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大全心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疟、心悸、心气虚证、心神失养、失眠、怔忡。
阅读:2.9K
王执中目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痛、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目昏、视力模糊、眼花。
阅读:2.9K
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膀胱炎、不孕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复视、功能性子宫出血、骨折、急性肾炎、近视、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白内障、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慢性青光眼、脑震荡后遗症、内分泌失调、尿潴留、偏头痛、乳糜尿、神经衰弱、肾盂肾炎、水湿、侏儒症、多梦、耳聋、耳鸣、高血压、角膜溃疡、久喘、尿急、尿频、气短、失眠、疼痛、听力下降、脱发、性功能减退、牙齿浮动、阳痿、遗尿、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本穴性阳,故有补肾,壮阳,渗湿,育精,强体之功。能补肾聪耳,强骨填髓,有强壮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脱发、牙齿松动、骨折疼痛、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白血病、水肿、再障性贫血、电解质平衡失调、慢性咽炎、五更泻等有治疗作用。
阅读:2.9K
头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厥阴虚寒。
阅读:2.9K
刘氏治低烧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低热、脾虚气弱、阴火。
阅读:2.9K
千金臂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上肢痿痹、上肢麻木。
阅读:2.9K
刘一文治非化脓性肋软骨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肺肾两虚、浸润型肺结核、肋软骨炎、胁肿痛。
阅读:2.9K
肖福庵寒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泻、脾阳虚证。
阅读:2.9K
叶茶山臌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水臌。
阅读:2.9K
脾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背痛、便血、腹泻、腹胀、骨质疏松、纳呆、呕吐、脾胃证、水肿、消瘦、多食易饥、痢疾、胃肠病、重症肌无力。
来源: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阅读:2.9K
风寒袭络面瘫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寒、发热、口角歪斜、鼻唇沟平、闭目困难、喝风、急暴、脉浮紧、舌质淡、苔白、味觉下降、着凉、肢体酸痛、皱纹消失、风寒袭络面瘫。
阅读:2.9K
琼瑶真人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风、目昏、呕吐、眼花。
阅读:2.9K
楼全善霍乱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吐泻。
阅读:2.9K
王执中易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易怒、急躁。
阅读:2.9K
肖福庵胃痈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痈、热积、胃痛、胃中积热、饮食积滞、干呕。
阅读:2.9K
肝气犯胃胃脘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气、太息、胁痛、胸闷、大便不畅、脉弦、情志刺激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胃脘胀痛、肝气犯胃胃痛。
阅读:2.9K
大全脚气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酸痛。
阅读:2.9K
止遗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遗尿、止遗尿。
各家论述:病位在肾与膀胱。以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司为基本病机。中极:局部作用,调补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小腹三阴交,通治小腹诸疾。神门:心之原穴,调心神而治遗尿。净府五穴(组成、定位见小腹部病证处方):膀胱生殖器体表投影处,调节膀胱疏利气化功能。
阅读:2.9K
王执中足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痿、四肢不收、行步困难。
阅读:2.9K
肖福庵阴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痿、睾丸萎缩。
阅读:2.9K
中平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石症、癫痫、急性腰扭伤、肩关节损伤、肩周炎、筋膜炎、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落枕、内分泌失调、偏头痛、软组织损伤、神经根型颈椎病、休克、癔症、中暑、高血压、昏厥、昏迷、上肢瘫痪。
来源: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阅读:2.9K
甲乙喉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痹、阳明瘀热。
阅读:2.9K
普济厥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证、惊厥、寒热。
阅读:2.9K
李学川乳痈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痈、妒乳、乳头生疮。
阅读:2.9K
余纯中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偏枯。
阅读:2.9K
王执中风痫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痫、不知人事、两目上视。
阅读:2.9K
臀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臀痛、恶风寒、活动不利、运动障碍、臀部病证。
各家论述:臀部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经气所过之处。故凡肾气亏损,或感受风寒外邪,邪气留滞经络;或因外伤,气血瘀阻,血脉凝涩,不得宣通等均可导致髋部疼痛、怕凉怕风、活动受限、运动障碍等症。本方首选环跳、秩边作为主穴,既是局部选穴法,也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体现;环跳一穴是膀胱经和胆经的交会穴,取环跳也属于交会经配穴法,刺之能舒经通络止痛。配以阳陵泉、委中作为辅穴,阳陵泉配环跳、委中配秩边既是本经配穴法,也寓意经络所过、主治所在;阳陵泉为筋会,善治全身经筋的病变,委中在《四总穴歌》中有“腰背委中求”,二者相配能调和臀部太阳、少阳气血而通经止痛。
阅读:2.9K
楼全善癃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气怯、面色㿠白、尿闭、神疲、食欲减退、小便不通、小腹胀。
阅读:2.9K
姚寅生腹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膀胱气化不行、肾气虚证、水肿。
阅读:2.9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八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喘病、太阳伤寒、发热、疼痛、头痛、无汗。
阅读:2.9K
李守先腰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腰脚痛。
阅读:2.9K
腹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色萎黄、纳呆、脾虚、大便不通、脉濡缓、舌质淡、四肢倦怠、脘痛、腹胀、胃痛。
各家论述:《神灸经纶》:“脾虚腹胀,公孙、三里、内庭。”《经》言:“浊气在上,则生旗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与胃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二者相互配合,可使中州健运,水谷生化,充养肌体。胃经之内庭穴配以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使胃气得降,脾清得升;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内络于足阳明胃经,此穴可起表里兼顾、健脾益胃、升清降浊的作用。总之,三穴配合,可收健运脾土、升清降浊之功,则脾虚腹胀自愈。
阅读:2.9K
吴亦鼎吐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暴怒伤肝、动血、脾不统血、血逆。
阅读:2.9K
俞震自利完谷不化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手足不温。
阅读:2.9K
楼全善积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腹积块。
阅读:2.9K
火眼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火眼、胆火、疫毒、目赤肿痛。
阅读:2.9K
千金虚劳失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失精、下焦湿热、小便夹精。
阅读:2.9K
王执中汗不出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无汗、伤寒。
阅读:2.9K
姚寅生热惊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惊热、小儿急惊风。
阅读: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