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大成痫证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抽搐、黑蒙、叫呼、手足痉挛。
阅读:7.1K
叶茶山脚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湿脚气、湿热。
阅读:7.1K
千金足不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趾麻木。
阅读:7.1K
大全小儿慢脾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脾风、口吐白沫、手足抽搐、直视。
阅读:7.1K
神堂
小结:【穴名来源】神,神灵;堂,殿堂。心藏神,神指心,穴在心俞外侧,如心神所居之殿堂。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宁心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闷,失眠,健忘,梦遗,盗汗。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点按神堂,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灸法:艾条灸20~30分钟。
阅读:7.1K
千金寒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疟、伏寒。
阅读:7.1K
尾穷骨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便秘、急性腰扭伤、淋病、神经痛、腰背、痔疮、俯仰不利、肛门痉挛、尿闭、腰骶痛、腰痛。
来源: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臀筋膜、臀大肌。皮肤由第4、5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分布。臀大肌由臀下神经和动脉支配和营养。尾骨背面腱膜发达,并很坚韧。
阅读:7.1K
减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大便秘结、肥胖、实热、消谷善饥、小便短赤、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减肥。
各家论述:脾胃乃升降之枢,与消化功能、能量、水盐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患者中,胃肠实热型最为常见。其病机主要是素体阳盛体质,又加之饮食不节,贪食过多的肥甘厚味,实热积于胃肠,胃肠功能失调。故刺激耳部穴位内分泌、胃、三焦、小肠、脾、肾调节肠胃的功能,消除肥胖。
阅读:7.1K
少府
小结:【穴名来源】少,幼小;府,处所,为脉气所溜之处。
【精准定位】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
【功能】清心泻火,理气活络。
【主治】心悸,胸痛,善惊,掌心发热,手小指拘挛,臂神经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按压3~5分钟,致局部胀痛向肘部或小指放散。灸法:灸5~7分钟。
阅读:7.1K
侠溪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股痛、惊悸、目赤肿痛、腮肿、头痛、膝痛、胁痛、眩晕、眦赤、胸胁痛、眦痛、足肿痛、面部病证、脑病、疟疾、热病、乳痈、痛证、五官病证。
来源: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侧神经。
阅读:7.1K
千金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风、恶风、汗出、目眩。
阅读:7.1K
王执中鼻衄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鼻鼽、呼吸困难。
阅读:7.1K
大全五脏结热吐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脏腑积热、吐血。
阅读:7.1K
张涛清治眼睑下垂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睑下垂、眼睑下垂。
阅读:7.1K
光明
小结:【穴名来源】光明,即明亮的意思。穴属胆经,主治眼病,使之重见光明。
【精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能】疏肝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目痛,夜盲,白内障,乳房胀痛,腿膝酸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光明,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7.1K
人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高血压、气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来源: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为颈动脉小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阅读:7.1K
泄泻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胃肠炎。
阅读:7.1K
阑尾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湿热。
阅读:7.1K
大全水肿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水肿、浮肿、胀满。
阅读:7.1K
大全重舌肿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重舌、舌肿胀、不能言。
阅读:7.1K
肘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麻木、活动不利、上肢沉重、疼痛、运动障碍、肘部病证。
各家论述:肘外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肘内部则为手三阴经为主,由于急性扭伤、局部撞伤或反复做前臂旋转、用力伸腕的动作,以及反复摩擦等机械刺激过度,引起肘部局部的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筋脉失养,拘急疼痛而不用。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故以阳明经穴为主,曲池、手三里、合谷均为手阳明经穴,其中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曲池位于肘部局部,手三里为近肘部之腧穴,合谷为远端穴,三穴相配,可疏调阳明经气,通行肘部之经络气血,散瘀导滞。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阳维主一身之表”,用之可疏调少阳经气,能缓解肘部之拘急疼痛,助曲池加强通络散结之功。
阅读:7.1K
姚寅生腹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脉、气滞、血虚、隐痛。
阅读:7.1K
曲垣
小结:【穴名来源】曲,弯曲;垣,短墙。肩胛冈弯曲如墙,穴在其处。
【精准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功能】舒筋活络,散风止痛。
【主治】肩胛拘挛疼痛,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咳嗽等。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曲垣,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7.1K
关节扭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关节扭伤、肩痛、扭伤。
阅读:7.1K
腰剧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湿热、剧痛、髋痛、灼热。
阅读:7.1K
心脾两虚阳痿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色无华、纳差、睡眠不安、阳痿、自汗、精神不振、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心脾两虚阳痿、心悸。
阅读:7.1K
廖润鸿鼻衄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汗出。
阅读:7.1K
王执中泄泻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洞泄、食入不化。
阅读:7.1K
彭氏治面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面痛、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
阅读:7.1K
肖福庵目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眩、头晕。
阅读:7.1K
滋肺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盗汗、干咳、喉痛、咳嗽、口干、气喘、颧红、声音嘶哑、痰黏、痰少、痰中带血、午后潮热、消瘦、咽干、咯血、咳吐不利、脉细数、舌津少、舌质红、苔薄黄、苔无、无痰、五心烦热、滋补肺阴、肺痨。
各家论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职司清肃。肺阴不足,虚热内生,以致肺热叶焦,失于清肃。气逆于上故咳嗽,因无痰饮停肺,故咳而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咯出。若虚火灼伤肺络,则见咯血或痰中带血。肺阴不足,咽喉失润,以致咽喉隐痛或声音嘶哑。阴虚阳无所制,虚火内生,故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则盗汗。虚火上炎,则两颧发红。舌脉皆为阴虚内热之象。肺俞:《医宗金鉴·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肺俞内伤嗽吐红,兼灸肺痿与肺痈、小儿龟背亦堪灸,肺气舒通背自平。”肺俞乃调补肺脏之要穴,有滋阴润肺、宣肺止咳之功。膏肓:《类经图翼·经络》曰:“主治百病,无所不疗,虚羸瘦损,五劳七伤诸病,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可灸二七至七七壮。”膏肓是主治诸虚百损、脏腑功能低下的要穴,尤其有理肺补虚,滋补肺阴之效。膏肓与肺俞皆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当久病不愈而表现出身体羸弱的状态时,最适宜取用此二穴施灸。可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而获得强壮之功效。在《外台秘要·灸骨蒸方一十七首》中,有关于在本穴运用拔罐法以治疗肺痨的记载:“患殗碟等病必瘦……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剱,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简,笼墨点处,按之良久……又煮筒子重角之……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为土,乃手太阴肺经(金经)之母穴,虚者补其母,故取之。《针灸甲乙经·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云:“……数欠,喘不得息……太渊主之。”太溪: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肺、肾的关系为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且又有金水相生之五行关系。故肺阴虚者,取太溪穴以滋阴降火,清肺润燥。与太渊穴同用,可增强滋阴润肺的功效。
阅读:7.1K
阮少南治痿证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筋脉失养、神经根炎、血虚、阳衰。
阅读:7.1K
圣济耳气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耳病。
阅读:7.1K
大成无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无乳、乳汁不行。
阅读:7.1K
通天
小结:【穴名来源】通,通达;天,天空。上为天,穴在头部,上通巅顶。
【精准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0寸,旁开 1.5寸处。
【功能】宣肺利鼻,散风清热。
【主治】头痛,头重。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通天,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7.1K
王国瑞口吐清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泛吐清水、冷气攻冲、饮食不下。
阅读:7.1K
卒中恶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脑卒中、厥证、错乱、气血两虚、心腹痛、胸闷。
阅读:7.1K
楼全善头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太阳头痛、头风。
阅读:7.1K
气阴两虚消渴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色黧黑、尿多、尿频、畏寒、消瘦、阳痿、月经不调、多饮、耳轮干枯、脉沉细、脉无力、舌质淡、苔白、腰膝酸软、气阴亏虚消渴、膏淋。
阅读:7.1K
关氏治面肌痉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肌痉挛、阳明经证、筋急、痉挛。
阅读:7.1K
千金暴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暴聋、火证。
阅读:7.1K
景岳肾积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肾积、奔豚。
阅读: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