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肾气衰微关格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关格、肾气衰微、沉细脉、舌瘦小、灰黑、唇暗、浮肿、口臭、面色发白、尿量异常、尿少、舌胖、神志模糊、四肢厥冷、苔白腻、无尿、循衣摸床。 备注:如昏迷不醒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狂躁痉厥,可服紫雪丹;心阳欲脱者,急用参附龙牡汤。

阅读:2.9W

内生五邪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内风、内寒、内火、内湿、内燥、偏虚、已病、久病。 病因:1.内风形成: 一是肝阳化风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继而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动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肝风内动。 二是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由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其柔顺,阳热亢盛,则化而为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 三是阴虚风动多因热病后期,阴津耗伤;或久病耗伤,津液及阴气亏虚所致。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阴气大伤,失其凉润柔和之能,则变生内风,即虚风内动。 四是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五是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津枯血少,失润化燥,则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而变生内风。 2.内寒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或久病伤阳,或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损伤阳气,累及脾肾,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所致。 3.内湿形成:多因过食肥甘,嗜酒或恣食生冷,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或素体肥胖,或喜静少动,或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因而水液不化,聚而成湿所致。湿浊内生亦与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有关。 4.内燥形成:多因久病伤阴耗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阴亏津少;或温热病变热盛伤阴耗津等所致。 5.内火形成:一是阳气盛化火,即病理性的阳气亢盛,称为"壮火"。又称"气有余便是火"。二是邪郁化火,如外感风、寒、燥、湿等病邪人里,郁结从阳化热化火,或痰饮、瘀血、结石和食积、虫积等郁而化火。三是五志过极化火。四是阴虚火旺,多由津液亏耗,阴气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

阅读:2.9W

流皮漏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结节、脓痂、瘢痕、坏死、结痂、溃脓、溃疡、萎缩。 病因:因气血亏虚,或阴虚内热,痰火瘀结于肌肤所致。

阅读:2.9W

损伤肝阳上亢眩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阳上亢眩晕、损伤、弦数脉、多梦、恶心、急躁、口苦、面潮红、纳呆、呕恶、情绪不稳、少眠、舌红、苔黄、头痛、头晕、易怒。 病因:头部损伤的早、中期,瘀血停积,败血归肝,瘀滞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窍,出现眩晕。

阅读:2.9W

湿热蕴结白屑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白屑风、湿热蕴结、滑数脉、油腻、潮红、大便酸臭、口苦、口黏、溃烂、流黄水、尿赤、尿短、舌红、渗液、苔黄腻、脱屑、脘腹痞满、小便短赤。 备注:热盛者,加桑白皮、蒲公英。

阅读:2.9W

痰热扰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脑证、痰热、滑数脉、热证、痰证、疲劳、嗳气、不安、多梦、恶心、精神不振、口苦、口黏、呕恶、情绪不稳、舌红、失眠、嗜睡、睡眠不宁、睡眠障碍、苔黄腻、痰多、痰多胸闷、头昏、脘痞、心烦、胸闷、易醒、谵语、肢体倦怠。 病因:痰火扰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火热痰浊交结,闭扰心神,以发热口渴,面赤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心悸,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或神昏澹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癫狂、不寐、中风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急性脑血管病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阅读:2.9W

骨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疳疮、骨、疥、口疮、上热下寒、脱肛、阴疮、疮疖、耳枯、寒热、滑泄、困重、呕逆、龋齿、嗜卧、手足逆冷、瘦削、头热、夜啼、坐湿。 病因:多因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

阅读:2.9W

头面风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头汗、头痛、恶风、虫行、刺痛、刺痒、烦闷、汗出不止、汗多、流泪、眩晕。 病因:头面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头痛是也。盖诸阳之脉,皆上至头面。若运动劳役,阳气发泄,腠理开疏,汗多不止,阳气虚弱,风邪乘之,上攻于头面,故恶风而痛也。

阅读:2.9W

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痤疮、闭经、便溏、不孕、耳鸣、肥胖、经迟、经多、经乱、经色浅淡、经少、经稀、脉沉弱、舌淡白、苔白、体重增加、头晕、小便清长、腰痛、月经不尽。

阅读:2.9W

黄色瘤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褐、结节、有恙。 病因:本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浆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过度升高,或局部沉积。此外,遗传因素、雌激素、药物、物理与化学刺激、饮食、肥胖等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发生本病的风险。

阅读:2.9W

肾阳虚证崩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崩漏、肾阳虚证、沉细脉、经多、经乱、经色浅淡、经稀、面晦暗、舌淡白、苔白、畏寒、小便清长、腰腿酸软、月经不尽、肢冷。

阅读:2.9W

水寒射肺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寒证、水泛、肺系寒、肺系水泛、紧脉、弦紧脉、肺证、腹脉跳动、面白、脐下悸、气上冲心、舌淡白、苔白腻、形寒、肢冷。 病因:病证名。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证候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苔白腻,或伴有发热、恶寒等。

阅读:2.9W

血极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极证、血亏、健忘、毛发脱落、脱发、脱眉。 病因: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脉极是一种证名。血脉亏损的疾患。

阅读:2.9W

肾虚寒凝真菌性鼻窦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虚寒凝、真菌性鼻窦炎、沉细脉、鼻膜红肿、鼻塞、精神萎靡、流涕不止、舌淡白、水肿、苔白、涕白、涕黏、涕浊、小便清长、形寒、嗅觉下降、腰膝冷痛、夜尿多、肢冷。 备注:若脓涕较多者,可加苍耳子、藿香;头痛重者,可加川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者,可加黄芪、党参。

阅读:2.9W

生姜泻心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半表半里阴证、寒热错杂、寒饮、食滞、水饮、心证、干姜证、厥阴病、嗳腐、嗳气、腹鸣、脘痞、下利、心下痞。 病因:寒热错杂,中焦痞塞,兼水饮食滞。

阅读:2.9W

中耳炎-肾上腺反射区的足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法按压肾上腺反射区2-5分钟,以按摩部位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2.9W

支气管炎-肺、支气管反射区的手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指按法按压肺、支气管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2.9W

干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疳证、燥证、便秘、便溏、呆钝、淡漠、低热、地图舌、乏力、精神萎靡、口干、懒言、脉沉细弱、毛发干枯、少动、舌淡白、失眠、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瘦削、睡眠障碍、苔少、苔无、体重下降、无力、消瘦、舟状腹。 病因:因疳积后期,脾胃极度虚损,气血津液干涸所致。

阅读:2.9W

膀胱在面部的反射区

小结:膀胱在面部的反射区在鼻下人中两侧的鼻根部位。若此部位发红,或有红血丝、青春痘、脓疮等,说明此人可能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尿频,也可引起腰部酸痛。若女性患膀胱炎,往往是妇科疾病所致;若鼻根发红,但无尿频、尿急症状,且整个鼻梁骨发红,可能是鼻炎的征兆。

阅读:2.9W

肾阳虚证浮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浮肿、肾阳虚证、脉沉细弱、尿量异常、尿少、舌胖、水肿、苔白、畏寒、腰膝酸软、阴囊湿冷、肢冷。 病因:因腰为肾府,肾属下焦,肾阳不足,下焦水道不通,故肿势多先从腰脚开始,两踝部肿势较剧,并有腰膝疫软沉重,阴囊湿冷等兼症。

阅读:2.9W

湿浊上蒙泌别失职湿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温、湿浊上泛、湿热蒸盛、湿温、渴不多饮、呕逆、神昏、苔白腻、头胀、小便不通、小便困难。 病因:本证为中焦湿浊久困,热为湿遏,热蒸湿动,蒙上流下所致。湿邪蒸郁蒙蔽于上,则热蒸头胀,甚或蒙蔽心包而神迷;湿滞中阻,胃气不降,则见呕逆;湿浊下注,阻滞膀胱,泌別失职,则小便不通;湿浊偏盛,阻滞气机,则渴不多饮,舌苔白腻。

阅读:2.9W

奶癣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初生湿疹、丘疹、湿疮、燥、便干、不安、潮红、发热、烦躁、红斑、哭闹、纳呆、尿赤、情绪不稳、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疱、脱屑、臖核肿大、臖核肿痛。 别名:胎癣、胎疮

阅读:2.9W

刺风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刺麻、刺痛、刺痒、周身、走窜。 病因:刺风,证名。风寒蕴滞生热,遍身如针刺者。

阅读:2.9W

风赤疮痍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病毒性睑皮炎、胞睑红肿、刺痛、化脓、结痂、溃脓、溃破、皮肤发红、瘙痒、水疱、翳障、灼热。 别名:风赤疮疾

阅读:2.9W

痰痹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痹证、痰证、酸痠、关节肿胀、肌肉麻木、麻木、重痛。 病因:指痰邪留滞经络,阻障气血不得流通,所致的肢体关节肿胀、酸楚、重着、困痛、麻木为特征。

阅读:2.9W

湿热下注外痔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下注、外痔、滑数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坠胀、灼痛。

阅读:2.9W

老年咳喘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老年、咳喘、有恙。 病因:由痰饮而引起的。但痰饮是病理变化的结果非致病之根本原因。

阅读:2.9W

伤酒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边黄中黑、臌胀、黄疸、恶心、昏睡、脉短滑数、呕吐、食少、头昏、头痛、头晕、胸膈痞闷、饮酒过度、躁动、醉酒。 疾病预后:伤酒,病证名。饮酒过度所致的病证。一名酒伤。见《证治要诀.伤酒》。 《诸病源候论》卷二:"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证见头晕头痛,胸膈痞塞,恶心呕吐,躁动或昏睡等。治宜利湿化浊以解酒毒,轻者用葛根、葛花、枳椇子、神曲、黄连、白蔻仁,甚者用甘遂、黑牵牛子等药。 《景岳全书.杂证谟》谓饮酒致伤,有三证不可不辨:一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塞,饮食减少,宜葛花解酲汤、胃苓汤、五苓散之类主之。一以酒热伤阴,或致发热动血者,宜黄芩芍药汤、清化饮、徙薪饮之类主之。一以酒质伤脏,致生泄泻不已,若气强力壮者,用五苓散、胃苓汤之类除湿止泻;若因湿生寒以泻伤阴致损命门阳气者,胃关煎、五德丸、九炁丹之类。伤酒严重,可成癥积、黄疸、鼓胀。参见酒癖、酒疸、水鼓、伤食、伤饮各条。

阅读:2.9W

暑入阳明暑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暑入阳明、暑温、洪数脉、芤脉、背寒、烦渴、汗多、口渴、脉洪大、脉洪数、面红、气粗、苔黄燥、头痛、头晕、心烦、壮热。 病因:本证见于暑温初起,为暑热之邪侵入阳明气分,邪正剧烈交争所致。邪热炽盛,阳明里热蒸腾于外,则体表壮热;暑热内蒸,迫津外泄,则汗多;邪热炽盛耗伤津液,故口渴引饮;暑邪内扰于心,则心烦不安;热邪上蒸头目,则头痛且晕,面目红赤;热壅气机则呼吸气粗而似喘;苔黄燥、脉洪数为阳明热盛之征。若汗泄过多,津气耗伤,腠理疏松则背微恶寒,若汗多津气耗伤过甚,则可见脉洪大而芤。

阅读:2.9W

食积小儿尿浊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食积、小儿尿浊、滑脉、腹胀、拒乳、口臭、脉有力、尿浊、睡眠不安、苔腻、吞酸。

阅读:2.9W

脑黄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疸、脑证、眉棱骨痛、身黄、头痛。 病因:脑黄,病名。黄疸二十八候之一。 《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热邪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则身体发黄,头脑痛,眉疼,名为脑黄候。"治宜石膏散等方。

阅读:2.9W

惊黄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疸、惊证、不能卧、多语、惊悸、口干、狂乱、面黄、面青、舌燥、壮热。 病因:惊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黄疸病兼见惊悸者。治用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阅读:2.9W

湿热痹阻骨关节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骨关节炎、湿热痹阻、滑数脉、舌齿痕、乏力、关节肿胀、舌红、舌胖、身倦、苔黄腻、疼痛、无力、下肢酸胀、灼热。 备注:关节明显红肿热痛者,须酌减祛湿药物而增清热药物,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虎杖等。

阅读:2.9W

中焦湿热库欣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库欣综合征、中焦湿热、濡数脉、嘈杂、恶心、腹胀、倦怠、口淡、口甜、呕吐、舌红、嗜卧、苔厚、苔黄腻、苔满、头重、胸闷。 备注:若中焦湿热从阳化燥,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减,大便干结者,可改用大承气汤加味。

阅读:2.9W

疟疾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大脉、伏脉、数脉、弦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尿血红蛋白阳性、秋季、少阳司天、血红蛋白增多、少角丁木、太徵戊火、赤脉传睛、寒热往来、贫血、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唇颤、大渴、恶寒、发热、烦躁、高热、寒战、汗出、肌痛、脉弦迟、脉弦涩、呕血、脾肿、脐上悸、头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言语困难、谵语、战栗、壮热。 病因:因疟蚊叮咬,感染疟邪,或瘴毒、疫毒入血,与卫气交争,伏藏于半表半里,甚或邪犯清空,蒙蔽心神所致。

阅读:2.9W

浮脉-伤风感冒

小结:脉象:右手寸脉浮紧。可能的健康问题:风寒伤肺,肺气受刺激而导致咳嗽、气喘。 [延伸辨证及确诊] (1)你是否在秋冬季节在室外受过寒冷的刺激。 (2)你最近是否去过一些寒冷的场所。 (3)十分怕冷;可能发热,但不是很严重。 (4)头痛,全身肌肉痛;鼻塞,流清鼻涕。 (5)咳嗽吐痰,痰色发白;不口渴,或者口渴喜欢喝热水;舌苔薄白。 专家提示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多喝白开水,在室内运动和休息,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 [特效方葱豉汤]原料葱白30克,淡豆豉9克,生姜3片。做法将上述材料加清水适量,煎煮数沸,滤渣备用。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姜糖饮原料生姜20克,红糖10克。做法将生姜切丝,用开水闷泡,5分钟后调入适量红糖即可。用法每日不拘时间次数,热饮即可。 按揉风池穴按揉后颈部风池穴5分钟,然后揉按两侧太阳穴3分钟。

阅读:2.9W

扁桃体癌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癌病、扁桃体、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阳性、耳鸣、耳痛、发热、喉痛、颈部肿块、咳嗽、咳痰、口臭、声嘶、痰中带血、听力下降、吞咽不利、张口困难。 病因:扁桃体癌(Carcinomaoftonsil)指起源于口咽两侧壁扁桃体窝内的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5%。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男女比例为2-3: 1.

阅读:2.9W

呃逆-胃反射区的耳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切按法切压胃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2.9W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肺炎、贫血、鱼鳞癣、中耳炎、矮小、发育迟缓、发育障碍、腹泻、体重下降、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因:Shwachman综合征或称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又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胰腺功能不全、舒-戴综合征、舒瓦克曼综合征、Burke综合征,是以儿童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白细胞计数减少和干骺端发育障碍为特征的遗传病。2-10个月龄的婴幼儿发病居多。

阅读:2.9W

痰浊瘀阻咽喉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喉窍证、痰浊瘀阻、滑脉、弦脉、痰证、喉瘖、梅核气、久病、舌暗红、声嘶、咽梗。 病因:多因肝气郁滞,痰气内结,或外感湿邪所致。

阅读:2.9W

大肠结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大肠证、热证、里阳、肺系热、洪数脉、舌芒刺、白苔边黄、肠证、便秘、伤寒、温病、便干、便结、烦渴、腹痛、腹硬满、腹胀、肛灼、拒按、口干、脉洪数、脉有力、面红、身热、苔黑、苔黄燥、小便短赤。 病因:本证多为素体阳盛火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或肺热移于大肠而引起。

阅读:2.9W

糙皮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疱疹、舌炎、消化不良、燥、便臭、便血、乏力、烦躁、腹痛、腹泻、红肿、健忘、焦虑、角化、倦怠、溃破、里急后重、牛肉舌、瘙痒、色素沉着、神志异常、失眠、食欲减退、水样便、水肿、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昏、吞咽困难、脱皮、脱屑、眼花、抑郁、注意涣散。 病因:因饮食糙劣,或脾胃虚弱,饮食精微不足以营养肌肤、脏腑所致。

阅读:2.9W

胆虚气逆口苦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胆虚气逆、口苦、多疑、惊恐、口腻、脉细弱、情绪不稳、舌淡白、太息。

阅读:2.9W

味苦舌

小结:舌味苦是指自觉舌上有苦味出现。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口舌》将口称为舌苦。苦属火,火气亢盛则为苦。故口苦与肝胆有热有关,多属肝胆经内有郁热,胆热一蒸,胆气上溢或肝移热于胆所引起。经临床观察,舌苦多见于肝热证、肠胃热证等。舌苦还可见于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对甜味食物的味觉阈升高,而对苦味食物的味觉阈降低,因而进食甜的食物也会感觉舌苦,这与患者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亦会感到口苦。

阅读:2.9W

痰湿上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上攻、痰湿、弦滑脉、上脘湿、湿证、痰证、高眼压、虹视、目胀、纳差、舌红、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苔白腻、头重、胸闷。 病因:痰火上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痰盛,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肝郁化火,火性上炎,炼液成痰,痰火壅积于胸,经期冲气旺盛,冲气挟痰火上扰清窍,神明逆乱所表现出来的经行狂躁不安,头痛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的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经行情志异常。 相当于西医病名周期性精神病。

阅读:2.9W

痰浊阻肺呼吸衰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呼吸衰竭、痰浊阻肺、滑数脉、喘息、唇紫黯、咳吐不利、面红、面青紫、气喘、舌紫黯、苔白腻、痰稠、痰鸣、胸闷。 备注:痰浊化热,咳痰黄稠,加苦参、贝母、鱼腥草清化痰热。

阅读:2.9W

赤丸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厥、寒证、痰饮、停饮。 病因:赤丸,中医方剂名。

阅读:2.9W

土星线上“米”字纹且生命线上有岛形纹,提示严重眼病

小结:土星线上有"米"字纹,且生命线上有岛形纹:提示可能患有眼病,而且非常严重。

阅读:2.9W

外寒内热寒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战、外寒内热、便干、大便干结、恶寒、发热、烦渴、烦躁不安、厥冷、口渴、脉浮紧数、尿赤、尿短、舌红、苔黄、头身痛、小便短赤、战栗。

阅读:2.9W

肠息肉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肠道、息肉、太商庚金、便血、无痛。 病因: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阅读:2.9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