舌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舌下神经分支。

阅读:8.9K

神经衰弱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牙痛。 临床应用:此区呈现条片软骨增生,触及发硬,对神经衰弱有重要诊断价值。

阅读:8.9K

下利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下利、表证、里寒、中虚、腹胀、身痛。

阅读:8.9K

肝火咳嗽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咳嗽、面色红、气逆、痰稠、痰少、胁痛、胸痛、咽干、脉弦数、舌津少、苔黄、肝火犯肺咳嗽。

阅读:8.8K

肖福庵寒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痹、关节痛、痛有定处、喜温、牙痛、遇冷加重。

阅读:8.8K

廖润鸿噎膈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噎膈、气膈。

阅读:8.8K

痛经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腰痛、晕厥、剧痛、小腹痛、腰骶痛、痛经、经行腹痛、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来源: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主要病因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气滞血瘀 平素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而致痛经。 2.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邪伤于下焦,客于胞宫,以致瘀阻冲任,气血凝滞不畅,而致痛经。 3.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而致痛经。 4.肝肾虚损 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因房劳多产,损伤肝肾,精亏血少,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而致痛经。

阅读:8.8K

普济目眩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眩、眩晕。

阅读:8.8K

腹内疼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欲不振、疼痛、脘腹胀满、腹痛、胃痛。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此处腹内疼痛包括上、中、下腹部疼痛。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中脘:胃募,腑会,可调升降、和胃气、理中焦、化湿滞。足三里:是四总穴之一,足阳明之合穴,​“合治内府”具有补中气、健脾胃的作用。与中脘配伍能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灸之,可温中散寒。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沟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过腹至胁肋,​“阴维为病苦心痛”​,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

阅读:8.8K

脚后跟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寒毒、踝关节扭伤、黄疸、暑毒、损伤、臀部病证、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足跟痛。 来源: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跟腱。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有腓肠肌神经跟骨外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神经。

阅读:8.8K

听会

小结:【穴名来源】听,听觉;会,聚会。穴在耳前,司听闻,为耳部经脉之气会聚之处。 【精准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开窍聪耳,活络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口眼歪斜。耳鸣,耳聋。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揉听会,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8.8K

血虚头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神疲乏力、失眠、头痛、头晕、隐痛、脉涩、脉细弱无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血虚头痛、心悸。

阅读:8.8K

肖福庵咳嗽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气逆。

阅读:8.8K

肝气郁滞癃闭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烦躁、腹胀、口苦、胁胀、抑郁、脉弦、舌质红、苔薄黄、小便不畅、小便不通、易怒、肝郁气滞癃闭。

阅读:8.8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