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心血瘀阻,心悸怔忡
小结:脉象:左手寸脉涩。可能的健康问题:心血瘀阻引起的各种胸闷、心悸、胸痛等问题。
[延伸辨证及确诊]
(1)久病体虚、长期闷闷不乐、大量失血等都可能是病因。
(2)胸口憋闷、疼痛,时间长了肩背也疼痛。
(3)嘴唇、指甲发青、发紫,甚至出现斑点,舌色暗淡。
(4)易感冒,感冒后不易康复。
(5)劳累,遇到寒冷天气等症状会加重。
[专家提示]调养的大原则是活血化瘀、补心理气,但瘀阻的病因不同,还需要辨证调养。比如痰阻者要化痰,寒阻者要温心阳等。情绪上的调养也十分重要,平时要保持心境平和、开朗。
红花丹参饮原料红花3克,丹参5克。做法将红花、丹参用茶包包起来,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用法代茶饮,每日睡前1次。
阅读:3.4W
散脉-肾阴阳两虚
小结:脉象:两手尺脉散。可能的健康问题:肾阴阳两虚,而且比较严重,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
延伸辨证及确诊
(1)久病卧床,元气离散,比较危险。
(2)孕妇分娩期间或者产后,体力大量散失,属于正常情况。
(3)某些急症或者严重的内外伤,出现暂时的散脉。
(4)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等。
[专家提示]传统中医认为散脉,尤其是肾脉散,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有"独散者死"之说,但是现在医疗水平非常发达,如果出现散脉,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宜慌张,须结合病人的其他表现,及时治疗。另外,对孕妇而言,分娩过程出现散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怀孕期间出现散脉,则可能是流产、早产的先兆,要马上送医治疗。
海参小米粥原料水发海参50克,小米30克,盐适量。做法
1将海参切片,小火熬制2小时。
2加小米继续熬成粥,加盐调味即可。用法温热服,每日早晚各1次。
阅读:3.3W
诊脉的手法
小结:脉象按力度分浮、中、沉,在诊脉的时候,会使用到举、按、寻的手法,这些都是不同的操作手法,虽可结合使用,但不能相混。[举法]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浮取"。[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沉取"。[寻法]寻即寻找的意思,指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另外,在使用几根手指上,还分总按和单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单按]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
阅读:3.3W
正常脉象-有根
小结:"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难经.八难》"有根",即脉有根基。脉之有根无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由于肾藏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人身十二经脉全赖肾气之生发。体现在脉诊上,就是在诊脉的时候,迟脉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因为尺脉候肾,沉取候肾,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寸口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意思是说,虽然病人的寸口部位诊不到脉象了,但是尺脉不绝有力,这种情况病人还是有救的。相反,若尺脉沉取不应,则说明肾气已败,病情危笃。总之,脉贵有胃、有神、有根,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正常脉象的必备条件。胃、神、根三者是三位一体、相互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的,有胃必然有神、有根,即不论是何种脉象,只要节律整齐,有力中不失柔和,和缓中不失有力,尺部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胃、有根的表现,说明脾、心、肾等脏腑功能不衰,气血精神未绝,虽病而尚轻浅,正气未伤,预后良好。
阅读:3.3W
正常脉象-有神
小结:"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之下若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若按指而充然有力者,有神之次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陈士铎《辨证录》中医认为"神"是精神的主宰,通俗地讲,就是看起来很精神,容光焕发。在脉象上来说是指脉律整齐、柔和有力。即使微弱之脉,但未至于散乱而完全无力;弦实之脉,仍带柔和之象,皆属脉有神气。反之,脉来散乱,时大时小,时急时徐,时断时续,或弦实过硬,或微弱欲无,都是无神的脉象。大多数情况下,"有神"跟"有胃"是相辅相成的,有胃就有神,有神就有胃,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可以这两点一起考虑。专家提示给病人诊脉的时候,是否有神十分重要,如果病人形神充沛,那么康复就会相对迅速,如果无神,哪怕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阅读:3.3W
滑脉-痰饮郁肺
小结:脉象:右手寸脉滑。可能的健康问题:痰湿郁积于肺,形成肺部痰饮,导致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
[延伸辨证及确诊]
(1)胸胁感到胀满、疼痛,尤其是咳嗽会带着痛,感觉有痰。
(2)之前可能长时间感冒咳嗽。
(3)气喘比较严重,不能俯卧,稍微动一下就会加剧咳嗽和疼痛。
[专家提示]痰饮,所谓痰,就是体内寒热或其他邪气郁积成痰,外感、饮食、情绪、内伤等都可能是形成痰的原因,痰本身的特性是黏稠,如果导致体内水液运行不畅,形成集聚,就是所谓的饮。所以胀满、疼痛是痰饮的主要表现。痰饮郁肺大多数是因为外感风热风寒,长时间没有痊愈导致的,所以,咳嗽、气喘也是痰饮的重要表现。
甘草半夏汤原料甘草10克,半夏5克。做法将上药粗碎,加清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用法每日2剂,饭后服用。
阅读:3.3W
涩脉-寒、痰阻肺,少气咳唾
小结:脉象:右手寸脉涩。可能的健康问题:寒邪或者痰湿郁积肺中不去,导致寒喘、气短、咳嗽等症状。
[延伸辨证及确诊]
(1)曾经感染过风寒,咳嗽未停。
(2)咽喉发痒,咳嗽声重,痰少、色白。
(3)喜热畏寒,偶有发热,但很少出汗。
(4)发热时全身肌肉酸痛,头涨痛,揉太阳穴有所缓解。
[专家提示]寒、痰阻肺导致的各种肺部问题大多与风寒感冒分不开,一般体虚者长期感冒未愈,或外感风寒者症状更为明显,治疗的原则是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生病期间不宜做室外运动,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即可。
川贝丹参饮原料川贝母3克,丹参5克,雪梨200克。做法
1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川贝母、丹参洗净备用。
2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炖1小时即可。用法温服,每周3-4次。
阅读:3.3W
滑脉-肝热头晕
小结:脉象:左手关脉滑。可能的健康问题:肝火上炎,影响到情绪,导致头晕、头涨、头痛等症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延伸辨证及确诊]
(1)性格本来就易怒,或者最近变得越来越暴躁。
(2)平时吸烟喝酒,尤其是酗酒。
(3)嘴里发干、发苦,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都感觉口苦。
[专家提示]肝热的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主。五脏的各种热证表现都不一样,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进行区分,肺热多表现为热咳、哮喘、口干;心热多表现为双颊及额头发红发热、舌尖发红、口酸、惊悸;肝热多表现为口苦、眼红、易怒;胃热多表现为口臭、嗳气;肾虚热多表现为小便发黄、发烫。其中肺热、肝热、心热都极易影响睡眠,要注意分清楚。
菊花枸杞茶原料菊花2克,枸杞子5克。做法将菊花和枸杞子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闷盖5分钟。用法代茶饮,每日不拘时随量温服。
阅读:3.2W
滑脉-暴食引起宿食不化
小结:脉象:右手关脉滑。可能的健康问题:因为暴饮暴食引起肠胃功能失调,导致宿食不化。
[延伸辨证及确诊]
(1)最常见的是遇到好吃的就暴饮暴食,导致腹胀、腹痛。
(2)热性食物一次吃太多也会导致此症状。
(3)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专家提示]宿食不化分多种情况,比如脾胃虚弱导致的,应健脾养胃、消食导滞;寒邪客胃引起的,应温胃驱寒;而暴饮暴食引起的,则以消食导滞为主,可用山楂、神曲、麦芽等,症状缓解前应禁食,少量补水。如果疼痛剧烈应及早就医,以免发展成为重病。
神曲山楂饮原料神曲3克,山楂5克。做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10分钟,滤渣留汁备用。用法每日2剂,饭前热服。
阅读:3.2W
滑脉-淋涩尿赤
小结:脉象:两手尺脉滑。可能的健康问题:肾阴虚,表现出下焦火旺的症状。
[延伸辨证及确诊]
(1)小便发黄、发热,排尿时有灼热感。
(2)手心、足心发热、出汗。
(3)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4)经常口干舌燥,晚上睡觉可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5)男性可表现为遗精、早泄等症。
[专家提示]中医所称的火分实火和虚火,实火一般以阳盛为标志,治疗以清火为主;而虚火则以阴衰为标志,以滋阴为主。肾主水,所以中医有"在肾不言火"的说法,大多数肾火旺都是肾阴虚引起的,所以我们都说肾阴虚引起的上火。
石斛玉米须饮原料石斛5克,玉米须3克。做法将上药洗净,加清水适量,煎煮10分钟,滤渣留汁备用。用法每日2剂,饭后饮用。
阅读:3.1W
洪脉-胸满气逆
小结:脉象:右手寸脉洪。可能的健康问题:肺热过盛,肺失清肃,导致胸部胀满、呼吸困难。
[延伸辨证及确诊]
(1)秋天或者其他燥热的天气穿得过厚,或者吃得太多,导致胃热犯肺。
(2)口干舌燥,咽喉发烫,喜欢饮冷水。
(3)胸口胀满发闷,呼吸急促,感觉呼出来的气都是热的。
(4)大便干燥,甚至便秘。
[专家提示]肺火旺盛达到洪脉的程度大多发生在秋季,一方面秋燥正盛、暑邪未去,如果加衣太早,遇到天气热的时候会导致燥邪、热邪同时犯肺。所以在秋天适当秋冻是符合养生原理的。但是需要注意,秋冻可以冻手、冻脸,但是不能冻脚。饮食调养上以宣肺清火、滋阴润燥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有清火润燥作用的梨和百合。
藿香粥原料藿香15克,粳米50克。做法锅内加水烧开,下淘净的粳米和藿香煮粥,至米熟烂即可。用法每日1-2次,不拘时温服。
阅读:3.1W
正常脉象-有胃
小结:"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凡脉不大不细,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为胃气。"-戴启宗《脉诀刊误》"无论寸关尺,下指之时觉有平和之象,即是有胃气。"-陈士铎《辨证录》人生存的根本是饮食带来的水谷精微,而胃是水谷之海,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胃的功能在诊脉上也会表现出来,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有胃"。"有胃"即脉有胃气。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一般认为诊脉的时候,脉有胃气的表现是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便是有胃气。专家提示:一般来说,一些小的健康问题,诊脉的时候也是有胃气的,如果脉象没有胃气,则是身体健康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住院检查了。
阅读:3.0W
缓脉-脾湿、脾胃虚弱
小结:脉象:右手关脉缓而细。可能的健康问题:脾虚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体质,多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定且过食肥甘厚味,经常熬夜所致。
[延伸辨证及确诊]
(1)饭量减少,大便不成形,吃油腻的东西容易腹泻。
(2)身体大多偏胖,男性有啤酒肚。
(3)总是提不起精神,全身乏力,气短懒言。
[专家提示]脾湿体质现在成为城市人群的一种常见亚健康状态,平时除了用健脾养胃、化痰除湿的方子以外,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上的改变:饮食要规律,三餐定时,结构合理,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尤其是不能过量喝酒;加强锻炼,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以上;尽可能少熬夜;多参与一些与人交流的活动,多参加户外活动。
葫芦黄酒原料干葫芦1个,黄酒500ml。做法将葫芦做成容器状,倒入黄酒,密封1周即可。用法每日温服2次,每次50ml。
阅读:3.0W
迟脉-肾虚寒
小结:脉象:尺部脉迟而无力。可能的健康问题:肾阳气亏损,导致腰背酸痛、双腿沉重、性功能减弱等。长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是其病因。老年人自然衰老也是因素之一。
[延伸辨证及确诊]
(1)尺脉沉而无力。
(2)早晨起来腰酸背痛,双腿无力。
(3)小腹胀满,上厕所大便不多,用手揉腹,症状减轻。
(4)部分人会出现胁下痛。
(5)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规律。
[专家提示]肾虚寒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症状,补肾养肾是老年人长寿的重要养生手段,但是肾虚、肾寒越来越向年轻化发展,很大比例的中年人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休息规律和减轻压力。
枸杞猪肾粥原料枸杞子5克,猪肾50克,粳米50克。做法1将粳米淘净,猪肾洗净切片,枸杞子洗净备用。2锅内加水烧开,下粳米、枸杞子、猪肾,煎煮数沸,至米熟烂即可。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虫草枸杞茶。
阅读: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