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肺热津伤消渴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大便干结、口干、尿多、尿频、咽干、多饮、烦渴、脉洪数、舌质红、苔薄黄、肺热津伤消渴。
阅读:8.7K
悬枢
小结:【穴名来源】悬,悬挂;枢,枢纽。穴在腰部,仰卧时局部悬起,为腰部活动的枢纽。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强腰益肾,涩肠固脱。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腰背强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悬枢,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温灸5~15分钟。
阅读:8.7K
王执中髀中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腿痛、四肢不举、下肢痛。
阅读:8.7K
天冲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胆热、惊恐、头痛、牙龈肿痛、癫痫、偏头痛、神经性耳聋、血管性头痛、瘿气。
来源: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分支。
阅读:8.7K
肖福庵腰痛针灸方·第九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肾虚。
阅读:8.7K
冯润身治梅核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梅核气、气滞、痰食互结、痰郁。
阅读:8.7K
王执中暴喑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暴喑、暴瘖、不能言。
阅读:8.7K
杨敬斋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肾厥。
阅读:8.7K
王执中胸痹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痹、心痛。
阅读:8.7K
大全腿胯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腿股风、腿痛。
阅读:8.7K
肖福庵呕吐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吐血。
阅读:8.7K
囟会
小结:【穴名来源】囟,囟门;会,会合。穴当大囟门的闭合处。
【精准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功能】醒脑开窍,清头散风。
【主治】头痛,目眩,面红目赤,流鼻涕。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囟会。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7K
脏结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脏结、沉寒痼冷、伏邪、阴邪、痼冷、苔滑、胁下胀。
阅读:8.7K
王执中面热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热、风热上攻、面色红、头面痛。
阅读:8.6K
商曲
小结:【穴名来源】商,五音之一,属金;曲,弯曲。商为金音,大肠属金,此穴内对肠弯曲处。
【精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理气调肠,和中化湿。
【主治】腹痛绕脐,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商曲,以局部酸麻为佳。灸法:艾条灸5~10 分钟。
阅读:8.7K
淋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腹痛、尿急、尿频、尿涩、尿痛、腰痛、余沥不尽、尿短、尿淋、小便不通、小腹拘急、小腹痛、淋证、结核、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乳糜尿、运动麻痹性神经源性膀胱、肿瘤。
来源:本病多因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膀胱气化失常;或因情志失调,气血不畅,水道不利;或劳伤久病,脾肾亏虚,脏腑气化无权所致。其病位在肾与膀胱,并涉及肝脾心诸脏。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热淋
嗜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生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生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
2.气淋
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滞不疏,郁于下焦,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或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脾虚而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发为气淋。
3.石淋
膀胱湿热蕴久,煎熬尿液,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发为石淋。
4.膏淋
膀胱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别浊,脂液随小便而出;或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则发为膏淋。
5.血淋
膀胱湿热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或肾虚而阴虚火旺,火热灼伤脉络,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
6.劳淋
病久伤正,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
阅读:8.6K
楼全善头痛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风痰上攻、湿蔽清阳、身重、头重。
阅读:8.6K
普济自汗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自汗、外邪侵袭、寒热、汗出。
阅读:8.6K
肖福庵伤寒寒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寒热、恶寒发热。
阅读:8.7K
李学川中风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角弓反张、失明。
阅读:8.6K
李学川脐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脐痛、气滞、脐腹痛。
阅读:8.6K
大成臂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臂痛、红肿、肿痛。
阅读:8.6K
清热化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气喘、痰稠、痰黄、痰热蕴肺、烦躁不安、脉滑数、呕恶、气急、舌质红、苔黄腻、胸膈痞满、清热化痰。
各家论述:肺俞、尺泽:肺俞为肺气转输之处,配肺经合水(子)穴尺泽,针而泻之,以清热泻肺、化痰止咳。膻中、丰隆:膻中为气之会穴,位于胸中,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化痰止咳,配祛痰之要穴丰隆,以降逆气、肃肺气、化痰浊。
阅读:8.7K
大全腹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肿、脾虚不运、浮肿、腹大、水肿。
阅读:8.7K
李学川头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额痛。
阅读:8.7K
痢疾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痢疾、湿热。
阅读:8.6K
甲乙痔疮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痔疮、痔。
阅读:8.7K
廖润鸿痈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痈疽、疮。
阅读:8.6K
王执中头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风邪、头风。
阅读:8.6K
痹证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气血瘀滞、关节不利、关节痛、活动不利、喜按、喜温、消瘦。
阅读:8.6K
眩晕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阅读:8.6K
角孙
小结:【穴名来源】角,角隅;孙,孙络。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稍上处,布有孙络。
【精准定位】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功能】清热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齿痛,头痛,项强。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揉角孙,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6K
中腹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脐腹痛、泄泻、中腹病证。
各家论述:饮食失节、寒热湿邪内侵、蛔虫阻滞等皆可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失调而致脐部疼痛、泄泻。故本方取天枢为主穴,天枢属于胃经,为大肠的募穴,平肚脐,本身位于上下腹部的交汇点,既属于局部选穴法,也属于局部配穴法,胃经、大肠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刺之可达调气和血,调肠止泻。以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为配穴。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和天枢相配属于俞募配穴法和前后配穴法,针刺直接调理肠腑,理气止泻。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和天枢相配,既属于上下配穴法,又属于本经配穴法,合则通调肠腑而止泻。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都是大肠的特定穴,对于包括腹痛、泄泻等大肠的一切病变皆可用之,效如桴鼓。神阙位于肚脐中央,内连肠腑,此穴为生命之根蒂,真气之所系,隔姜灸能温通经脉,理气止痛,无论急慢性泄泻、腹痛都能应用。诸穴合用,肠腑气调,疼痛自止,泄泻自愈。
阅读:8.6K
天柱
小结:【穴名来源】天,天空;柱,支柱。上为天,颈椎古称“天柱骨”,穴在其旁。
【精准定位】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能】强筋骨,安神志,清头目。
【主治】头痛,头晕,项强,鼻塞不闻香臭,目赤肿痛,咽痛,耳鸣耳聋,肩背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天柱,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8.6K
大全血寒吐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寒、吐血。
阅读:8.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