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小肠虚寒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小肠证、虚寒、迟脉、缓脉、弱脉、细脉、心系虚寒、左寸沉、肠证、溏泻、便血、肠鸣、乏力、腹痛、脉缓弱、梦见街道、面萎黄、尿频、舌淡、舌淡白、神疲、苔薄白、畏寒、喜按、喜温、小便不爽、小便清长、小腹冷痛、泄泻、夜尿多、肢冷。
病因:因阳气不足,小肠化物、分清泌浊功能失司所致。
阅读:3.0W
痰气互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结、痰阻、弦滑脉、痰证、痰滞、呃逆、咳痰、口臭、脉迟滑、脉短促、脉短有力、舌淡红、苔白腻、胸痛、咽梗。
阅读:3.0W
白腻苔、有齿痕、胖淡舌
小结:舌体胖大,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腻,舌体边缘有齿痕。多为痰浊中阻。此舌象患者或伴有头昏目胀、痰多、皮肤容易出油、四肢沉重无力、大便秘结或不成形等症状。这种舌象多由嗜酒无度,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受到损伤,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中焦所致。应以健脾除湿、化痰降逆为主。
阅读:3.0W
胆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胆证、咳嗽、胆证、呕苦。
病因:咳而引头痛口苦者。十咳之一
阅读:3.0W
火毒凝结痈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火毒凝结、痈、洪数脉、弦滑脉、恶寒发热、恶心、急暴、结块、口渴、呕恶、皮肤发红、苔黄腻、头痛、肿胀、灼痛。
备注: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黄芩、栀子;发于下部,加苍术、黄柏、川牛膝。
阅读:3.0W
老年尿闭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老年、尿闭、有恙。
病因:指因败精阻塞、阴部手术等,使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阅读:3.0W
肢端动脉痉挛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苍白、红紫、肢端血管痉挛症、潮红、刺痛、发绀、发凉、肌肉麻木、麻木。
病因:肢端动脉痉挛症一般指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阅读:3.0W
经络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经脉证、络脉证、少角丁木、结节、肌肉麻木、麻木、酸胀、疼痛、脱屑。
病因:经络,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阅读:3.0W
痰湿精室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精室证、痰湿、滑脉、濡脉、湿证、痰证、房事淡漠、肥胖、精稀、嗜卧、苔白腻、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阳痿、腰酸、阴囊湿冷、阴囊肿胀。
病因:痰湿之邪阻滞精室,以精稀,阳痿,性欲低下,肥胖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濡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阅读:3.0W
痰热壅肺顿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顿咳、痰热壅肺、滑数脉、鼻出血、鼻衄、咯血、咳嗽、咳痰、流泪、流涕、面红、目赤、苔干、痰稠、指纹紫黯。
阅读:3.0W
夹痰伤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伤寒、痰证、鼻鸣、恶风、恶寒、发热、咳嗽、咳痰不爽、咳吐不利、呕逆、气喘、上气咳逆、苔白滑、苔糙、痰白、痰稠、痰臭、痰多、痰黄、痰黏、痰稀、痰中带血、头痛、无汗、胸痞、眩晕、自汗。
病因:(一名风寒夹痰)[因]外感风寒。每涉于痰。多由素有痰积。或夹痰饮。或夹痰火。复感风寒。及形寒饮冷所致。多属肺病。或风从皮毛而入肺。或寒从背俞而入肺。痰证多端。姑就于风寒有关者。推求其源。
阅读:3.0W
血小板功能异常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小板、功能障碍、鼻出血、鼻衄、出血、出血不止、关节出血、经多、皮下出血、舌瘀斑、舌瘀点、瘀斑、瘀点、紫癜。
病因:血小板功能异常(Qualitativeplateletdefects)是一组因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促凝功能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而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两类,小儿多为先天遗传性。共同特点是血小板数目多无明显减少,而血小板功能检查异常:如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减低,凝血活酶生成不佳,束臂试验阳性。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均正常。
阅读:3.0W
癔症性失声或精神性失声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精神性失声、癔症性失声、忧郁、悲泣、恐惧、情绪不稳、失声、易激惹、易怒、月经不调。
病因: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与精神过分紧张或情绪剧烈波动有关,如极度生气、恼怒、过于激动、恐惧害怕、过度忧虑悲伤等,多于生活中受到某种刺激(如亲人病故)或惊吓(如恐怖事件)或打击(如失恋)后发生;极少数患者可于睡觉觉醒时或身患某种重病后发生。女性月经不调者或月经期也可发生。
阅读:3.0W
伤寒表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证、伤寒、白厚中干、表证、背痛、恶寒发热、颈痛、身酸、痰白、涕稀、头痛。
病因:伤寒表证,证名。病邪侵入太阳经出现的证候。
阅读:3.0W
痢毒上攻谵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痢毒上攻、谵语、数脉、地图舌、烦渴、腹痛、高热、昏迷、急暴、呕吐、舌红、苔少、头昏、下利脓血。
病因:由于感受湿热疫毒,蕴结肠腑,燔灼气血而成痢疾,若毒邪不能从大便排出,内结上攻,则神明被蒙,清阳被扰而澹语。
阅读:3.0W
络损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络脉证、损伤、缓脉、数脉、细数脉、便秘、潮热、盗汗、地图舌、乏力、口干、懒言、脉无力、少气、舌淡白、舌红、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白、苔少、头晕、胁痛、心烦、眼前黑影、腰酸、肢倦。
病因:络损百病生,所以百病之源就是"络病"。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有两条: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血流主干,快而难塞,受损后很容易有症状;而络脉是血流之末,缓而易塞,受损后症状不明显。但络脉通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果络脉不通,往后发展气血不能濡养器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脑梗、冠心病、恶性肿瘤、老年痴呆、帕金森等。
阅读:3.0W
涩脉-肝血瘀积或不足
小结:脉象:左手关脉涩。可能的健康问题:长期精神抑郁导致肝气郁,进而导致血瘀,某些外伤出血也可能导致血瘀。
[延伸辨证及确诊]
(1)病人一直精神状态不好,或生活不顺心,或工作压力大。
(2)浑身乏力,即完全休息也会感到累。
(3)肌肉和关节经常感到酸痛。
(4)食欲下降,不仅不想吃东西,还很少感觉到饿。
(5)体温偏高,经常低热。
[专家提示]肝脏是制造血液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血液的储存中心和中转站,中医有"肝藏血"之说,中医认为,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所以长期的肝气郁,必然会导致肝血瘀的发生。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如果是失血导致的气血两虚,则应以补气养血为主。
补肝汤原料细辛、柏子仁、防风各5克,山茱萸、肉桂各3克。做法将上药粗碎,加清水适量,煎煮20分钟,滤渣备用。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候温服。
阅读:3.0W
人中疔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疔、人中、有恙。
病因:因人中部位皮肤破损染邪,或肾督二经火毒上攻所致。
阅读:3.0W
痰蒙清窍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蒙清窍、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痴呆、哭闹、狂躁、脉濡滑、神志不清、苔腻、痰鸣、吞咽不利。
备注:痰浊内阻而神昏不醒者,加苏合香丸;痰火内扰而狂躁不宁者,加牛黄清心丸。
阅读:3.0W
哮喘-甲状腺反射区的手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指揉法按揉甲状腺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3.0W
小儿百日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百日咳、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惊厥、青紫、憋气、发热、叫呼、咳嗽、咳痰、呕吐、喷嚏、痰稠、痰黏。
病因: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传染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主要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并发肺炎、脑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百日咳应及早进行治疗。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如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2次肌内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增效联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应连续应用7-10天。如使用某一种抗生素5天不见效时,可另换一种,如果同时使用2种抗生素也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以单用为好。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其不良反应。据法国医学杂志报道,对于痉挛性咳嗽,用其它药物不能控制时,可使用维生素k,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理论根据虽然不清楚,但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是:小于一岁的孩子每日肌内注射20mg;大于一岁者,每日肌内注射50mg。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ml,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交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克),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另外,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阅读:3.0W
热重湿郁粟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重湿郁、粟疹、有恙。
阅读:3.0W
肾气不足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亏、肾证、细脉、尺沉细、尺浮、气虚、少商乙金、少羽辛水、肾系气虚、动甚、耳枯、乏力、结石、久病、脉无力、面浮、面色无华、面肿、尿量异常、尿频、尿少、疲乏、舌淡白、苔白、无力、下肢畸形、小便不利、小便不爽、囟门迟闭、腰酸、腰痛、夜尿多、坠胀。
病因:因肾气虚弱所致。
阅读:3.0W
上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寸沉、寸洪、寸实、上脘实、梦见飞舞、目痛、痰稠、头昏、头痛、头重、胸膈痞满、咽喉不利、饮食不下。
阅读:3.0W
湿热里急后重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里急后重、湿热、滑数脉、发热、腹痛、肛门坠重、肛灼、口渴、尿赤、尿短、苔黄腻、下利脓血、小便短赤、胸脘痞闷。
病因:湿热留滞经间期出血多因经期产后,或流产手术时,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内侵,或因情怀不畅,心肝气郁,横侮中土,脾失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化生精血,反聚而生湿,肝热脾湿相合,酿生湿热,留滞冲任胞脉,乘经间阳气内动之机作祟,损伤冲任而发本症。
阅读:3.0W
心血管X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糖降低、血糖升高、反复、慢性胸痛、焦虑、恐惧、神志异常、心慌、胸闷、胸痛。
病因:X综合征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具有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的症状,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有 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的证据,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正常或无阻塞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阅读:3.0W
脾肾阳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脾肾阳虚、舌齿痕、便秘、厌食、遗精、耳聋、耳鸣、耳鸣耳聋、乏力、腹胀、腹胀神疲、记忆减退、经少、懒言、脉沉迟弱、毛发干枯、毛发脱落、面苍白、目眩、少气、舌胖、神疲、苔白、听力下降、头晕、脱发、畏寒、阳痿、阳痿遗精、肢冷。
阅读:3.0W
寒邪外束寒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战、外感寒邪、弦紧脉、恶寒、高热、苔薄白、头身痛、无汗、战栗。
病因:外寒袭表,邪郁经络,腠理闭塞,卫气郁结。
阅读:3.0W
腰椎管狭窄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狭窄、腰椎、沉重、跛行、乏力、肌肉麻木、麻木、酸胀、疼痛、无力、下肢麻木、小腿发凉。
病因:腰椎管狭窄症一般指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方能继续行走。随着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阅读:3.0W
胆瘘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胆道、瘘管、血镁降低、发热、腹痛、腹泻、寒战、木星丘萎缩、心慌、右上腹痛。
病因:手术后胆汁没有完全从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流入肠腔,胆汁或含胆汁的液体持续从胆道破损处流入腹腔、腹膜后,或经引流管流到体外即为手术后胆瘘。发生初期因没有瘘管形成,称为胆漏。1周左右,胆汁流出道被纤维组织包裹,瘘管形成,即称为胆瘘。本病发生率为3%-9%,有时与胰瘘同时存在。
阅读:3.0W
真菌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真菌感染、白细胞增多、癣、白膜、腹痛、高热、咳嗽、溃烂、瘙痒、周身不适。
病因:真菌病,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真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真菌是真核生物,不分根、茎、叶,又无叶绿素,也不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其基本结构为菌丝及孢子,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为真菌界。真菌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万种以上,但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不过几十种。从临床致病情况看,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只侵犯毛发、表皮和甲板。浅部真菌病在我国极为普遍,常见的有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和甲癣。深部真菌主要侵犯内脏器官、骨骼及神经系统,也可侵犯皮肤、粘膜。深部真菌病较常见的有孢子丝菌病、着色菌丝病、防线菌病及隐球菌病。念珠菌属则对皮肤、粘膜、指(趾)甲和内脏均可侵犯。由于致病真菌的不同,又可分为:
(1)角质癣菌症,如花斑癣等;
(2)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癣等;
(3)皮肤和皮下组织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等;
(4)系统性真菌病,如组织孢浆菌病等;
(5)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如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其中以皮肤癣菌病的发病率最高,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位,如会阴、手、足等处。
阅读:3.0W
肾阴虚证眩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阴虚证、眩晕、弦细脉、遗精、耳鸣、健忘、精神不振、脉弦细、舌红、五心热、腰膝酸软。
病因: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
阅读:3.0W
湿热小儿腹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小儿腹痛、滑数脉、发热、烦渴、口渴、尿赤、尿短、苔黄腻、小便短赤、泄泻、心烦、指纹红、指纹紫黯。
病因:小儿感受到湿热之邪时,湿热影响脾胃和大肠的运化和传导功能,产生很臭的水样大便。由于湿热扰乱肠胃气机,患儿腹痛、腹胀明显。
阅读:3.0W
湿浊上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上攻、湿浊、滑脉、濡脉、上脘湿、湿证、便溏、恶心、黄斑、纳呆、呕恶、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视物变形、水肿、苔滑腻、胸闷。
阅读:3.0W
痰饮壅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痰饮、壅盛、沉滑脉、弦滑脉、痰证、恶心、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纳呆、呕吐、苔白腻、痰白、痰多、痰多胸闷、吐痰爽利、胸闷、胸痛、眩晕。
阅读:3.0W
胃虚火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火证、胃虚、脾胃热、火证、胃证、虚热、口腔溃疡、便干、呃逆、反酸、口渴、舌红、苔少、吞咽不利。
病因: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寒性食物,引起阴不足导致的阳相对偏盛
阅读:3.0W
寒滞胃脘脘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滞胃脘、脘痛、弦紧脉、不渴、口淡、热饮、舌淡白、苔白、胃脘冷痛、喜温。
阅读:3.0W
耗液伤阴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伤阴、液亏、舌中裂纹、白糙裂苔、津亏、便干、口干、口渴、尿赤、尿量异常、尿少、皮肤干燥、舌燥。
病因:伤阴耗液,心阳浮动(重型或危重型)症见:喘息,动则尤甚,口舌生疮,胸闷,咳嗽,痰少,心悸,虚烦少寐,神疲,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阅读:3.0W
痰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火证、痰证、滑数脉、热极、舌红绛、实、实脉、弦滑数脉、火证、发背、鼠瘘、唇干、耳鸣、烦热、惊恐、咳嗽、咳痰、咳吐不利、口干、气喘、舌红、声嘶、苔滑、苔黄、痰块、胸痛。
阅读:3.0W
湿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抱轮红赤、白睛混赤、眵黏、黑睛生翳、流泪、目涩、目痛、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蟹睛、羞明、翳障。
病因:以黑睛生翳,表面微隆起,状如豆腐渣,干而粗糙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阅读:3.0W
阵发性心动过速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休克、憋闷、不安、恶心、昏厥、恐惧、面苍白、尿多、尿量异常、呕吐、情绪不稳、头昏、头晕、心痛、眩晕、眼花。
病因:阵发性心动过速一般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由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心电图连续3次以上室上性过早搏动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和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有时二者心电图上难以鉴别,则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阅读:3.0W
湿热挟毒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火毒、湿热、滑数脉、热证、湿证、红赤、发热、化脓、纳呆、舌红、水疱、苔黄、苔黄腻、疼痛、头痛、肿胀、灼热、紫斑。
病因:湿热毒是人体最常出现的症状,湿热毒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注意,暴饮暴食或者过多的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久而久之就会使体内湿气过多,久而生热,湿热都会影响脾胃,脾胃不好导致排便出现问题,于是会产生毒素,形成湿热毒。湿热毒会导致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型等症状。
阅读:3.0W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红蛋白尿、睡眠、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升高、尿血红蛋白阳性、血红蛋白增多、贫血、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 PNH)是一种由于1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 PIG-A基因(Phosphotidylinositolglycancomplementationgroup A)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PIG-A突变造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合成异常,导致由 GPI锚接在细胞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丢失,包括 CD16、CD55、CD59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内溶血,造血功能衰竭和反复血栓形成。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被收录其中。
阅读:3.0W
经脉损伤肌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肌萎、经脉损伤、二便失禁、发热、腹胀、肌肉麻木、麻木、痿软。
阅读:3.0W
五色痢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虚脉、便黄、便绿、发热、烦渴、滑泄、里急后重、脉无力、黏液便、脓血便、脐腹痛、下利脓血。
病因:五色痢是痢疾的一种,痢疾古代又称为肠澼,最早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人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杂痢谓痢无定色,或水谷,或脓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杂无常,或杂色相兼而痢也。"从描述上来看,杂痢类似于五色痢。
《时病论·五色痢》:"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腑尸臭之气则凶。因于用滞涩太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提出了五色痢的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五色痢是一种杂具各色的痢疾,因为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属邪气深重,五脏皆败的表现,故预后不良。本病可见于现代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阅读:3.0W
风癫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癫证、风证、昏仆、叫呼、口眼歪斜、头昏、涎沫。
病因:风癫,病名。五癫之一。即痫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多因血气亏虚,邪入阴经;或在胎时母卒受惊,精气并居所致。发病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声如羊鸣,食顷方解。方用茛菪子散等。参见五癫、癫痫条。
阅读:3.0W
实证白㾦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白㾦、实证、臭秽、流黄水、疱液混浊、身热、水疱。
阅读:3.0W
脾胃虚弱泄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胃虚弱、泄泻、反复、溏泻、饱胀、便溏、乏力、久病、倦怠、脉缓弱、脉细弱、面萎黄、纳呆、舌淡、舌淡白、神疲、食少、食少便溏、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完谷不化、脘闷、脘闷纳呆。
备注: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亦可用附子理中汤;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并重用黄芪、党参;还可以辨证选用升阳益胃汤、黄芪建中汤等。
阅读:3.0W
心肾不交遗精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心肾不交、遗精、细数脉、心悸、发热、乏力、倦怠、脉微细、脉细数、梦遗、尿黄、尿量异常、尿少、舌红、睡眠不安、头昏、无力。
阅读:3.0W
头虱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头皮痒、虱病、丘疹、湿疹、炎症、臭秽、红斑、渗液、血痂。
病因:头虱是一种灰色无翅的小昆虫,雌虱于交尾后1-2天,即开始产卵,每天约3-9粒,一生可生产50-150粒。卵呈黄白色,黏在头发上,经过5-10天,孵化为幼虫,长成幼虫数小时后,即能吸血。幼虫共脱皮3次,变成为虱,两周后可产卵,繁殖甚快。头虱最常发生在在儿童,尤其是女生,在学校可能会造成流行,所以不可忽视。
阅读: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