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肝损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放化疗期、肝损伤、厌食、恶心、乏力、腹胀、呕吐、皮痒、食欲减退。
病因:功能损伤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要根据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处理。轻度肝功能损伤可以口服护肝药物治疗,而重度肝功能损伤一般需要静脉滴注护肝药物,必要时应停止化疗。
1、轻度肝功能损伤:化疗导致轻度肝功能损伤比较常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轻度增高,一般小于正常值上限1.5倍。病人可以伴有轻度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肝舒宁颗粒等药物治疗;
2、重度肝功能损伤:化疗导致重度肝功能损伤比较少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增高,一般大于正常值上限1.5倍。病人可以伴有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尿色浓茶样、巩膜皮肤黄疸等表现。要遵医嘱暂时停止化疗,然后可以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等进行保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考虑继续化疗,或者调整为对肝脏功能损伤小的药物化疗。
阅读:3.0W
散脉-肺气散,自汗淋漓
小结:脉象:右手寸脉迟。可能的健康问题:长期的肺部疾病,或者较长时期的悲苦情绪,造成肺气散乱,自汗淋漓。
[延伸辨证及确诊]
(1)1个月以上的肺部疾病,尤其是咳嗽,久病伤肺气。
(2)中医认为"悲伤肺",长期处于忧伤的环境当中,导致肺气散而不聚。
(3)晚上睡觉或者平时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忽然就出一身冷汗。
(4)抵抗能力差,尤其是抗寒能力,特别容易得风寒感冒。
[专家提示]肺气,是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卫兵,是身体健康的第一道屏障,所以肺气散乱会导致这道屏障失去作用,进而引发疾病。饮食调养上除了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和中药外,可以适当进食味道重的食物,中医认为"五味"有敛气的作用。
益元茶原料西洋参3克,枸杞子、黄芪、五味子各5克。做法将上述药材粗碎,加热水冲泡,闷盖3-5分钟即可。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可反复冲泡。
阅读:3.0W
乳糜尿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乳糜、小便、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尿浊、体重下降。
病因:乳糜尿(Chyluria)是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作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乳糜尿的特征是小便混浊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浆,故名。乳糜尿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最高。乳糜尿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胸导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损害,致淋巴动力学改变,淋巴液进入尿路,发生乳糜尿。根据严重程度将乳糜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表现为间歇性乳糜尿,无乳糜凝块形成,无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单个肾盏;中度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乳糜尿,偶有乳糜凝块,无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两个肾盏;重度表现为持续性乳糜尿,有乳糜凝块,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多数肾盏。如果乳糜尿不能缓解或者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反复肾绞痛、蛋白质丢失引起的营养问题,以及淋巴细胞尿引起的免疫抑制等。治疗采用针对病原、中医中药疗法、肾盂灌注、体外冲击波及手术治疗等。
阅读:3.0W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前列腺炎、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男性、肛痛、会阴痛、记忆减退、焦虑、茎中痛、尿急、尿频、尿痛、神志异常、失眠、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腰痛、夜尿多、抑郁。
病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指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异常可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和夜尿增多等。其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学十分复杂,存在广泛争议。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缺乏客观的、特异性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时应与可能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和排尿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排尿异常为主的患者应明确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异常。
阅读:3.0W
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蛋白质缺乏症、营养不良、细脉、便秘、贫血、腹泻、精神萎靡、溃疡、脉无力、脉细无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肿、体温降低、体重下降、消瘦。
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 PEM)是因为食物中蛋白质和(或)能量供给不足,或由于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的 PEM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的 PEM常被人们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康复有很大影响,所以 PEM是临床营养学上的重要问题。
阅读:3.0W
脑供血不足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缺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鼻纹、淡漠、多梦、多语、耳鸣、发麻、寡言、急躁、记忆减退、健忘、流涎、拇指第二指节纹浅淡、苹果舌、情绪不稳、缺血、三角形掌纹、失眠、失语、视力模糊、视力障碍、嗜睡、睡眠障碍、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头晕、头重、吞咽困难、心烦、行步困难、眩晕、言语困难、易怒、印堂发黑、月牙发紫、运动障碍、注意涣散。
病因: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占80%,60岁以上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阅读:3.0W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心包炎、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刺痛、发热、急性面容、心痛、心肿、胀闷。
病因: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发病前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 ST段抬高。如心包下心肌受累明显,可形成急性心包心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中国国外已属最常见的心包炎,在中国国内也不少见,可能仅次于结核性心包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起病多急骤,约1/4-1/2病人在发病前1-8周有发热、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发热,常有心包摩擦音,因心包下心肌都有一定的炎症反应,可有心肌炎的一些表现。另外,约1/4的病人可并发胸膜炎及肺部浸润。持续数日至2周多能自愈,约有25%的病人复发。极少数发展为缩窄型心包炎。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改变,多数患者都有白细胞增多,血清酶可有轻中度的增高,心电图检查几乎无改变,多数有 ST段的抬高,T波低平,倒置,此种改变只限于几个导联,是由于心外膜下心肌受累造成的,而非心包本身影响,还可出现期前收缩。
阅读: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