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隔姜灸治风湿性心脏病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

阅读:1.0K

耳背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便秘、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胃溃疡、胃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失眠、食欲不振、水肿、四肢无力、胁痛、泄泻、胸痛。 临床应用:该穴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参考穴。穴位压痛及电测阳性均是消化系统生病的表现。

阅读:1.0K

导引治伏尸候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尸疰、中恶。

阅读:1.0K

楼全善衄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衄血、出血。

阅读:1.0K

陈作霖治目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风热客目、急性结膜炎、外感风热。

阅读:1.0K

大成痫证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心痫。

阅读:1.0K

大全小肠连脐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脐痛。

阅读:1.0K

大全心惊发狂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易惊、发狂、面红目赤、失眠、头痛、躁动。

阅读:1.0K

风湿头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便溏、首如裹、头痛、脘闷纳呆、脉濡数、苔白腻、肢体困重、风湿头痛。

阅读:1.0K

头针肝胆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胆病、肝病、右上腹痛。

阅读:1.0K

行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嗳气、窜痛、矢气、月经不调、脉弦、情志刺激加重、乳房胀痛、苔薄白、痛无定处、行气。 各家论述: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气的运行受阻,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气机阻滞,故疼痛性质为胀痛、窜痛、攻痛;嗳气或矢气可暂时舒缓气机,故胀、痛等症得以缓解;情志不畅可导致或加重气滞,故可加重症状表现;脉弦则属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膻中:膻中穴属任脉,为气之会穴,有“上气海”之称。具有通达内外、调气宽胸之功,为治疗“气病”之要穴,故《行针指要歌》曰:​“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内关: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善调三焦之气、与膻中配伍,则理气之功相得益彰。合谷、太冲:合谷的功能即有调气行气的作用。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穴,肝主疏泄,具有疏调气机的功能。二穴原原相伍,意在疏肝理气、调气和血。

阅读:1.0K

产后身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风湿、关节痛、麻木、身痛、肢节酸痛、重着、产后身痛、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坐骨神经痛。 来源:本病主要由于产后血虚、感受风寒或肾虚致胞脉失养所致。病位主要在肢体关节。筋脉失养,经络不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血虚 素体血虚或产后失血,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致肢体麻木,甚或疼痛。 2.风寒 产后百节开张,气血俱虚,营卫失调,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节、肌肉,使气血运行受阻,瘀滞经络而致身痛。 3.肾虚 素体肾虚,产后精血俱虚,或失血过多,致胞脉失养,胞脉虚则肾气亦虚,筋脉失养而拘急,而致身痛。

阅读:1.0K

温和灸治冠心病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冠心病。

阅读:1.0K

血小板过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小板增多、血吸虫病。

阅读:1.0K

关节扭伤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关节扭伤、膝肿痛。

阅读:1.0K

冠先鼓琴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头痛、头风、风痛、血脉不通。

阅读:1.0K

王执中阴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肿、虚火、阴痛。

阅读:1.0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