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黄芪苏麻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气虚体质、便秘、汗出、面㿠白、气短、神疲、大便困难、脉弱、疲乏、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风寒外袭,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尤甚,面色统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白,脉弱。便秘方中紫苏子下气宽肠;黄芪补中益气;火麻仁润肠通便;更以粳米补脾和胃。诸味合用,适用于便秘属气虚证者服食。

阅读:1.3W

黄芪冬瓜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气虚寒、鼻塞、乏力、咳嗽、面苍白、喷嚏、气短、声低、痰多、涕浊、自汗、恶风寒、脉缓弱、舌淡、苔白、头昏、头胀、嗅觉下降。

阅读:1.3W

姜当归狗肉煲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两虚、冠心病。 临床应用:适于气血虚寒型心脏疾病等多种疾病患者食用。无特殊宜忌。

阅读:1.3W

葛根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各家论述: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升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老少皆宜,特别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及偏头痛患者,更年期妇女,易上火人群,常吸烟饮酒者及女性滋容养颜、中老年人日常饮食调理等。本方代茶温饮,不拘时常服,冲饮至味淡。

阅读:1.3W

鱼腥草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大肠湿热、暴泻、便血、大便酸臭、烦躁、腹痛、慢性腹泻、尿黄、食欲不振、泄泻、肛门灼痛、口渴、脉滑数、尿短、苔黄腻。 临床应用:大肠湿热,泄泻腹痛,泻下急迫,便味臭秽,血便随下,肛门灼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慢性腹泻鱼腥草味辛、性寒,归肝、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利湿止泻之功效,可治疗湿热腹泻。

阅读:1.3W

鱼腥草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肺炎、肺痈、痢疾、淋证、小儿百日咳、支气管炎、发热、肺热、咳嗽、热毒壅盛、痰臭、痰多、痰瘀互结、胸痛、脉滑数、脓痰、舌红、苔黄腻。 各家论述:1.鱼腥草炖猪肚《贵州民间方药集》鲜鱼腥草60克,猪肚1具。将鱼腥草置猪肚内,加水炖熟。切丝或切片食用。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益气,适用于热毒证兼脾胃虚弱者。 2.鱼楂饮《岭南草药志》鱼腥草60克,山楂炭6克。水煎分服。此二方功用与鱼腥草饮基本相同。但鱼腥草炖猪肚兼补中和胃之功,对脾胃虚寒体质者亦可使用;鱼楂饮有健脾、止泻、和血之功,尤其适宜于痢疾、泄泻等证。

阅读:1.3W

黄芪大枣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两虚、气虚、气虚体质、便溏、乏力、经色浅淡、经稀、厥冷、口舌生疮、气短、舌胖、神疲、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经少、经早、脉细弱、舌淡、食少、苔白、小腹空坠。 临床应用:月经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经色淡、质稀,小腹空坠,伴神疲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胖,脉细弱。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并伴有四肢发凉,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阅读:1.3W

杞子当归羊肉羹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肾虚、耳鸣、头晕、经迟、经乱、经少、脉细、舌淡黯、腰膝酸软、夜尿多。 临床应用:月经延后或月经量少,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苔薄,脉细尺弱。

阅读:1.3W

枸杞子炖燕窝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熬夜综合症、熬夜、肺燥、干咳、阴虚燥热。 临床应用:燕窝既有益气补中以及养阴润燥的效果,枸杞子能够养肝明目以及补肾之阴。

阅读:1.3W

归芪蜜汁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健脾补虚、滋阴益肾、补血强身。

阅读:1.3W

黄精当归蛋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血虚、面色无华、面萎黄。

阅读:1.3W

清肝降脂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心血管疾病、脂肪肝。

阅读:1.3W

五骨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发育迟缓、矮小。

阅读:1.3W

郁李仁薏仁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虚湿盛、湿滞、水停、胃气不降、大便秘结、腹水、水肿、喘息、浮肿、气促、小便不利、心腹胀。 各家论述:本方主治气滞水停证。郁李仁味辛、苦、甘,性平,入脾、大肠、小肠经,有润燥滑肠、下气、利水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郁李仁能通利大、小便,使人体多余的水分,从二便排出。薏苡仁能健脾利水渗湿。二仁与粳米煮粥服食,可以缓和药性。诸药相伍,共奏利水渗湿、通便消肿之效。

阅读:1.3W

人参酒·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补益中气、强壮筋骨。

阅读:1.3W

大蒜阿魏清热利湿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阅读:1.3W

齿苋粳米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痔痛、痔肿。

阅读:1.3W

大黄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咯血、吐血。 临床应用:咯血、吐血

阅读:1.3W

罗汉清肺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胃热、汗出、喉痛、口臭、痰多、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很多人直接拿罗汉果泡茶喝,这样效果不佳。罗汉果一定要煮过,药效才能充分析出。所以,最好把它煮20分钟以上再喝。请记住,要把罗汉果压破,连皮带核一起煮。

阅读:1.3W

莲杞百合米糊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哮喘、久咳。

阅读:1.3W

二葛枳椇子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火热伤津、酒毒、恶心、尿涩、呕逆、头痛、乙醇中毒、饮酒过度、醉酒、烦渴、尿短、头昏。 各家论述:1.豆豉葱白饮《太平圣惠方》由豆豉60克,葱白30克组成。此方功用与上方基本相同却无生津利尿作用,用于酒醉轻症的治疗。 2.枳椇子丸《世医得效方》由枳椇子60克,麝香3克组成。空腹盐汤吞下。本方不仅可以有效地解除酒毒,对缓解饮酒后口渴、饮水无度也有良效。

阅读:1.3W

补中龙眼肉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阳痿、早泄。

阅读:1.3W

当归酒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胎寒、腹痛、两目上视、弄舌、夜啼。

阅读:1.3W

人参枸杞液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慢性肝炎。

阅读:1.3W

椒梅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虫证、虫痛、胆道蛔虫病、疳积、蛔虫。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乌梅丸中用蜀椒,亦此义也。许叔微云,大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上两药配伍,可起到温中、安蛔、止痛的功效。

阅读:1.3W

茴香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气郁结、嗳呃、食欲不振、太息、脘痞、胁痛、胁胀、胸闷、抑郁、月经不调、不安、大便不调、脉弦、苔腻。 临床应用: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所,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失常,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阅读:1.3W

黑芝麻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阴虚体质、产后缺乳、消瘦、眩晕、便干、体虚、须发早白。

阅读:1.3W

茯苓柚子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多梦、失眠。

阅读:1.3W

姜汁米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虚弱、恶心、乏力、口淡、流涎、纳呆、呕吐、妊娠呕吐、神疲、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脉滑、脉无力、舌淡、食少、苔白。 临床应用:心阳虚,妊娠以后,恶心呕吐,口淡,纳呆食少,呕吐清涎,神疲乏力,倦怠思睡,舌色淡,舌苔白而润,脉滑无力。妊娠呕吐生姜温中止呕;粳米性味甘平,能和胃气、消烦渴、益精气。故凡脾胃虚弱、呕吐恶心、不思饮食者,均可以此药膳作辅助食疗。

阅读:1.3W

银耳枸杞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滋阴润肺。 临床应用: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性味甘淡、平,归肺、胃、肾经,可润肺养胃,滋阴生津。主治肺燥干咳,口渴少津。 《饮片新参》记载,银耳能"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明目,止渴。用于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消渴等。 《本草汇言》记载,枸杞可"润肺生津,补肾添精"。银耳枸杞汤可滋阴润肺,适用于五心烦热、神疲失眠、口唇干燥、皮肤干燥者服食。湿热生痰者忌食;大便溏泄者慎食。

阅读:1.3W

白术山药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健胃补脾、帮助消化、协助补充体力。

阅读:1.3W

西瓜决明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高血压、水肿、眩晕。 各家论述:西瓜翠衣,《本草再新》谓其"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饮片新参》谓其"清透暑热,养胃津"。决明子,《神农本草经》谓其:"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耀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本方代茶频频服用。

阅读:1.3W

玉米须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水饮凌心、痰火郁结、抱轮红赤、恶心、高眼压、渴不欲饮、流涎、目痛、尿少、舌胖、瞳神散大、涎沫、心悸、眩晕、白睛混赤、浮肿、脉沉细滑、脉滑数、脉弦滑、尿短、呕恶、舌红、视力下降、苔厚腻、苔滑、头胀、胸脘痞闷。 临床应用:心悸眩晕,胸闷痞满,口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见下肢浮肿,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头目胀痛,视力骤降,眼压升高,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雾状混浊,瞳神散大,动辄眩晕、呕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阅读:1.3W

人参固本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阅读:1.3W

芡实茯苓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脾气虚、便溏、乏力、感冒、面萎黄、气少、舌胖、神疲、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遗尿、自汗、懒言、脉弱、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苍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或胖嫩,苔薄白,脉弱。

阅读:1.3W

杏桃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感冒、咳逆、咳嗽。 临床应用:将上述材料混合,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装入小茶包中,也可以直接放入锅中,先加水350ml煎煮杏仁、桃仁至水沸后,滤渣取汁,用沸汤冲泡花茶10分钟后即可饮用。

阅读:1.3W

二黄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补中益气、厚肠止泻。 临床应用:"二黄"指的是黄连、黄芩,这两种药都是苦寒之药,具有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的功效,对肠胃湿热所致的呕吐、腹痛、腹泻、痢疾都有疗效。二黄茶中加入了甘草,甘草能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而且还能调和"二黄"的寒凉性质,避免寒伤阳气。

阅读:1.3W

人参鸡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劳心、虚证、乏力、健忘、面萎黄、神疲、神疲乏力、消瘦、眩晕。 临床应用:适宜于病后体虚,或年老体弱,或思虚劳心过度,而见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者食用。

阅读:1.3W

曲末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痢疾、慢性痢疾。

阅读:1.3W

西瓜汁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火上炎、口干、口渴欲饮、口腔溃疡、面红、尿赤、心烦、不安、溃烂、脉细数、尿短、苔黄、啼哭、瘀紫、肿痛、灼热。 临床应用: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尖居多,红肿灼热,疼痛较重,心烦不宁,叫扰啼哭,面赤唇红,口干欲饮,进食困难,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指纹紫滞。

阅读:1.3W

当归大枣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虚弱、闭经、乏力、经色浅淡、面萎黄、头晕、心悸、眼花、怔忡、经迟、经少、倦怠、脉细弱、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湿热下坠,月经周期逐渐延后,月经量少,经血色淡,继而停经,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倦怠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弱。闭经当归为补血调经要药,为血家必用之药,入肝经以助血海,使血行;大枣、红糖、粳米补中益气。共同发挥益气生血调经之功效。

阅读:1.3W

甘草醋润肺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黏、外感。

阅读:1.3W

桑葚子膏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滋补肝肾、聪耳明目。

阅读:1.3W

白扁豆糯米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阅读:1.3W

桔梗咖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郁体质、气滞心胸、升降失常、冠心病。 临床应用:桔梗被誉为"舟楫之药",性善上升,功擅宣肺,莱菔子功擅降气,二者一升一降,通调气机,以甘草调和,与咖啡同饮,提振神气的同时,利咽化痰,宽胸,消食。

阅读:1.3W

当归芷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虚寒、癌肿、鼻塞、疮疡肿毒、疮痈、带下病、疔、感冒、疖、溃疡、痛经、头痛、癣、疹。 各家论述:当归味甘、辛,性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芷味辛,性温,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殡。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牙痛,白带,疮疡肿痛。两药合用,活血养血、散风除湿。

阅读:1.3W

参耆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贫血。

阅读:1.3W

化痰凉拌鱼腥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慢性咽炎。

阅读:1.3W

绿茶桑叶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热、咳嗽、视力模糊、眼病。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桑叶有很好的润肺止咳的功效。菊花能清肝明目,对风热上扰所致的视物不清有效。两药共奏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祛痰镇咳之功,对风热所致上焦诸症均可选用。日服1剂,分3次饭后服。

阅读:1.3W

薏苡仁粥·第四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风湿痹痛、水肿、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本品原用于风湿痹证日久,能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方。以祛风除湿为主,兼扶正气,尤宜于体虚风湿痹痛者。

阅读:1.3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