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王执中乳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房肿、乳房胀痛、乳房肿胀。
阅读:1.4K
李学川伤风咳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风、咳嗽、胸闷、着凉。
阅读:1.4K
郑艺钟治小儿遗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遗尿、下元虚寒、遗尿。
阅读:1.4K
大全虚劳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风劳。
阅读:1.4K
廖润鸿项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项强、转侧不利。
阅读:1.4K
李守先眩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眩晕、头风、目眩。
阅读:1.4K
尿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尿频、神经性尿频。
阅读:1.4K
肺气虚弱慢性鼻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鼻塞、咳嗽、气短、神疲、痰稀、鼻膜色淡、鼻膜肿胀、脉细缓无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涕黏、涕稀、喜温、嗅觉下降、遇冷加重、肺气虚弱慢性鼻炎。
阅读:1.4K
厥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证、血虚。
阅读:1.4K
头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
阅读:1.4K
姚寅生四肢浮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四肢浮肿。
阅读:1.4K
李守先目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目痛。
阅读:1.4K
楼全善遗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遗尿、肾虚。
阅读:1.4K
留罐法治肌纤维组织炎
小结:本拔罐法可用于:肌纤维组织炎、腰背部肌筋膜炎。
阅读:1.4K
刮痧治虚证面痛
小结:本刮痧法可用于:虚证、头面痛。
备注:补刮督脉百会经上星至印堂段,角揉风池,可通经止痛;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至悬颅段、从攒竹经鱼腰至瞳子髎段、从鼻翼旁迎香由内向外经颧髎至下关段,可疏通面部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止痛;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肾俞段,可调理脏腑气血;角揉合谷,可调经止痛;角揉三阴交、补刮肾经阴谷至太溪段、角揉太溪,可滋阴泻火,调和气血。配气海、足三里,可补益正气。
阅读:1.4K
肖氏治月经不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冲任失调、肝气上逆、经早。
阅读:1.4K
千金癫狂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狂、癫证、发狂、弄舌。
阅读:1.4K
燥屎复结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燥屎、便秘、宿食、阳明腑实、腹痛、腹胀、心烦。
阅读:1.4K
徐神祖摇天柱形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头疮、面疮、头面疮、发背。
阅读:1.4K
王执中呃逆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嗳气。
阅读:1.4K
胸腔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气管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呃逆、气短、胸闷、胸痛。
来源:有枕额肌的额腹;有滑车上动、静脉和眶上动、静脉;布有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
阅读:1.4K
姚寅生癫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风癫。
阅读:1.4K
王执中四肢不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四肢不举、气闭、四肢痿弱。
阅读:1.4K
小满四月中导引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三气少阳、厥阴风木、心包经证。
阅读:1.4K
除湿止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带下量多、带下色黄、带下味臭、少眠、湿热下注、湿热蕴结、小便短赤、心烦、阴痛、阴痒、脉滑数、苔黄腻、祛湿止痒。
各家论述:《外台秘要》:“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痒痛,引少腹控眇,上醪、下醪、中极、至阴、曲泉、三阴交。”本方取膀胱募穴中极,足太阳井穴至阴及足太阳之上醪、下醪用泻法,可疏利膀胱气机而清利下焦湿热;泻足厥阴合穴曲泉以清肝经郁热;取足太阴经三阴交穴以清脾经湿热。诸穴合用,共达清热利湿止痒之效。
阅读:1.4K
气滞月经后期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气、抑郁、月经后期、经色暗红、经少、脉涩、脉弦、舌质暗、苔黄、小腹胀痛、胸胁满闷、血块、气滞月经后期。
阅读:1.4K
心肾不交不寐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耳鸣、健忘、口干、口舌生疮、梦遗、失眠、睡眠困难、头晕、心烦、脉细数、舌津少、舌质红、苔少、五心烦热、心肾不交不寐、心悸。
阅读:1.4K
姚寅生青盲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青盲、畏光。
阅读:1.4K
廖润鸿胸满逆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闷、气逆、呃逆、烦热。
阅读:1.4K
楼全善疝气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腹痛。
阅读:1.4K
刮痧治酒齄鼻
小结:本刮痧法可用于:酒齄鼻。
备注:泻刮督脉大椎至脊中段、膀胱经大杼至胃俞段,角揉肺俞、膈俞,可调节阴阳,调理脏腑,清肺活血;泻刮大肠经曲池至合谷段、角揉曲池,可清泻阳明热邪;泻刮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可清热泄胃,健脾利湿。配合谷、天枢、内庭清泄肺胃;配血海、三阴交活血化瘀。
阅读:1.4K
灯火灸治虚证呕吐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虚证、呕吐。
阅读:1.4K
普济不嗜食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欲不振、脾虚失运。
阅读:1.4K
烦躁针灸方·第九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烦躁、阳明热结。
阅读:1.4K
叶茶山热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病、脾虚。
阅读:1.4K
肝炎点1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胆病、胆囊炎、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痛、胁胀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阴,专于滋养缓急,故有养血柔肝,舒气定痛和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作用。
阅读:1.4K
大成哮吼嗽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咳嗽、肺气失宣、风邪、痰饮、体虚。
阅读:1.4K
中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半身不遂、昏仆、口眼㖞斜、麻木、舌謇、言语不利、不语、中风、脑卒中。
来源:中风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关系密切,病机责之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及脑神经受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两大类型。中经络以一侧肢体力弱、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㨰斜、不伴意识障碍为主症;中脏腑则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积损正衰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血行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上扰清窍,而致中风。
2.劳倦内伤
烦劳过度,耗伤阴精,阴虚火旺,或阴不制阳,引动内风,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闭阻脉络,而致中风。
3.脾失健运
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素体肝旺,克伐脾土,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肝郁化火,炼津成痰,痰郁互结,挟风阳之邪,窜扰经脉,而致中风。
4.情志过极
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或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致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致中风。
阅读:1.4K
肖福庵偏正头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肾经不升、剧痛、头痛。
阅读: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