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肠气上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证、气逆、肠证、大便秘结、腹痛、腹胀、口臭、呕吐、气上冲咽、饮食不下。
病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觉有气从下腹上冲咽喉、腹胀、腹痛、呕吐,伴随大便秘结、饮食不下等症状。
阅读:3.0W
食伤脾胃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胃证、食伤、滑脉、弦滑脉、脾证、胃证、紫舌黄滑、胃痛、厌食、嗳气、便臭、肠鸣、大便秘结、反酸、腹痛、拒按、脉弦滑、呕酸、呕吐、苔厚腻、胃脘胀痛、泄泻。
病因:多由饥饱失常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损伤脾胃所致。
阅读:3.0W
阳虚血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阳虚血瘀、微脉、鼻出血、鼻衄、便血、乏力、疲倦、气短、舌紫黯、声低、畏寒、瘀斑、肢冷、自汗。
备注:若出血较甚者,可加三七、丹参、紫草;若神志不清者,可合用苏合香丸开窍醒神,中成药可选用参附注射液。
阅读:3.0W
风水泛滥水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水泛滥、水肿、浮滑脉、浮紧脉、浮数脉、胞睑浮肿、恶风、恶寒、恶寒发热、发热、咳喘、咳嗽、脉浮滑数、脉浮紧、脉浮数、舌红、身肿、苔薄白、小便不利、眼睑浮肿、咽喉肿痛、肢节酸、肢节酸痛、肢肿。
备注: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益气行水。
阅读:3.0W
暑湿表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证、暑湿、濡数脉、表证、湿证、暑证、感冒、痢疾、恶心、发热恶寒、汗出、咳嗽、渴不欲饮、脉濡数、呕恶、呕吐、苔白腻、头痛、头晕、泄泻、胸闷。
病因:多因夏季外感暑湿邪气,侵袭肌表而致。
阅读:3.0W
腰脊寒湿腰冷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腰脊寒湿、腰冷、紧脉、浮肿、舌淡白、苔白、腰痛。
阅读:3.0W
风热犯肺重症肺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肺、重症肺炎、浮数脉、鼻塞、恶风、汗出不畅、咳嗽、咳痰、口干欲饮、面红、身热、苔白、苔淡黄、痰黄、痰黏、涕浊、头胀痛、咽干、瘀紫。
阅读:3.0W
坐板疮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臀股、疮、反复、红赤、结节、脓疮、丘疹、瘢痕、溃渗、瘙痒、硬结、肿痛、灼热。
病因:因暑湿热毒凝滞肌肤所致。
阅读:3.0W
腹部中寒小儿腹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腹部中寒、小儿腹痛、唇紫黯、腹痛、拘急、冷汗、脉沉弦紧、面苍白、舌淡白、苔白滑、吐泻、喜温、小便清长、肢冷、指纹红。
备注:寒痛甚者,加附子;呕吐者,加干姜、姜半夏;泄泻者,加炮姜、煨肉豆蔻;腹胀者,加砂仁、枳壳;拘急疼痛者,加小茴香、延胡索。
阅读:3.0W
风热喉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喉痛、浮数脉、恶风、发热、汗出、舌红、苔黄、头痛、咽喉肿痛。
阅读:3.0W
肠热腑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大肠证、腑实、里实、沉迟脉、沉数脉、数脉、上脘热、肠证、实热、下脘热、便秘、结节、便干、便结、大便秘结、大汗、发热、烦渴、烦躁不安、腹痛、腹胀、腹胀腹痛、高热、汗出、拒按、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口渴、冷饮、脉沉实、脉有力、面红、尿赤、尿短、尿黄、痞塞、气粗、热结旁流、日晡潮热、舌红、身热、神昏、手足汗、苔黄燥、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循衣摸床、谵语、肢体倦怠、壮热。
病因:多因邪热炽盛,汗出过多,或误用发汗,津液外泄,致使肠中干燥,里热更甚,燥屎内结而成。
阅读:3.0W
肝脾不和溃疡性结肠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脾不和、溃疡性结肠炎、弦细脉、便黄、肠鸣、腹痛、腹泻、果冻便、急躁、纳差、情绪不稳、舌淡白、神志异常、矢气、苔白、胸闷、易怒、抑郁。
阅读:3.0W
瘀血攻心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证、瘀血、上攻、沉涩脉、沉数脉、代脉、结脉、涩脉、细涩脉、心证、心系血瘀、瘫痪、痛经、便黑、不安、唇青紫、但漱不咽、恶露不绝、发斑、腹硬满、甲青紫、健忘、拒按、狂躁、面紫黯、衄血、呕血、情绪不稳、舌暗、舌謇、舌瘀点、舌紫黯、身热、神志模糊、疼痛、吐血、妄言、小便清长、小便自利、瘀斑、月经不调、谵语、灼热。
病因: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成块,或见崩漏等表现。
阅读:3.0W
风热喉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喉痒、浮数脉、恶风、发热、喉痛、舌红、苔黄、头痛、咽喉红肿。
病因:因外邪所致。风热侵肺,肺气失肃,症见喉痒咽干多伴疼痛,全身症状以风热为主,如发热、恶风、汗出、头痛等。
阅读:3.0W
阴虚恶露不绝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恶露不绝、阴虚、细数脉、潮热、盗汗、地图舌、耳鸣、舌红、苔少、苔无、头晕、腰酸。
病因:多由素体阴虚,虚热内炽,血不内藏引起。
阅读:3.0W
肺经郁热粉刺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经郁热、粉刺、浮滑脉、丘疹、鼻干、便干、大便干结、口干、瘙痒、舌红、苔黄白。
病因:多因肺经有热,外受风邪,使肺热郁积肌肤不得宣泄而致,故有口鼻干燥,苔薄脉浮之见症。
阅读:3.0W
痰饮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痰证、饮证、沉滑脉、沉脉、沉弦脉、迟脉、促脉、动脉、浮滑脉、伏脉、浮弦脉、滑脉、紧脉、舌白、舌齿痕、舌胖、湿证、实、苔白、苔白滑、苔厚、苔厚腻、痰滞、弦滑脉、弦脉、右寸结、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太阴在泉、五气阳明、白厚腻滑、白厚腻苔、白舌滑腻、寸沉、淡红腻胖、灰滑润薄、绛舌心白、蓝舌滑苔、气滞、痰证、苔灰滑、沉重、癫狂、心悸、烦躁、腹胀、干啰音、昏晕、肌肉麻木、咳声重浊、咳嗽、咳嗽气短、咳痰、咳唾引痛、口淡、困顿、啰音、麻木、脉沉有力、脉迟有力、脉短涩促结、脉滑有力、脉数有力、脉弦细无力、脉弦有力、气喘、气短、舌暗、声重、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入即吐、苔滑、苔黄、苔腻、痰多、痰多胸闷、头昏、头晕、吐痰爽利、脘痞、哮鸣、胸闷、胸闷气短、胸痞、胸胀、眩晕。
病因: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
阅读:3.0W
风寒入里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寒、入里、舌紫、苔黄燥、白苔双灰、白苔心黑、淡黑中红、风证、黄苔黑点、灰黑弦红、尖白根黄、寒证、里证、紫舌白腻、鼻塞、恶寒发热、喉痒、咳嗽、咳痰、流清涕、苔白、苔黄、痰黄、涕黄、涕浊、头痛、无汗。
病因: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表现为恶寒加重,伴周身乏力酸痛以及头痛、咳嗽、咳白痰等。
阅读:3.0W
脾胃积热阴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胃积热、阴疮、洪数脉、滑数脉、便干、渴喜冷饮、口臭、口干、面红、目赤、尿赤、舌红、苔黄、心烦、牙龈肿痛。
病因:热邪为患。
阅读:2.9W
痰阻妊娠呕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妊娠呕吐、痰阻、滑脉、痰滞、心悸、恶心、口淡、口腻、目眩、呕吐、气促、舌淡白、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腻、头晕、涎沫、胸膈满闷。
阅读:3.0W
肝不藏血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肝证、血证、血虚、芤脉、左关芤、关芤、关弱、肝证、心悸、不能握、多梦、乏力、面色无华、肉瞤、神疲、失眠、视力模糊、视力障碍、睡眠障碍、四肢麻木、头晕、心慌、行步困难、易惊、运动障碍、肢体麻木。
病因:因肝气不足,摄血无力,或邪热伤肝,藏血失职所致。
阅读:3.0W
痰浊中阻小儿肥胖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浊中阻、小儿肥胖症、沉滑脉、舌齿痕、便溏、恶心、肥胖、倦怠、纳呆、呕恶、气短、舌胖、身重、嗜睡、苔白厚、苔白腻、苔厚腻、痰白、痰多、痰多胸闷、痰稀、体重增加、头晕、头胀、涎沫、胸闷、胸闷气短。
病因:多由于小儿父母肥胖,禀受父母遗传,肥人素体多痰湿,或由于后天恣食肥甘厚味,小儿脾胃薄弱,不能运消,酿生痰湿,蕴阻肌肤,凝为膏脂而肥胖。
阅读:3.0W
喉阻塞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咽喉、梗阻、惊厥、不安、发绀、烦躁、喉鸣、呼吸困难、昏迷、冷汗、情绪不稳、声嘶、失音、头昏、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病因:喉阻塞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喉部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其为一组症候群。由于喉阻塞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病人生命。根据发病急、缓将喉阻塞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阅读:2.9W
痰湿壅肺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痰湿、壅盛、肺系湿、舌胖、弦滑脉、肺证、湿证、痰证、滞证、气血不畅、喘息、咳嗽、咳痰、纳呆、泡沫痰、气喘、气促、气急、舌淡白、食少、苔白腻、痰白、痰多、痰黏、胸脘痞闷。
病因:痰湿壅肺症是指痰湿壅阻于肺,发生咳喘的病理,肺为贮痰之器,牌为生痰之源,如脾阳虚,运化失职,不但不能把精气上输于肺,反而聚湿成痰,影响于肺,痰湿壅肺的主要症状有咳嗽、痰涎壅盛、痰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稍为活动则咳嗽加剧、气喘、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等,临床上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患。
阅读:3.0W
风邪久羁老年性皮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邪久羁、老年性皮痒、数脉、肥厚、苔藓、久病、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黄白、脱屑。
阅读:3.0W
水凌心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水凌心肺、心悸、不能卧、不宁、唇青、动甚、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咳喘、咳痰、脉沉弱、脉虚数、面暗、面白、尿量异常、尿少、气短、舌淡白、苔白、痰白、痰稀、心悸不宁、倚息。
阅读:3.0W
闭合性骨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闭合伤、骨折、骨擦音、畸形。
病因:闭合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也较快。闭合性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闭合性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病所致,后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成为病理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病所致,后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成为病理性骨折,以创伤性骨折占多数。
阅读:3.0W
痰湿体质
小结:本体质症状与证候为:痰湿质、滑脉、舌胖、痰湿体质、偏痰湿质、冠心病、腻滞质、糖尿病、痛风、消渴、胸痹、油腻、中风病、便溏、带下多、恶心、肥胖、腹大、高血压、关节重痛、汗多、汗黏、肌肉麻木、咳喘、咳痰、口腻、口黏、口甜、困倦、懒动、麻木、脉濡滑、尿浊、呕吐、皮肤油腻、身重、神疲、食少、嗜肥、嗜甘、嗜睡、手足心汗、四肢浮肿、苔白腻、苔滑腻、苔腻、痰多、体重增加、头身重、脘痞、小便不利、胸闷、眩晕、血压升高、压陷、易汗、肢体酸重。
病因: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外邪侵袭、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体质的形成和变化受到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饮食失节、过于安逸和久居湿地,情志失调是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后天因素。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若尽早对痰湿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引发糖尿病、卒中、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阅读:3.0W
肝肾亏虚甲状腺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亏虚、甲状腺瘤、弦脉、心悸、多梦、急躁、颈肿、口苦、情绪不稳、舌红、失眠、手颤、睡眠障碍、易怒、月经不调。
阅读:3.0W
风痰闭窍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痰、心包证、弦滑脉、风证、闭证、痰证、心证、疲劳、半身不遂、不知人事、抽搐、恶心、乏力、昏仆、急暴、口眼歪斜、仆倒、神志模糊、失语、苔白腻、痰鸣、头昏、头晕、涎沫、胸闷、震颤。
病因: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南星、甘草、生乌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牛黄、龙脑、麝香、安息香、金箔、银箔。
阅读:2.9W
肝郁气滞胃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郁气滞、胃痛、弦脉、嗳气、大便不爽、纳呆、呕吐、食少、苔黄白、太息、吞酸、胃脘胀痛、胸闷。
病因:导致气滞的原因主要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痛无定处,其特点为痛而兼胀,并伴有胸胁胀满,嗳气等症。
阅读:2.9W
疮毒内陷寒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疮毒内陷、寒战、数脉、疮疡、恶寒、发热、烦渴、神昏、谵语、战栗、肿痛。
病因:疮毒内陷寒战属火热内盛,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血肉腐败,热邪壅盛,疮毒内陷所致之热毒壅盛证。
阅读:3.0W
肝肾不足共同性内斜视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不足、共同性内斜视、缓脉、弱脉、舌淡白、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苔白。
备注:伴能远怯近者加何首乌、龙眼肉、肉苁蓉。
阅读:3.0W
燥干清窍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燥证、清窍、细数脉、燥证、鼻干、口干、面垢、目赤、目涩、舌红、苔黄、疼痛、牙龈红肿、咽干。
病因:因气候或环境干燥,津液耗损,清窍失濡所致。
阅读:3.0W
肝胃不和嗳气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嗳气、肝胃不和、弦数脉、肠鸣、矢气、脘痞、胁胀、胸闷。
阅读:2.9W
单纯疱疹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疱疹、反复、疱疮、丘疹、潮红、发热、红斑、结痂、溃烂、溃破、淋巴结肿、流黄水、瘙痒、渗液、水疱、咽痛、灼热。
病因:人类 HSV系 DNA类病毒,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即 HSV-Ⅰ和 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脑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为病毒携带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 HSV-Ⅰ。病毒经过口腔、呼吸道、生殖器以及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神经组织及多数器官内。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过度疲劳、机械性刺激以及月经、妊娠等均促成本病发生,可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
阅读:3.0W
瘀阻气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滞、瘀阻、沉涩脉、气滞、滞证、气血不畅、疲劳、痛经、经前痛、经色紫黯、经少、经行不畅、经血夹块、拒按、懒言、舌紫黯、无力、胸胁胀痛、肿胀。
阅读:3.0W
风热侵袭眼钝挫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侵袭、眼钝挫伤、浮数脉、睫状充血、流泪、目痛、舌红、苔黄、羞明。
备注:常加红花、赤芍以增强凉血退赤之力。还可酌加木贼、蝉蜕、谷精草、密蒙花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之品。若出现风热之邪引动肝火,肝火炽盛之候,则应清肝泻火,选加桅子、石决明、草决明、黄芩、柴胡等清肝泻火、平肝明目之药。
阅读:3.0W
大叶性肺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浮脉、白细胞增多、肺炎、疱疹、谵妄、鼻煽、恶心、发绀、烦躁不安、腹泻、腹胀、高热、寒战、急暴、咳嗽、咳痰、呕吐、气促、气急、痰赤、胸痛。
病因:发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病程短,及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可获痊愈。
阅读:3.0W
肠道蛔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肠道、蛔虫病、便秘、荨麻疹、烦躁、烦躁不安、腹泻、流涎、脐腹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头痛、消谷善饥、齘齿、异嗜。
病因:蛔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除肠蛔虫症状外,还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阅读:3.0W
肝风内动半身麻木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半身麻木、肝风内动、弦脉、地图舌、多梦、烦躁、脉有力、情绪不稳、舌暗红、失眠、睡眠障碍、苔干、苔少、头痛、头晕、易怒、震颤。
病因:实证,起病较快。由于肝阳素旺,阳亢生风,风窜经络,经络失荣而发病。
阅读:3.0W
肝肾阳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肾证、阳虚、尺弦、肝胆阳虚、肝证、肾证、虚证、肾系阳虚、乏力、浮肿、脉迟缓、脉无力、畏寒、无力、小便清长、阳痿、早泄、肢冷。
阅读:3.0W
肝肾阴虚近视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阴虚、近视、细数脉、耳鸣、口干、目涩、舌红、舌津少、视力模糊、视力障碍、五心烦热、胁隐痛、咽干、腰膝酸软。
阅读:3.0W
高镁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镁、太过、尿镁升高、血钾升高、血镁降低、血镁升高、瘫痪、呆钝、恶心、麻痹、呕吐、皮肤潮红、神志异常、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肿、头痛、头晕、抑郁。
病因:血清镁浓度超过正常值时即为高镁血症,指血中 Mg2+>1.25mmo L/升。除少数医源性因素导致进入体内镁过多外,大多是因肾脏功能障碍引起排泄减少所致。如同低镁血症一样,血清镁浓度也并非是镁增多的可靠指标,因为血清中镁25%与蛋白质结合,这部分镁并不发挥生理效应。镁离子主要在细胞内,因此当机体镁的含量增加时,血清镁可在正常范围内。但一般情况下,高镁血症和机体镁增多的程度一致。如同肾脏对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调节有一定延迟作用一样,肾脏对镁的调节也并非迅速发挥明显的作用。因此大量静脉应用镁制剂,若不注意监测,也可发生严重高镁血症。若合并肾功能障碍,肾的调节作用严重削弱,则容易发生高镁血症。
阅读:3.0W
脾肺气虚小儿遗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肺气虚、小儿遗尿、便溏、汗出、脉细弱、尿量异常、尿频、尿少、气短、舌淡白、声低、食少、食少便溏、遗尿、易感。
病因:虚证,与气虚不摄或阳虚失于温化有关。脾肺气虚遗尿,多见于后天调摄失当,或久患咳喘,吐泻等患儿,由于宗气受损,气虚升举无权,水失其制,故出现遗尿症。
阅读:3.0W
肝肾不足油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不足、油风、细脉、白发、耳鸣、黄发、久病、毛发脱落、目眩、舌淡白、头昏、脱发、腰膝酸软。
备注:头晕耳鸣者,加天麻;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
阅读:3.0W
肝火犯肺支气管扩张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火犯肺、支气管扩张症、弦数脉、便干、大便干结、烦躁不安、咯血、咳嗽、咳痰、口干、口苦、舌红、舌津少、苔黄、痰中带血、胸胁胀痛。
备注:若痰热甚者,加瓜蒌、鱼腥草、竹沥、金银花、杏仁、白前、前胡止咳化痰,清热解毒;气滞甚者,见胸痛胸闷,加郁金、丝瓜络、枳壳、旋覆花和络止痛,利肺降逆;火郁伤津,夹阴虚证者,酌加麦冬、天花粉、沙参养阴生津;若血热甚,咯血量较多者,可用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阅读:3.0W
阴虚内热红丝赤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红丝赤缕、阴虚内热、细数脉、潮热、盗汗、地图舌、耳鸣、舌红、苔少、头晕、胁隐痛、朱砂掌。
阅读:3.0W
耳创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创伤、耳廓、鼻漏、休克、出血、耳聋、耳漏、耳鸣、耳鸣耳聋、耳痛、昏迷、听力下降、头昏、眩晕、血肿、瘀斑、肿胀。
病因:耳创伤包括耳廓外伤(Traumaticinjuryoftheauricle)、鼓膜外伤(Traumaticinjuryoftherympanicmembrane)和颞骨骨折(Fractureofthetemporalbone)。
阅读:3.0W
多发性肌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肌酸激酶升高、尿肌红蛋白阳性、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肌炎、步态异常、发热、肌无力、疼痛、压痛、运动障碍。
病因: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肌无力、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患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患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只要及时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可望预后良好,伴发恶性肿瘤和多种结缔组织病者,预后较差。
阅读:2.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