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气血亏虚闭经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闭经、便溏、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神疲、头晕目眩、萎黄、月经后期、怔忡、经少、口唇色淡、脉无力、脉细缓、脉细弱、纳少、舌质淡、苔少、肢软、气血两虚闭经、心悸。
阅读:3.8K
普济头痛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偏头痛、目眩、头晕。
阅读:3.8K
大全宫冷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宫寒、不孕。
阅读:3.8K
便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热迫大肠、鲜红、大便不畅、肛门肿痛、下血。
阅读:3.8K
欲作奔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奔豚、太阳病、发汗太过、脐下悸动。
阅读:3.8K
肖福庵胎衣不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衣不下。
阅读:3.8K
廖润鸿咳嗽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无汗。
阅读:3.7K
大成迎风冷泪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迎风冷泪、秽气、阴阳交、房事不节、目赤、目痛、气上冲、醉酒当风。
阅读:3.7K
内经阴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痹、肾虚、大便艰难、腹胀、骨痛、肩背痛、颈痛、眩晕、腰痛。
阅读:3.7K
王执中肘背痕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肘痛、背痛、经络不通、臂痛、挛急、上肢酸痛。
阅读:3.7K
王执中耳聋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耳鸣。
阅读:3.7K
散寒解表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塞、鼻痒、恶寒发热、发热、风寒表证、喷嚏、声重、痰稀、无汗、恶寒重、脉浮紧、苔薄白、肢体酸楚、疏风散寒解表。
各家论述: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阳主表,以针刺之,可祛风散邪而止头痛,《胜玉歌》:“头风头痛灸风池。”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在人体上部,为风邪入侵的门户,太阳主一身之表,督脉主一身之阳,加灸或者拔罐可解表祛风散寒;肺合皮毛,寒邪束表,取肺经络穴列缺宣肺气,《玉龙歌》:“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太阴、阳明为表里,取阳明原穴合谷能补能泻,既可通达大肠与肺之表里二经,故可治肺部疾患,还因其为阳经的原穴,具有轻清走表的特点,可通经活络、宣泄气分之热。全方祛邪发汗解表。
阅读:3.7K
楼全善霍乱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转筋。
阅读:3.7K
王执中喉痹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痹、咽喉肿痛。
阅读:3.7K
吴亦鼎吐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肺痨。
阅读:3.7K
王国瑞膝痛无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膝痛、膝无力。
阅读:3.7K
委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痛、下肢痿痹、遗尿、急暴、小便不利、腰背痛、暴吐、暴泻、丹毒、急性胃肠炎、急性腰扭伤、下肢病证、瘾疹、中暑。
来源: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分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阅读:3.7K
阑尾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下肢麻痹、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阑尾炎、慢性肠炎、慢性阑尾炎、瘫痪、消化不良。
来源:在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中。穴区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经过,并有腓深神经肌支、胫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
阅读:3.7K
姚寅生便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
阅读:3.7K
肖福庵小儿赤游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赤白游风、血毒。
阅读:3.7K
乳汁不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缺乳、情绪不稳、食少、食欲减退、体虚。
阅读:3.7K
叶茶山慢惊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惊风、小儿慢惊风。
阅读:3.7K
廖润鸿转筋无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转筋、无汗、挛急。
阅读:3.7K
吴亦鼎寒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疟、风邪、伏寒、重感复。
阅读:3.7K
大成便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肛门灼热。
阅读:3.7K
风门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发热、咳嗽、头痛、外感、项强、胸背痛、鼻炎、肺炎、感冒、肩部扭挫伤、支气管炎。
来源: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2、3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阅读:3.7K
王执中疟多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证、汗多、疟疾、出汗过多。
阅读:3.7K
口禾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鼻塞、口噤、口眼㖞斜、流清涕、息肉、口舌歪斜、面肌痉挛、嗅觉下降、牙关紧闭、鼻出血、鼻疮、鼻鼽、鼻息肉、鼻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
来源:在上颌骨犬齿窝部,提上唇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与三叉神经第2支下支的吻合丛。
阅读: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