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小指尖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百日咳、睾丸炎、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㿗疝、哮喘、消渴、支气管炎。
来源: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指腱鞘及指深层肌腱、远节指骨粗隆。皮肤由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
阅读:1.9K
杨敬斋气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气痛、气滞、胸痛。
阅读:1.9K
肖福庵感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感冒、伤寒、恶寒、无汗。
阅读:1.9K
楼全善单蛊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气喘。
阅读:1.9K
吴亦鼎胸满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闷、肺气上逆、疼痛。
阅读:1.9K
三叉神经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三叉神经痛、风寒。
阅读:1.9K
血晕厥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晕、晕厥、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不知人事、拒按、口噤、脉弦涩、少腹痛、神昏、心下痞满。
阅读:1.9K
景岳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风。
阅读:1.9K
肖福庵四肢厥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四肢厥逆、脾肾阳虚、面色㿠白。
阅读:1.9K
发热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发热、阳明经证、大汗、口渴。
阅读:1.9K
大全瘿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瘿气、筋瘿、气瘿、肉瘿、石瘿、五瘿、血瘿。
阅读:1.9K
太少并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少阳合病、结胸、头痛、项强、心下痞硬、眩晕。
阅读:1.9K
健脾养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多梦、乏力、腹胀、健忘、气短、舌质嫩、失眠、食欲不振、头晕、萎黄、余沥不尽、怔忡、自汗、动辄加重、经色淡红、经少、倦怠、脉细弱、面色淡白、尿淋、皮下出血、舌质淡、补益心脾、心悸。
各家论述:心属火,脾属土,二者为母子关系,故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可影响脾之运化、统血的功能,使化源不足而呈心脾两虚之候,此属母病及子。若脾虚化源不足,心失血养亦可呈心脾两虚之候,此属子盗母气。心脾气血不足之证,必备心血虚或心气不足和脾气虚两种见证。心主神明、主血脉,心气不足或心血不足均可使心神失养,从而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头目失养则眩晕。脾主运化、主统血,如脾虚运化失职,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虚不能统血,可见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淡嫩为血虚之候。自汗气短为气虚之征。而倦怠乏力,脉细弱,气虚、血虚均可见之。心俞、脾俞:分别为心、脾脏之气输注之处,二穴相配,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足三里、三阴交:二穴可健脾益胃、补气生血。神门:心经原穴,与三阴交配用,一心一脾,健脾养心,安神定志。
阅读:1.9K
太阳病针灸方·第二十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表证、伤阳、水饮凌心、太阳误下、心悸、脉微、身重。
阅读:1.9K
王执中风痹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痹、麻木。
阅读:1.9K
热痹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发热、心烦、恶热、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口渴、脉滑数、舌质红、苔黄、喜冷、夜间加重、肢节痛、肿痛、热痹。
阅读:1.9K
普济喉鸣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鸣、喘息、气短、胸闷。
阅读:1.9K
杜思敬伤寒胃中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胃热。
阅读:1.9K
刮痧治缓解期哮喘
小结:本刮痧法可用于:哮喘。
备注:补刮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段、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天突至膻中段、肺经尺泽至太渊段、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肾经阴谷至太溪段,可扶助正气,补益肺脾肾三脏;补刮胸部两侧、角揉膻中,可理气化痰平喘。配肺俞、膏肓理气补肺;配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配肾俞、志室补肾摄纳平喘。
阅读:1.9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太阳表实、太阳伤寒。
阅读:1.9K
楼全善历节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历节风、白虎历节风、痛风。
阅读:1.9K
楼全善黄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伤寒、饮食不节。
阅读:1.9K
王执中便秘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大便秘涩。
阅读:1.9K
普济汗不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无汗、心阴虚证、汗出不彻、心烦。
阅读:1.9K
坐骨神经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坐骨神经痛、牙痛。
阅读:1.9K
足五里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股痛、嗜卧、胸闷气短、遗尿、阴囊湿疹、阴挺、睾丸肿痛、倦怠、少腹痛、少腹胀痛、四肢倦怠、小便不利、小便不通、颈淋巴结核、瘰疬、尿潴留。
来源:有长收肌、短收肌;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深支。
阅读:1.9K
坐骨神经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便秘、神经性皮炎、神经炎、小儿麻痹症、腰椎间盘突出、银屑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下肢痿软、腰背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阳,专于行气通利故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用。
阅读:1.9K
复溜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肠鸣、盗汗、多汗、腹泻、腹胀、津失输布、水肿、无汗、下肢痿痹、泄泻、自汗、腿肿、腰脊强痛、足痿、睾丸炎、汗证、脚气、尿路感染、肾炎、胃肠病。
来源: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的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阅读:1.9K
胁剧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气滞血瘀。
阅读:1.9K
陆氏治癃闭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尿急。
阅读:1.9K
琼瑶真人咳嗽呕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呕吐、便秘、脾肺气虚、大便艰难。
阅读:1.9K
天中附院治癥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癥瘕、子宫肌瘤。
阅读:1.9K
大成内痔便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内痔、便血、反复、痔、忿怒、饮食不节。
阅读:1.9K
千金咽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咽肿、气滞、不能言。
阅读: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