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压痛、腰酸、腰痛、晨痛、活动不利、肌肉痉挛、劳累加重、屈伸不利、腰腹坠重、腰胀痛、阴雨加重、转侧不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来源:1.外伤
第3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腰部频繁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所承受的杠杆作用力最大。当腰部急性闪扭损伤时,因外力牵拉作用,使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韧带、筋膜超过其承受负荷,导致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或筋膜容易发生撕裂、牵拉损伤。此外,腰部不协调的运动,使腰部肌肉、韧带和筋膜舒缩失衡,导致同侧或对侧肌肉、筋膜牵拉损伤。急性损伤失治或治疗不彻底,则形成慢性腰痛。
2.横突过长
由于第3腰椎横突生理性过长,在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过多,或腰部受寒冷刺激,肌肉的黏滞性加大,做功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频繁活动,均可使肌肉、筋膜与横突摩擦增加,导致慢性摩擦损伤。反复持续损伤致横突周围局部软组织出现炎性水肿、出血、渗出等纤维变性。日久,导致横突周围粘连、肌肉挛缩、筋膜增厚、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使穿行其间的血管、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受到刺激或卡压,出现局部疼痛和向腰臀部放射痛。
3.假性滑囊形成
由于横突与其周围肌肉、韧带、筋膜长期持续摩擦,炎性水肿、渗出增多,使横突尖端骨膜与骨皮质分离,形成假性滑囊。随着炎性渗出的增多,假性滑囊内渗出液浸入,使滑囊内张力增大,形成局部持续酸胀痛。检查时横突尖端可触及滑动的囊性肿块。《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曰:“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臀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说明腰痛的病因与外伤、肾虚、风寒湿邪有关。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又因闪挫扭腰,筋肌损伤,气血瘀滞,筋黏拘僵,时时作痛;或因慢性劳损,或被风寒湿邪所困,致气血运行不利,筋肌失荣,久而黏结挛僵,活动掣痛,发为本病。
阅读:1.2K
脊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背痛、呼吸困难、麻木、视力模糊、项强、胸闷、胸痛、压痛、腰痛、憋气、俯仰不利、活动不利、肩背痛、疼痛、头昏、眼震、转侧不利、脊椎小关节紊乱。
来源:1.急性外伤
多因持物扭转或撞击等外力作用于小关节,引起颈、腰、背部肌肉捩伤或脊柱小关节错缝、滑膜嵌顿,从而破坏了脊柱的力学平衡和脊柱运动的协调性。由于损伤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并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又加重关节解剖位置改变,发生绞锁或扭转,进而疼痛、活动受限更明显。长期的绞锁及各种炎性反应的刺激均可导致小关节粘连而影响正常功能,也可引起整个脊柱力学的改变。
2.慢性劳损
无明显外伤史,长期在不协调姿势下工作、学习,使脊背部软组织经常处于过度收缩、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劳损。由于软组织的痉挛,引起脊椎关节的力学不平衡,而致脊椎后关节发生错缝。
3.外感风寒湿邪
外伤后未经及时治疗,风寒湿邪侵入背膂部的经络、肌肉,导致肌肉痉挛,气滞血瘀,日久脊椎的内外平衡失调,导致后关节发生错缝。中医学认为,脊为督脉与足太阳经脉所过,经筋所循,络结汇聚,脏腑之维系,运动之枢纽。凡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闪挫、扭旋撞击,伤及腰脊,筋络受损,或筋节劳损,气滞血瘀,筋拘节错,致使疼痛剧烈,行动牵掣,发为本病。
阅读: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