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慢性胃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
阅读:9.2K
泌尿系结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
各家论述: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范畴,治宜行气解结,利尿镇痛。
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二穴均为气街通达之处。京门属足少阳胆经,为肾之募穴,别名气府、气俞,位于腰侧部,可治腰痛及肾炎等病。本病取上述病位近部穴位拔火罐治疗,疏通经络,行气解结,利尿镇痛,因而能获得显著疗效。
阅读:9.2K
三间
小结:【穴名来源】三,第3;间,间隙。此为大肠经的第3穴。
【精准定位】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功能】清泄热邪,止痛利咽。
【主治】眼睑痒痛,咽喉肿痛,胸闷,气喘,手指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二间数次,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9.2K
吴亦鼎便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大便秘结、腹痛。
阅读:9.2K
肖氏治外伤腰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外伤、腰痛。
阅读:9.2K
痹证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小儿麻痹症。
阅读:9.2K
少阳病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少阳病、太阳少阳合病、项强、胸胁胀满。
阅读:9.2K
景岳厥逆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逆、客忤。
阅读:9.2K
玉液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泻、口舌生疮、呕吐、舌强、舌胀、舌肿、急腹痛、失语、言语障碍、咽灼、喉痹、黄疸、口疮、口腔溃疡、消渴、中风后遗症、重舌。
来源: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阅读:9.2K
肖福庵淋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淋证、尿赤。
阅读:9.2K
太阳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头面痛、头痛、面瘫、目疾。
来源: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浅层有上颌神经颧颞支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肌支分布。
阅读:9.2K
景岳腰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行步困难、腰背重痛。
阅读:9.2K
廖润鸿嗜睡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嗜睡、中气不足、纳呆、嗜卧、四肢不收。
阅读:9.2K
肖福庵呕吐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肝火犯胃、吐血。
阅读:9.2K
楼全善胁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肝郁气滞。
阅读:9.2K
列缺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颈痛、咳嗽、口眼㖞斜、尿血、气喘、手软、手痛、手心热、头痛、外感、腕痛、项强、小便灼热、牙痛、遗尿、阴茎痛、上肢不遂、疼痛、咽喉肿痛、呼吸系统疾病、面部病证、脑病、偏头痛、伤风。
来源:在肱桡肌腱、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阅读:9.2K
聚英小便不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便不利、伤寒、阴证、剧痛、囊缩。
阅读:9.2K
杨元德治前列腺肥大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前列腺肥大、大便不利、小便不利。
阅读:9.2K
杨敬斋无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无乳、缺乳。
阅读:9.2K
太阳变证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太阳中风、亡阴。
阅读:9.1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阳明病、呕逆。
阅读:9.2K
大全月水不调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肝肾亏虚、尿淋、腰腹痛、余沥不尽。
阅读:9.2K
王执中目生白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翳、白翳、火热、上攻。
阅读:9.2K
琼瑶真人胸痹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痹、臂痛。
阅读:9.2K
大成乳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蛾、咽喉肿痛。
阅读:9.2K
圣济阴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缩、筋挛、失精、掣痛。
阅读:9.1K
颞三针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偏瘫、中风、中风后遗症。
各家论述:颞部乃足少阳循行分布之处,肝胆相表里,针刺局部可疏通经络气血,平肝息风,鼓舞少阳生发之机。
颞三针位于头部。第一针通过率谷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而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第二针通过悬颅穴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及曲鬓穴足太阳、少阳之会;第三针通过浮白穴足太阳、少阳之会,有利于疏通这些经络的气血,平肝息风,清肝胆火,鼓舞少阳生发之机
阅读:9.1K
楼全善脚气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疮、红肿。
阅读:9.1K
三阳合病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三阳合病、少阳病、盗汗、昏晕、脉浮大、嗜睡。
阅读:9.1K
梁赐明治鼻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肝肺热盛。
阅读:9.1K
踝管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肌肉萎缩、麻木、皮肤干燥、压痛、意识障碍、肿块、灼痛、虫行、发凉、甲脆、皮肤薄、皮肤光亮、皮肤色白、皮肤肿胀、酸胀、夜间加重、爪甲无华、踝管综合征、结节、疲劳。
来源:1.先天解剖异常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外展肌肥大、副外展肌、跟骨外翻畸形、跟距骨间异常纤维束带存在、扁平足等致踝管有效容积变小,均为踝管综合征的易发因素。
2.损伤
(1)骨或关节外伤
胫骨远端骨折、踝关节扭伤或挤压伤、关节固定术后、跟骨骨折、创伤后水肿和后期纤维化,造成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粘连。
(2)踝内侧软组织慢性损伤
长期行走、蹲姿可使屈肌支持带增厚,跑跳过多使足过度跖屈和背伸活动而致踝管内软组织损伤,踝管内肌腱肿胀、纤维化,肌腱腱鞘炎,胫后静脉瘀血,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静脉曲张,肉芽肿性动脉炎,外展肌水肿、肥大和增生,也可使局部神经水肿、神经外膜纤维化,使踝管相对狭窄,管内压力增高,刺激和压迫胫后神经及血管而致踝管综合征。
3.肿瘤
如踝内侧及邻近部位的脂肪瘤、腱鞘囊肿、胫动脉瘤、胫静脉瘤、神经和骨关节的相关肿瘤等,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胫后神经。
4.其他
妊娠、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心力衰竭、筋膜室综合征,可诱发神经卡压。高度肥胖者,一定条件下,脂肪可突入踝管导致踝管容积变小,压迫胫后神经。中医学认为,内踝为足三阴经筋所过,由于寒湿淫筋,风邪袭肌,痹阻经络;或足跗用力不当,跗管劳损,经筋牵抻过度,气血瘀滞,跗管肿胀,经筋受阻,筋拘黏结,故作肿痛,发为本病。
阅读:9.1K
脾胃虚弱呕吐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便溏、不渴、乏力、饥不欲食、口淡、面色苍白、呕吐、消瘦、脉濡弱、脉无力、呕恶、舌质淡、四肢不温、苔白、脘腹痞闷、脾胃虚弱呕吐。
阅读:9.1K
下脘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肠鸣、呃逆、腹胀、呕吐、痞块、完谷不化、泄泻、脘痛、虚肿。
来源: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横结肠。
阅读:9.1K
景岳足内腺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下肢肿痛。
阅读:9.1K
侠溪
小结:【穴名来源】侠,通“夹”;溪,沟溪。穴在第4、5趾的夹缝间,局部犹如沟溪。
【精准定位】在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清热息风,消肿止痛。
【主治】头痛,目痛,胸胁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侠溪,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9.1K
李学川霍乱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吐泻。
阅读:9.1K
命门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闭经、不育、不孕、赤白带、发痫、腹泻、寒热往来、尿频、肾阳不足、胃下垂、无汗、下肢痿痹、泄泻、性功能障碍、阳痿、腰痛、遗尿、月经不调、早泄、精冷、小腹冷痛、腰脊强痛、妇科病、慢性肠炎、疟疾、前列腺炎、肾功能不全、胎动欲堕、痛经、虚损、腰部病证、遗精。
来源: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阅读:9.1K
王执中腹胀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脘闷、脘胀。
阅读: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