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肖氏治热入血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入血室、冲任失调、肝郁化火、发热、神昏、谵语。
阅读:5.9K
琼瑶真人腹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脾寒、脾阳虚证、恶寒、喜温。
阅读:5.9K
肝气乘脾泄泻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气、肠鸣、腹痛、矢气、泄泻、脉弦细、情绪不稳、舌质淡、食少、苔薄、痛泻、胸胁满闷、肝气乘脾泄泻。
阅读:5.9K
廖润鸿胸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痛、心痛。
阅读:5.9K
耳门
小结:【穴名来源】耳,耳窍;门,门户。穴在耳前,犹如耳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开窍益聪,祛风通络。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下颌关节炎。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中指指腹轻揉耳门,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5.9K
关元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泻、腹胀、尿频、泄泻、阳痿、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膀胱炎、肠炎、慢性盆腔炎、腰肌劳损。
来源: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5腰神经后支。
阅读:5.9K
大全正头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巅顶痛。
阅读:5.9K
血愁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性紫癜、便血、出血、尿血、衄血、吐血、牙痛、眼底出血。
来源: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突。浅层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阅读:5.9K
耳聋耳鸣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耳鸣、耳鸣耳聋、耳闭。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耳聋气闭,听宫、听会、翳风。”听宫、听会、翳风:耳居于少阳所属区域,听宫属手太阳,与手足少阳相交会;听会属足少阳;翳风属手少阳。三穴合用,共收疏导少阳经气、通络启闭之功。
阅读:5.9K
天井
小结:【穴名来源】天,天空;井,水井。上为天。穴在上肢鹰嘴窝内,其凹陷如井。
【精准定位】在肘后区,肘尖上1寸凹陷中。
【功能】行气散结,安神通络。
【主治】臂痛,耳聋,下牙痛,眼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天井,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9K
大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口角歪斜、口噤、腮肿、牙痛、口舌歪斜、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三叉神经痛。
来源: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颊神经。
阅读:5.9K
太阳病针灸方·第二十八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表邪未解、郁证。
阅读:5.9K
腰痛点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扭伤、肾虚、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阳,故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之功,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腰部扭伤。
阅读:5.9K
杜晓山治小儿痿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痿证、肾阳不足、小儿麻痹症。
阅读:5.9K
耳背肺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症、气管炎、消化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发烧、咳嗽。
临床应用:该穴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参考穴。该穴出现压痛及电测阳性可作为确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参考依据。
阅读:5.9K
千金尸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尸厥、烦痛、恍惚。
阅读:5.9K
王执中口干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干、口渴、舌干、舌痛。
阅读:5.9K
营池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崩漏、踝关节扭伤、消化道出血、子宫内膜炎、赤白带、踝关节痛、尿闭、月经过多。
别名:阴阳;阳明;营冲。
阅读:5.9K
温经通脉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经色紫黯、经血夹块、皮肤紫黯、少腹拘急、经迟、脉沉迟、脉涩、脉弦、少腹痛、舌质淡紫、手足冷痛、温通经脉、痛经。
各家论述:《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血行于脉中,若寒邪客于脉中则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故见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发凉;寒滞肝脉则少腹拘急疼痛;寒凝胞宫致冲任失调,则月经愆期,痛经,经闭。大椎、关元: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属督脉,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交会穴,乃纯阳之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属任脉,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交会穴,元气出入之要道。取大椎、关元灸之,可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太渊、膈俞:脉会太渊、血会膈俞,二穴配伍,灸之可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阅读:5.9K
大成食不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饮食不下。
阅读:5.9K
热入血室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入血室、太阳少阳合病、寒热如疟。
阅读:5.9K
中耳背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皮肤病、消化不良、坐骨神经痛、背痛、腹泻、腹胀。
阅读:5.9K
风热牙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寒、发热、牙龈红肿、牙痛、口渴、脉浮数、舌质红、苔白干、苔黄、喜冷、风热牙痛。
阅读:5.9K
李学川五更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五更泻、肾泄、溏泻。
阅读:5.9K
条口
小结:【穴名来源】条,长条;口,空隙。此穴位于胫、腓骨之间的长条空隙之中。
【精准定位】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能】舒筋活络,理气和中。
【主治】脘腹疼痛,痢疾,泄泻,便秘,腹胀,小腿冷痛,肩背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条口,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温灸5~20分钟。
阅读:5.9K
廖润鸿伤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食、食积、萎黄、消瘦。
阅读:5.9K
李学川头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厥头痛。
阅读:5.9K
食窦
小结:【穴名来源】食,食物;窦,孔窦。穴在乳头外下方,深部有储藏乳汁的孔窦。
【精准定位】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功能】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咳嗽,气喘,反胃,泄泻,便秘,背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食窦,至局部酸胀。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9K
景岳腹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腹胀。
阅读:5.9K
李学川厥证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证、不能言、大便不利、掌色青。
阅读:5.9K
汪机阳明疮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阳明病、疮疡、面疮、疖肿、痈疽。
阅读:5.9K
面痒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痒、面瘫。
阅读:5.9K
千金齿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痛、龋齿。
阅读:5.9K
环中穴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软组织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股痛、臀痛、膝痛、腰痛、腰腿痛。
来源: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臀中肌→髂骨翼(骨膜)。皮肤有第1、2、3骶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
阅读:5.9K
内经厥心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心痛、刺痛、心痛。
阅读:5.9K
楼全善便秘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气血亏虚、虚证。
阅读:5.9K
琼瑶真人背疼臂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背痛、臂痛、耳聋。
阅读: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