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圣济绝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不育、阴痒。
阅读:3.1K
肖福庵伤寒余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余热未尽。
阅读:3.1K
肖福庵心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胁痛。
阅读:3.1K
邵氏治术后肠粘连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肠粘连、腹痛、腹胀、呕恶。
阅读:3.1K
千金疟疾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少气。
阅读:3.1K
大成鼻衄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血不归经、血气上逆。
阅读:3.1K
李学川胸痹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痹、寒证、心痛。
阅读:3.1K
李守先小儿脱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脱肛。
阅读:3.1K
吴亦鼎虫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虫证、寄生虫病。
阅读:3.1K
温经散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关节痛、经色紫黯、经血夹块、麻木、皮肤紫黯、少腹拘急、手足不温、阳气不足、月经后期、关节酸胀、脉沉迟、脉细涩、屈伸不利、少腹痛、舌质淡紫、苔薄白、疼痛、喜温、遇冷加重、温经散寒、痛经。
各家论述:本方为温阳散寒常用方。临床以素体阳虚,风寒湿邪客于人之肌肉、关节等处而引起的肢体关节凉痛、困重;或寒凝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等为辨治要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雷诺症和月经病等。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用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属督脉,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乃纯阳之穴;关元属任脉,是任脉与足三阴之交会穴,为元气出入之要道。大椎、关元针而灸之,可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肾俞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可温补先天、壮元阳以扶正祛邪;膈俞为八会之血会。二穴配伍,针灸并用,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阅读:3.1K
楼全善痔疮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痔疮、痔漏、里急后重、瘙痒、下血。
阅读:3.1K
下腹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产后疼痛、产科病、肠结核、妇科病、溃疡病、痛经、胃肠炎、腹绞痛、挛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阳,故有行气消积,疏络止痛之功。
阅读:3.1K
霍乱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脘腹痛、霍乱、暴吐、暴泻。
各家论述:本病由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伤及胃肠,胃失和降,肠腑传导失常所致。委中、曲泽:刺血使外邪随血而去。足三里、中脘:和胃理肠。
阅读:3.1K
肖福庵小儿急惊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急惊风、手足搐搦。
阅读:3.1K
琼瑶真人吹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吹乳、乳房肿。
阅读:3.1K
江璀脚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湿痹、掣痛。
阅读:3.1K
大全血积血癖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积、血癖、五积、痞块。
阅读:3.1K
痰热内扰不寐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心、口苦、目眩、头重、心烦、胸闷、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痰热内扰不寐、不寐。
阅读:3.1K
腹泻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泻、虚寒。
阅读:3.1K
肺肾阴虚喉喑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耳鸣、口唇色红、颧红、少眠、声低、声音嘶哑、手足心热、头晕、言语不利、久病、劳累加重、脉细数、舌质红、声带肥厚、声带水肿、苔少、腰膝酸软、肺肾阴虚喉喑、虚烦、用嗓过度。
阅读:3.1K
王其祥治中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火证、脑溢血。
阅读:3.1K
李学川吐血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气逆、虚损。
阅读:3.1K
大成腰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阳虚腰痛。
阅读:3.1K
温中散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流涎、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胃虚寒证、喜按、小便清长、脉沉细、脉无力、纳少、呕恶、舌质淡、苔薄白、喜温、温中散寒、胃痛。
各家论述:病属虚寒,非补则虚证不去,非温则寒湿不除,故以温补立法。中脘正当胃中,为胃之募,主受纳水谷、运化精微,针之可调中行滞,灸和拔罐能温中化饮,为主穴;足三阴之会穴三阴交,有补脾胃、助运化、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为治水湿内困、脾阳不振的要穴,对脾胃虚寒性胃痛有显效,作为辅穴。主辅二穴,针、灸、拔罐并施,温中燥湿,扶土益气。次取胃经合穴足三里,调运上下,和胃降逆止呕,为佐穴。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配穴法,能宽胸解郁,善治胸胃疼痛。诸穴相配,共成温中散寒、调脾和胃之方。
阅读:3.1K
胸椎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产后缺乳、挫伤、骨质增生、乳腺炎、胸椎病、胸椎结核、背痛、经前乳胀、乳房胀痛、胸痛、胸胁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阳,长于疏通利气故有行气活血,疏经止痛之功,可用于治疗椎体病变、疼痛。
阅读:3.1K
心阳不振心悸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色苍白、畏寒、心痛、胸闷气短、自汗、不安、动辄加重、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喜温、肢冷、心阳不振心悸、心悸。
阅读:3.1K
姚寅生治疝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疝气、小腹痛。
阅读:3.1K
前顶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眩晕、鼻渊、癫狂、癫痫、小儿惊风。
来源: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及枕大神经分支。
阅读:3.1K
王执中霍乱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脾虚湿盛、久泻、呕吐、泄泻。
阅读:3.1K
姚寅生头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伤寒、身热。
阅读:3.1K
内耳眩晕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阅读:3.1K
上迎香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唇肿、口眼㖞斜、目赤肿痛、头面痛、鼻气冷、虫行、面浮、面痒、涕多、鼻出血、鼻疮、鼻窦炎、鼻息肉、鼻渊、便秘、丹毒、胆道蛔虫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面神经麻痹、荨麻疹。
来源:鼻渊,鼻部疮疖。
阅读:3.1K
廖润鸿调经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调经、月经不尽。
阅读:3.1K
王执中龋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龋齿、火热、龋齿牙痛。
阅读:3.1K
廖润鸿不寐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不寐、心热。
阅读:3.1K
千金干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干呕、肝气犯胃、气乱、气逆。
阅读: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