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脾虚湿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虚、湿热、脾胃虚、濡数脉、脾胃湿热、脾证、湿证、虚热、黄疸、口疮、痢疾、消渴、鼻臭、便溏、齿痕舌、乏力、腹胀、腹胀神疲、渴不欲饮、脉细濡数、痞满、舌红、舌胖、身热不扬、身重、神疲、食少、嗜睡、苔白厚、苔白腻、苔厚腻、苔黄厚、苔黄燥、头痛、脘闷、嗅觉下降。
病因:因秉质脾虚,湿热时邪或疫毒犯脾,或脾虚不运,湿热内蕴或上乘所致。
阅读:2.9W
虚火喉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喉痹、虚火、细数脉、慢性咽炎、喉痛、舌红、苔黄、五心烦热、咽干、咽梗、咽喉干痛。
病因:病名。多因少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薰灼咽喉而成。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似于今之慢性咽炎。虚火喉痹是指由于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本病为喉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成年人,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因此,防治本病必须具有信心和毅力。
阅读:2.9W
热极生风拘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拘挛、热极生风、数脉、高热、角弓反张、口噤、舌绛、四肢抽搐、四肢拘挛、头痛、项背强直、齘齿、躁动。
阅读:2.9W
风寒束表项强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寒束表、项强、浮紧脉、恶寒发热、身痛、苔白、头痛、无汗、转侧不利。
病因:为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脉,使气血凝滞,经络壅塞,气血失于流畅,而致筋脉拘急。
阅读:2.9W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贫血、呆钝、发黄、发凉、汗少、积液、毛发稀疏、皮肤粗糙、皮肤干燥、体重增加、畏寒、心率减慢、心肿。
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一方面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促进性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甲状腺激素反馈性的抑制性影响,二者互相拮抗,它们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促甲状腺激素主要负责调节甲状腺细胞的增殖、甲状腺血液供应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在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中起最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本身的疾病可以直接影响到 TSH的合成和释放。当甲状腺本身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异常时,也可影响到垂体 TSH的分泌和血清 TSH水平。同样,下丘脑疾病影响到 TRH分泌时也会影响垂体的 TSH的分泌和血清 TSH水平。血清 TSH升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TSH分泌瘤、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等。
阅读:2.9W
多发性神经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炎、白细胞增多、尿糖阳性、瘫痪、发绀、发红、呼吸困难、肌萎、肌无力、甲脆、甲横沟、甲厚、皮薄、皮肤干燥、声嘶、失语、手足不温、手足汗、手足麻木、手足热、手足痛、酸痛、吞咽困难、肢端发凉。
病因:多发性神经炎一般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阅读:2.9W
痰浊中阻眩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浊中阻、眩晕、多寐、心悸、恶心、耳聋、耳鸣、耳鸣耳聋、耳胀、倦怠、流涎、脉濡滑、纳呆、呕吐、食少、苔白腻、痰涎、听力下降、头重、胸闷。
备注:一般可加泽泻、车前子。湿重者,倍用半夏,加藿香、佩兰;呕恶,痰涎多者,加南星、僵蚕、白芥子;兼痰热者,加黄芩、竹茹、枳实;亦可选用泽泻汤。病情缓解后,改用夏陈六君子汤调理。若兼风邪外感者,可先用桑菊饮加天麻、钩藤、白蒺藜以疏风散邪,息风止眩,再以前方善后。
阅读:2.9W
撞击络伤撞击伤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撞击络伤、撞击伤目、暴盲、青紫、白睛溢血、胞睑肿胀、目突、难睁、视力障碍、血灌瞳神、眼底出血。
备注:用于受伤早期,若出血较多可加血余炭、仙鹤草以加强止血之功;化瘀用祛瘀汤加减,用于受伤后期,若目中积血较多者可加三棱、莪术、枳壳以增强行气祛瘀之力;若有化热倾向、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泻下攻积。
阅读:2.9W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癌、低热、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疲乏、食欲减退、痰中带血、体重下降、胸闷、胸痛、胀痛。
病因: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阅读:2.9W
气火郁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火郁、气结、苔灰黑、弦数脉、火证、郁证、不宁、烦躁、口苦、流泪、目涩、目痛、难睁、舌红、苔黄、羞明、咽干。
病因: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均为气火郁结之候。
阅读:2.9W
神经母细胞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便秘、贫血、跛行、发热、腹胀、骨痛、关节痛、呼吸困难、疲乏、皮肤苍白、食欲减退、行步困难、运动障碍。
病因: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约占6-10%的儿童肿瘤,15%的儿童肿瘤死亡率。对于4岁以下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10;对于4-9岁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4例。神经母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以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神经脊部位。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经组织。目前已知有少数几种人类肿瘤,可自发性地从未分化的恶性肿瘤退变为完全良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就属于其中之一。
阅读:2.9W
风扰肺系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风证、浮脉、肺证、鼻塞、喉痒、咳嗽、流涕、苔薄、痰黏、痰少、胸闷。
病因:本证多发于感冒之后,外邪留扰未尽之际,虽非大证,迁延难愈。
阅读:2.9W
痰湿皮下结节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皮下结节、痰湿、舌齿痕、便溏、腹泻、脉弦滑濡、纳呆、瘙痒、舌淡白、舌胖。
病因:由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停积,聚而生痰,痰湿流注,聚于肌肤而发病。湿性重浊,痰湿交结,重浊下坠,故结节以下肢最为常见。
阅读:2.9W
瘀血阻络失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失语、瘀血阻络、涩脉、半身不遂、刺痛、口眼歪斜、面晦暗、舌瘀斑、舌紫黯、头痛。
病因:多由头部外伤后,瘀血内停;中风病气血瘀滞,络脉痹阻所致。
阅读:2.9W
湿热内阻小便不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内阻、小便不利、濡数脉、便秘、便溏、恶心、腹胀、渴不欲饮、口苦、口腻、纳呆、尿赤、尿短、呕恶、舌红、苔黄腻、小便短赤、心烦。
病因:多因下焦湿热,蕴于膀胱,或者小肠有热,传于脬。《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脬转诸方》说:"由脬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逼迫于脬,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内外壅滞,胀满不通,故为脬转。"
阅读:2.9W
土盛及金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肺证、脾湿、肺虚、脾湿犯肺、滑脉、肺证、脾证、肠鸣、腹胀、咳痰、流涎、脉有力、纳差、气短、苔白腻、胸闷、胸闷气短。
病因:此母病及子,脾病及肺,乃脏气太过之实证,现举脾湿犯肺为例。乃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痰,必然犯其子脏肺金所致。
阅读:2.9W
痰饮内阻呕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呕吐、痰饮内阻、滑脉、心悸、肠鸣、泛吐清水、脉沉弦滑、纳差、苔白滑、苔白腻、苔滑腻、痰涎、体重下降、头昏、头晕、脘闷、消瘦、胸脘痞闷、眩晕。
备注: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厚朴;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砂仁;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者,可去桂枝,加黄连、陈皮。
阅读:2.9W
痰浊中阻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浊中阻、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滑脉、舌齿痕、心悸、便溏、肥胖、腹胀、纳呆、舌胖、苔腻、体重增加、胸脘痞满、眩晕、肢倦。
备注:可酌加白术、泽泻、决明子等健脾利湿之品。咳嗽痰多,加瓜蒌、胆南星、竹茹以化痰降逆。
阅读:2.9W
痰凝痞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痞证、痰凝、滑脉、痰滞、发热、呕逆、四肢麻木、胁痛、胸脘痞闷。
病因:痰痞,病证名。痞证之一。指痰气凝结所致的痞证。
阅读:2.9W
胃热熏蒸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胃热、熏蒸、滑数脉、脾胃热、霉酱无苔、热证、胃证、便干、大便干结、经多、经色暗红、口臭、口干喜饮、口舌生疮、尿黄、苔黄厚。
阅读:2.9W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红蛋白尿、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血红蛋白阳性、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增多、黄疸、恶心、发热、腹痛、尿褐、呕吐、脾肿、腰背痛。
病因:别名: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coldhemoglobinuria, PCH)是全身或局部受寒后突然发生的以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疾病。
阅读:2.9W
乳头状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蕈状、肿瘤、鳞状上皮、皮膜、增生。
病因: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病理特征为上皮组织高度增生,鳞状上皮向外过度生长形成乳头,乳头呈圆形或椭圆形上皮团块,中心有疏松而富有脉管的结缔组织。乳头状瘤常发生在鼻腔、外耳道、咽部、食管、乳腺等组织器官,多为良性肿瘤。
阅读:2.9W
虚寒滑脱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滑脱、虚寒、脱肛、肠鸣、乏力、久痢、久泻、倦怠、四肢不温、喜按、喜温、小腹隐痛。
病因: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固摄无权,大肠滑脱,以下利便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阅读:2.9W
痰湿阻胃胃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湿阻胃、胃癌、滑脉、舌齿痕、舌胖、口淡、流涎、纳呆、呕吐、苔白厚、苔白腻、苔厚腻、溏结不调、吞咽不利、脘痞、先干后溏。
备注:偏气虚见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若痰阻偏盛见呕恶频繁者,加生姜、藿香。
阅读:2.9W
四逆散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半表半里阳证、气滞、少阴阳郁、血瘀、弦脉、柴胡体质、柴胡证、芍药证、少阳病、痛证、肌肉痉挛、紧张、舌暗、舌老、舌瘀点、肢端发凉。
阅读:2.9W
风热蕴肤风热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疮、风热蕴肤、浮数脉、便干、烦渴、急暴、口渴、鳞屑、尿黄、舌红、苔黄白、心烦。
备注: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
阅读:2.9W
虚寒吐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吐血、虚寒、虚脉、脉无力、面苍白、面萎黄、疲倦、舌淡、神疲、苔白、血色暗淡。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或因热病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吐血。
2、情志过极
情志不遂,恼怒过度,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食不节
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吐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
4、劳欲体虚
神劳伤心,体劳伤脾,房劳伤肾,劳欲过度,或久病体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吐血。
5、久病之后
久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久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阅读:2.9W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出血、肾炎、抗核抗体阳性、蛋白尿、低氧血症、贫血、咯血、咳嗽、气促、气急、血尿。
病因: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可能系病毒感染和/或吸入某些化学性物质引起原发性肺损害。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损伤。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年,男与女之比为9∶1.16岁以下患者少见。
阅读:2.9W
太阴寒湿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寒湿、里阴、迟脉、苔白腻、灰白腻苔、尖白根黑、寒证、里证、湿证、阴盛、便秘、不寐、不能食、不语、大便不爽、腹痛、腹胀、腹胀腹痛、腹胀神疲、过食生冷、拒食、面黄、目黄、舌謇、神疲、声重、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四肢不温、四肢厥逆、苔白滑、苔灰、吐泻、小便不利、胸脘痞满、自利。
阅读:2.9W
多形日光疹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丘疹、日光、反复、风团、疱疮、疱疹、苔藓、斑块、红斑、结痂、溃烂、水疱。
病因:多形日光疹一般指日光性白斑。日光性白斑(Solar Leukoderma):夏季多次日光照射后,在照射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色素减淡斑,直径0.2- 2.0cm大小,有时可融合成片,无自觉症状,通常至深秋后可自行消退。也可迁延数年。所谓海水浴后斑(Postseabathleukoderma)则为本病的一种类型。
阅读:2.9W
维生素B1中毒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维生素B1、中毒、惊厥、心律失常、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烦躁、浮肿、腹泻、疲倦、食欲减退、头痛、血压降低、眼花。
病因:维生素B1 制剂是水溶性物质,一般适量服用无副作用,但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B1 制剂,容易引起中毒的症状。
阅读:2.9W
湿热下注直肠脱垂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下注、直肠脱垂、濡数脉、脱肛、紫黯、便干、大便干结、发热、肛门痉挛、红肿、口臭、口干、溃烂、面红、尿赤、尿短、舌红、身热、苔黄、小便短赤。
备注:肛门肿痛灼热刺痒者,加金银花、黄柏、栀子;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火麻仁、草决明、生大黄;尿黄者,加滑石、车前草;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也可用中成药二妙丸,每次6克,每日2-3次口服。
阅读:2.9W
气血两亏乳腺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血两亏、乳腺癌、沉细脉、创口不合、乏力、溃渗、懒言、面白、面萎黄、目眩、皮肤灰白、少气、舌淡白、神疲、苔白、体重下降、头晕、消瘦。
备注:疮口不愈合者加生黄芪、党参。
阅读:2.9W
肺气虚证百日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百日咳、肺气虚证、弱脉、唇淡、乏力、咳嗽、咳嗽气短、面色发白、气短、声低、痰少、痰稀、无力、指纹淡。
病因:多见于顿咳日久,肺气虚损者。
阅读:2.9W
着色真菌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真菌病、色素沉着、结节、皮肤溃疡、丘疹、斑块、褐痂、瘙痒、溢脓。
病因:着色真菌病是指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暗色丝孢霉菌病和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本病病程长,常因皮肤损伤后感染,局部出现丘疹、结节、溃疡或结痂,常数年或数十年不愈,可造成肢残,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阅读:2.9W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黄疸、惊厥、丘疹、瘫痪、荨麻疹、鼻塞、恶心、发热、乏力、腹泻、肝肿、红斑、咳喘、淋巴结肿、流行、尿血、呕吐、疲乏、皮疹、失语、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疼痛、头痛、畏寒、压痛。
病因: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 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检出 EB病毒抗体。
阅读:2.9W
多发梗塞性痴呆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痴呆、梗阻、共济失调、偏瘫、忧郁、不知人事、多疑、健忘、焦虑、疲乏、情绪不稳、神志异常、失眠、嗜睡、睡眠障碍、头痛、头晕、妄想、眼震、易激惹。
病因:本病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脑外部动脉(颈动脉或锥基底动脉)硬化斑的微栓子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数小梗塞灶所致,因而称为多发梗塞性痴呆。本病多在中老年起病,男性略多于女性。病程多呈阶梯式发展,常可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组织器质性改变所致。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可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别。
阅读:2.9W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脑膜炎、化脓、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谵妄、高热、关节痛、昏迷、昏睡、精神萎靡、呕吐、嗜睡、头昏、头痛。
病因: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及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阅读:2.9W
实热便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便血、实热、滑数脉、便秘、发热、烦热、腹痛、腹胀、腹胀腹痛、肛灼、口渴引饮、面红、尿赤、尿短、舌红、苔黄、小便短赤。
病因:实热便血多源于饮食失节,恣食辛辣香燥之物,日久肠道燥热内生,灼伤肠道络脉,迫血妄行;或因感受外界火热之毒邪,内结于肠道,灼伤络脉,血溢脉外。故见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热毒内盛症状。
阅读:2.9W
胃热熏鼻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鼻窍证、胃热、熏蒸、脾胃热、舌芒刺、热证、胃证、鼻出血、鼻膜深红、鼻衄、便干、大便干结、烦渴引饮、口臭、溃烂、脉洪滑数、尿赤、尿短、舌红、苔黄、小便短赤、血色深红。
病因:鼻干有灼热感,或伴疼痛,或鼻出血,或结痂,口燥咽干,渴喜冷饮,口气秽臭,或消谷善饥,泛酸嘈杂,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阅读:2.9W
虚火上炎牙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虚火上炎、牙痛、细数脉、唇红、地图舌、多梦、喉痛、颧红、舌红、舌津少、失眠、睡眠障碍、苔少、五心烦热、牙齿浮松、咽干、咽喉干痛、腰脊酸痛。
病因:由年老体虚,肾之元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
阅读:2.9W
气虚血瘀视网膜动脉阻塞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虚血瘀、视网膜动脉阻塞、细涩脉、乏力、舌胖、舌瘀斑、头晕。
备注:酌加泽兰、牛膝利水消肿,活血化瘀。
阅读:2.9W
痰浊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细滑脉、便溏、恶风、乏力、腹胀、倦怠、咳嗽、咳痰、泡沫痰、气喘、舌胖、苔腻、痰白、痰多、痰多胸闷、痰黏、脘痞、胸闷、易汗。
备注:痰浊壅盛,胸满,气喘难平者,加葶苈子、杏仁;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痰浊夹瘀者,用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
阅读:2.9W
气阴两虚五心烦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阴两虚、五心烦热、细数脉、低热、乏力、烦渴、汗出、口渴、舌红、舌津少、神疲、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心烦。
阅读:2.9W
痰火扰神狂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狂证、痰火扰神、弦数脉、狂躁、面红、目赤、目赤易怒、情绪不稳、舌红、失眠、睡眠障碍、苔黄腻、头痛、易怒。
阅读:2.9W
胃肠积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热积、沉滑脉、滑数脉、脾胃热、数脉、白苔边黄、上脘热、肠证、积证、热证、胃证、下脘热、便秘、闭经、便干、便结、便血、唇干、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反酸、腹胀、经稠、经色暗红、经少、拒按、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口苦、脉沉大、脉有力、面红、尿赤、尿短、尿黄、呕酸、日晡潮热、瘙痒、舌红、舌燥、食多、食欲亢奋、苔黄、苔满、苔燥、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咽干。
病因:因过食煎煿厚味,胃肠积热,灼伤络脉所致。
阅读:2.9W
虚黄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发黄、虚证、虚脉、心悸、便溏、耳鸣、乏力、倦怠、脉无力、皮毛憔悴、少眠、舌淡、身黄、苔薄、无力、小便自利、眩晕。
阅读:2.9W
痰浊阻肺唇青紫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唇青紫、痰浊阻肺、滑数脉、不能卧、咳喘、咳痰、舌紫黯、苔厚腻、苔黄厚、苔黄腻、痰白、痰稠、痰黄、痰鸣、痰稀。
病因:因夙有咳喘痰疾,肺气不得肃降,津聚生痰;脾虚不能运化,湿停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蓄留于肺,肺气阻塞,百脉不得朝布,故可见口唇青紫。
阅读:2.9W
风热牙龈肿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牙龈肿痛、浮数脉、舌尖红、恶寒、发热、口渴、苔黄。
病因:外感风热,邪毒侵袭牙龈所致,有外感风热症状,如发热,恶寒,舌尖红,脉浮数等。
阅读:2.9W
痰阻阳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痰阻、阳郁、滑脉、痰证、痰滞、郁证、肥胖、苔腻、痰多、体重增加、胸闷。
病因:痰阻阳郁无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皆可随气升降,内留五脏六腑,外至经络肌肤。而痰既形成,常常窒碍气机,郁闭阳气,阳失温通而出现痰阻阳郁证。
阅读:2.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