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煤气中毒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阅读:4.3K

景岳脚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

阅读:4.3K

承扶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股痛、臀痛、下肢瘫痪、腰痛、大便艰难、腰骶痛、腰骶椎病、痔、痔疮、坐骨神经痛。 来源: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阅读:4.3K

琼瑶真人白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白浊。

阅读:4.3K

李学川疝气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奔豚。

阅读:4.3K

痰浊阻肺哮喘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心、口淡、纳呆、呕吐、舌不知味、痰白、痰多、喉中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涎、痰浊阻肺哮喘、喘咳。

阅读:4.3K

肖福庵霍乱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吐泻。

阅读:4.3K

普济臌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脾失健运、湿滞中焦。

阅读:4.3K

姚寅生疟疾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风寒。

阅读:4.3K

吴亦鼎伤寒口干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口干、发热、烦躁。

阅读:4.3K

屏间前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鼻咽炎、虹膜睫状体炎、红眼病、假性近视、口腔炎、青光眼、上颌窦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眼病、麦粒肿。 各家论述:穴性属阴,故能养精血,明眼目。可益肝,利脾,明目等。

阅读:4.3K

阴交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恶露不绝、腹痛、睾痛、水肿、外阴潮湿、泄泻、血崩、阴汗、阴痒、月经不调、脐腹冷痛、小便不利、小便困难、奔豚、崩漏、鼻出血、肠炎、妇科病、前列腺炎、疝气、子宫内膜炎。 来源: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

阅读:4.3K

千金心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

阅读:4.3K

曲池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半身不遂、臂痛、臂肿、瘛疭、耳鸣、耳痛、腹痛、甲状腺肿、肩痛、颈肿、咳嗽、麦粒肿、目赤、目赤肿痛、目痛、皮肤干燥、热证、善惊、水肿、头痛、胃肠道绞痛、心烦、眩晕、牙痛、余热未尽、月经不调、肘关节痛、目暗、屈伸不利、上肢不遂、上肢挛急、上肢无力、吐泻、咽喉肿痛、腰背痛、臂痹、扁桃体炎、便秘、丹毒、癫狂、肺炎、高血压病、过敏性疾病、肩周炎、疥疮、痢疾、流行性感冒、瘰疬、脑血管疾病、疟疾、皮肤病、缺乳、热病、乳腺炎、伤寒、湿疹、胃肠病、五官病证、哮喘、消渴、咽喉炎、瘾疹、瘿气。 来源: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阅读:4.3K

肖福庵舌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舌病、阳强、舌纵。

阅读:4.3K

叶茶山伤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少阴病。

阅读:4.3K

太阳病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湿热、呕吐。

阅读:4.3K

肖福庵手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颤、不能握。

阅读:4.3K

袁九棱治腹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阅读:4.3K

吴亦鼎呕吐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寒证、急暴、呕逆、畏寒、喜温。

阅读:4.3K

寒邪犯胃胃脘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不渴、恶寒、口淡、得热痛减、急暴、脉弦紧、热饮、舌质淡、苔薄白、喜温、遇冷加重、寒邪犯胃胃痛、胃痛。

阅读:4.3K

千金头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目痛。

阅读:4.3K

大成胸胁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胀、胁胀、腹胀。

阅读:4.3K

王执中目上不识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两目上视、不知人事、中风病。

阅读:4.3K

王执中风劳腰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劳、腰痛。

阅读:4.3K

王执中带下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带下病。

阅读:4.3K

廖润鸿双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蛾。

阅读:4.3K

中风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风中经络、口眼㖞斜。

阅读:4.3K

鼻渊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渊。 各家论述:《针灸大全》​:​“鼻流涕臭,名曰鼻渊,曲差二穴、上星一穴、百会一穴、风门二穴、迎香二穴。​”曲差、风门:太阳主一身之表,故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曲差、风门,以解表祛邪。上星、百会:属督脉,督脉“上颠,循额,至鼻柱”​,可补气祛邪。迎香:位于鼻旁,属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里,可宣肺气、通鼻窍。

阅读:4.3K

胃脘下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痛、咳嗽、胸胁痛、糖尿病、胃痛、胃炎、消渴、胰腺炎。 来源:在斜方肌、背阔肌中。穴区浅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肋间后动脉分布。

阅读:4.3K

肖氏治阳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阳痿、肾阳虚证、心脾两虚。

阅读:4.3K

大全胃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疟、胃气虚证、饥不欲食。

阅读:4.3K

吴亦鼎黄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脾虚湿盛、湿阻中焦、面目发黄、尿黄。

阅读:4.3K

千金眩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眩晕、头痛、头眩。

阅读:4.3K

心悸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悸、室上性心动过速。

阅读:4.3K

和中降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和胃降逆。 各家论述:胃气以降为顺,若因饮食寒温不适,或气郁痰阻,致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中脘、足三里: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腑病取合穴,二穴募合配伍,可和胃降逆。内关、膈俞:内关穴络于手少阳三焦经、通于阴维脉,取之可宽胸理气、和胃;膈俞通于横膈,有利膈止逆之功,二穴配伍,则疏利胸膈、和胃降逆之功尤著。翳风:西为中用,治呃逆之经验穴。

阅读:4.3K

章门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肠鸣、腹痛、腹泻、腹胀、肝肿、高血压、呕吐、脾肿、痞块、气短、胁痛、泄泻、胸闷、烦热、胸胁痛、腰脊酸痛、肢倦、肠炎、腹膜炎、肝炎、黄疸、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小儿疳积。 来源: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10、11肋间神经;深部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阅读:4.3K

千金目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瞑。

阅读:4.3K

尿潴留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

阅读:4.3K

甲乙马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马刀。

阅读:4.3K

王执中面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面肿、风寒外袭、流清涕、失嗅。

阅读:4.3K

王国瑞项强耳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项强、耳痛、转侧不利。

阅读:4.3K

腰扭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扭伤、急性腰扭伤。

阅读:4.3K

姚寅生哮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病、喘病、虚哮。

阅读:4.3K

大全目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翳、目涩、难睁。

阅读:4.3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