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脉诊的选指
小结:诊脉时不可留指甲,最好贴肉剪齐,手要保持干净整洁。手诊是否准确,手指感应的灵敏度十分重要,手指指端皮肉凸起的最高端,指头和指腹交界处,形状像人的眼睛,是感应最灵敏的部位,而且推移灵活,便于寻找指感最清晰的部位,并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节指力。如脉象细小时,手指着力点可偏重于指目前端;脉象粗大时,着力点偏重于指目后端。指尖的感觉虽灵敏,但因指自有指甲,不宜垂直加压;指腹的肌肉较丰厚,用指腹切脉时会受医者自身手指动脉搏动的干扰,容易产生错觉,所以诊脉时选用指目是比较合适的。选指时应当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成45°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阅读:2.9W
腹股沟疝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腹股沟、疝气、白细胞增多、便秘、便血、掣痛、恶心、腹绞痛、腹胀、呕吐、胀痛、肿块。
病因: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
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阅读:2.9W
心脾两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脾证、虚证、悲证、里虚、虚劳、沉细脉、缓脉、脾胃虚、弱脉、舌淡白、舌略胖、细滑脉、细脉、细涩脉、心系虚、脾证、心证、崩漏、不寐、痴呆、癫证、多动症、多寐、心悸、虚胖、遗精、悲泣、闭经、便黑、便溏、步态异常、齿衄、出血、唇淡、唇淡白、错语、呆钝、胆怯、盗汗、盗汗失眠、多动、多梦、多疑、耳闷、耳鸣、乏力、浮肿、浮肿便溏、腹胀、腹胀神疲、寡言、汗出、烘热、黄发、恍惚、肌衄、肌肉松弛、记忆减退、甲淡白、健忘、经多、惊悸、惊恐、经乱、经色浅淡、经少、精神不振、经早、久病、倦怠、懒言、流涎、脉濡细、脉无力、脉细缓、脉细弱、脉虚弱、脉虚细、毛发干枯、毛发稀疏、面白、面苍白、面黄、面色发白、面色无华、面萎黄、目瞤、目眩、纳差、纳呆、纳少、脑鸣、呕血、疲乏、皮下出血、偏食、气短、气短懒言、情绪不稳、情绪低落、少动、少眠、少气、少语、舌淡、舌嫩、舌痿、身倦、神疲、神志异常、声低、失眠、食少、食少便溏、食少身倦、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嗜睡、嗜卧、睡眠不安、睡眠困难、睡眠障碍、四肢乏力、四肢酸痛、四肢痿软、四肢无力、苔薄白、苔少、体重下降、头晕、吐血、脘闷、脘闷纳呆、脘胀、萎黄、痿软、畏寒、胃脘隐痛、无力、喜按、涎沫、消瘦、心烦、心烦心悸、心神不宁、心胸汗、行动迟缓、虚浮、眩晕、牙龈出血、言语错乱、眼花、阳痿、阳痿遗精、遗精早泄、易惊、易醒、抑郁、忧思、余沥不尽、郁闷、月经不调、运动障碍、早泄、爪甲无华、怔忡、怔忡惊悸、肢倦、肢软、肢体倦怠、指纹淡、指纹淡红、注意涣散、紫斑、紫癜、自汗。
阅读:2.9W
转氨酶升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视力疲劳、厌食、低热、多梦、恶心、乏力、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口渴、纳差、呕吐、失眠、嗜睡、睡眠障碍、厌油、易汗。
病因:转氨酶升高是个很常见的情况,并不一定是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转氨酶非常敏感,很多因素会引起转氨酶正常值的上下波动,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转氨酶测量结果都可能不一样。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谷丙转氨酶(ALT)。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 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阅读:2.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