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气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呃逆、咳嗽、气喘、胸痛、胸胁满闷、呼吸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部病证、胸膜炎。
来源: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为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阅读:6.6K
甲乙热病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病、暴泻、热厥、热邪、腹胀、无汗、心痛、掌色青。
阅读:6.6K
楼全善筋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筋痹、风寒、湿邪。
阅读:6.6K
景岳噎膈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噎膈、气噎。
阅读:6.6K
吴亦鼎白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白浊、肾虚、尿淋。
阅读:6.6K
大都
小结:【穴名来源】大,巨大;都,集聚。穴在大趾起始部,为经气所聚之处。
【精准定位】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泄热止痛,健脾和中。
【主治】腹胀,腹痛,胃痛,便秘,小儿惊厥。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指甲掐按大都,至局部酸胀。灸法:艾条灸5~10 分钟。
阅读:6.6K
王肯堂癃闭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伤寒、腹胀、水肿、小便不利。
阅读:6.6K
胃十二指肠溃疡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胃不和、火郁。
阅读:6.6K
阴包
小结:【穴名来源】阴,阴阳之阴,内为阴;包,通“胞”字,在此指子宫。穴在大腿内侧,主治子宫疾病。
【精准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功能】利尿通淋,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腰骶痛引小腹等。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阴包,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6.6K
风湿线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风湿、肩周炎、疼痛。
临床应用:本穴是用于诊断风湿性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定穴。凡患风湿病,全身游走性关节炎疼痛,此穴大都呈现阳性反应。在耳舟处若耳穴电测均呈线状阳性反应,则表示风湿病。若风湿线上1/2处呈现强阳性反应点,则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若风湿线下1/2处呈强阳性反应,则表示风湿性关节炎。
阅读:6.6K
漏谷
小结:【穴名来源】漏,穴窍;谷,山谷。穴居胫骨后缘山谷样凹陷中。
【精准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能】健脾和胃,利尿除湿。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阳痿,下肢神经痛或瘫痪。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漏谷,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6.6K
王执中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风、耳痛。
阅读:6.6K
昆仑
小结:【穴名来源】昆仑,山名;外踝高突如山,故比作昆仑,穴在其后。
【精准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舒筋活络,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腰骶疼痛,脚跟肿痛,难产,疟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曲食指,用指关节揉压昆仑,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6.6K
千金目眩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眩、目突、视力模糊。
阅读:6.6K
养心固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鸣、梦遗、目眩、睡眠不安、头晕、心肾不交、脉细数、舌质红、苔少、头昏、补益心肾。
各家论述:心肾不交,阴虚火动,精关不固。
心俞:清泻君火。
泻神门:宁心安神。志室:补肾固精。
中极:《针灸甲乙经》中“丈夫失精中极主之”,中极又能清泄肾火;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会,能益阴以和阳,平衡阴阳。
阅读:6.6K
列缺
小结:【穴名来源】列,排列,缺,凹陷,古代称闪电和天际裂缝为列缺。手太阴脉从这里别走手阳明脉。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凹陷处,如天际之裂缝。
【精准定位】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功能】祛风散邪,通调任脉。
【主治】咳嗽,气喘,偏头痛,颈椎病,咽喉痛,手腕无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经常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6.6K
臑俞
小结:【穴名来源】臑,上臂肌肉隆起处;俞;腧穴。穴在臑部,为经气输注之处。
【精准定位】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功能】舒筋活络,消肿化痰。
【主治】肩臂酸痛无力,肩肿,颈项瘰疬。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臑俞,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6.6K
廖润鸿厥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头痛、筋挛、肾厥、不能卧、惊恐、头痛。
阅读:6.6K
甲乙目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痛、难睁。
阅读:6.6K
杜思敬鼻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血色鲜红。
阅读:6.6K
景岳虚劳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下元痼冷。
阅读:6.6K
刘氏治咳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脾阳不振、痰浊闭肺。
阅读:6.6K
大全喉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风、喉闭、发热。
阅读:6.6K
琼瑶真人腹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脾虚不运、水肿、小便不利。
阅读:6.6K
中风针灸方·第十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肝亢、脑溢血、阴虚、高血压。
阅读:6.6K
李守先脚弱无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软、无力、痿软。
阅读:6.6K
行间
小结:【穴名来源】行,运行;间,中间。穴在第1、2跖趾关节间,经气行于其间。
【精准定位】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平肝潜阳,泻热安神,凉血止血。
【主治】头痛,遗精,阳痿,外阴瘙痒。痛经,闭经。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甲掐按行间,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6.6K
内经热病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病、汗出。
阅读:6.6K
徐彬治痿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热邪、伤津、小儿麻痹症、阴虚内热。
阅读:6.6K
楼全善喘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喘病、脾气虚证、咳痰、气喘。
阅读:6.6K
脊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便血、腹泻、腹胀、食欲不振、腰脊强痛、肠胃痉挛、肠炎、癫痫、肝炎、感冒、黄疸、脊椎骨质增生、痢疾、脱肛、胃肠病、胃肠功能紊乱、胃炎、小儿疳积、痔疮。
来源: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
阅读:6.6K
落枕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落枕、风寒。
阅读:6.6K
咽喉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口腔炎、慢性咽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肿、咳嗽、声音嘶哑、痰鸣、咽中异物感。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专于清宣通利,故有清热散风,宣肺祛痰、通络利咽之功。
阅读:6.6K
合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半身不遂、鼻衄、闭经、臂痛、抽搐、多汗、恶寒、耳聋、发热、发热恶寒、肩痛、咳嗽、口眼㖞斜、麻木、目赤肿痛、难产、呕吐、失音、头痛、外感、无汗、眩晕、牙痛、面浮、皮肤瘙痒、身热、手指胀痛、脘腹痛、牙关紧闭、咽喉肿痛、鼻渊、便秘、丹毒、癫狂、癫痫、疔疮、妇科病、痢疾、面部病证、脑病、疟疾、热病、痛经、五官病证、小儿惊风、瘾疹、痄腮。
来源:在第1、2掌骨之间,第1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始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阅读:6.6K
癫狂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狂、精神分裂症、狂躁。
阅读:6.6K
腘窝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膝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阳,专于行气通利故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用。
阅读:6.6K
廖润鸿喘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喘逆、伸欠。
阅读:6.6K
千金哮喘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不能言、短气、呼吸困难。
阅读:6.6K
和解少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干呕、食欲不振、往来寒热、微热、胁下痞硬、心烦、心下悸、胸胁苦满、不能食、口渴、脉沉紧、呕恶、小便不利、和解少阳。
各家论述:少阳病证为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食为特征。少阳病或来自太阳;或起病即为少阳病的,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经证为邪气侵入少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阳陵泉:始出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又名阳之陵泉(《灵枢·本输》)、阳陵(《神应经》)。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胆之下合穴和八会穴之——筋之会穴。具有疏肝利胆、清利湿热、强健腰膝、通络止痛之功效。
外关、足临泣:依据外关和足临泣穴同属于八脉交会穴。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输穴,同时又与带脉经气相通,且胆经为多气之经,“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方取本穴具有补益带脉之气血的作用。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与足少阳胆经皆为少阳经脉,具有“同气相求”的作用且又与阳维脉相通,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诸阳经的作用。
胆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胆之背俞穴,胆腑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与阳陵泉同用可疏肝理气和胃。
丘墟:足少阳胆经原穴,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配伍胆俞、阳陵泉,有疏肝利胆、清肝明目之功。
风池:阳维主阳主表,足少阳、阳维会穴风池疏解表邪,止头痛祛寒热。
阅读:6.6K
谢锡亮治肝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肝炎、恶心、乏力、食少、食欲不振、头晕。
阅读:6.6K
王执中寒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热、外感。
阅读:6.6K
李学川脚气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干脚气、踝关节痛、膝痛、趾痛。
阅读: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