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王执中咽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咽肿、肾阴虚证、咽喉肿痛。
阅读:5.8K
哑门
小结:【穴名来源】哑,音哑;门,门户。此穴深刺可以致哑,也可治哑。
【精准定位】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开喑通窍,清心宁志。
【主治】声音嘶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癫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按哑门。灸法:艾条温和灸3~5分钟。
阅读:5.8K
王执中鼻塞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塞、牙痛。
阅读:5.8K
足窍阴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胆火、多梦、耳聋、耳鸣、目赤肿痛、目眩、头痛、胸胁痛、足肿痛、不寐、高血压病、喉痹、急性结膜炎、肋间神经痛、面部病证、脑病、偏头痛、热病、神经性耳聋、神经性头痛、五官病证、胸膜炎。
来源:有趾背侧动、静脉,趾跖侧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阅读:5.8K
王执中悲愁恍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忧愁、悲泣、恍惚、心气虚证、睡眠不安、心神不宁。
阅读:5.8K
贺普仁治肩凝症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肩凝、肩周炎、湿。
阅读:5.8K
任守中治小儿脱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脱肛。
阅读:5.8K
李学川疟疾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渴。
阅读:5.8K
金门
小结:【穴名来源】金,金银之金,在此指阳维脉;门,门户。穴属足太阳经,又是阳维脉所生之处,故喻为进入阳维脉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足背,外踝前缘直下,第5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
【功能】通经活络,清脑安神。
【主治】牙痛,肩背痛,腰膝酸痛,下肢麻木,外踝红肿,足部扭伤。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甲掐按金门,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7K
李学川胞衣不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衣不下。
阅读:5.8K
气火上逆高眼压症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嗳气、高眼压、口苦、胸闷、咽干、脉弦数、呕恶、舌质红、苔黄、头目胀痛、气火上逆高眼压症。
阅读:5.7K
大成伤寒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阳证阴脉]、脉微细。
阅读:5.8K
肓俞
小结:【穴名来源】肓,盲膜;俞,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
【精准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功能】通便止泻,理气止痛。
【主治】腹痛绕脐,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从上往下推按肓俞,以局部酸麻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8K
缺盆
小结:【穴名来源】缺,凹陷;盆,器物名称。缺盆,指锁骨上窝,穴在其中,故名。
【精准定位】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宽胸利膈,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肩痛。上肢麻痹,腰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缺盆,以局部酸胀,并向上臂放散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5.7K
大全黄疸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脾虚湿盛、面目发黄、四肢浮肿。
阅读:5.8K
千金癫疾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气肿。
阅读:5.8K
腰奇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失眠、头痛、便秘、癫痫。
来源:在棘上韧带中。穴区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和骶中动脉分布;再深可进入骶管裂孔。
阅读:5.7K
普济牙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痛、阳明实证。
阅读:5.8K
廖润鸿呕吐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外邪侵袭、寒热。
阅读:5.7K
千金石水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石水、腹水。
阅读:5.7K
赵玉青治着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着痹、风湿性关节炎、活动不利、膝关节肿。
阅读:5.7K
李学川胃脘停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痰停于胃、泛吐清水。
阅读:5.7K
姚寅生石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石淋、尿结石、尿断、尿涩、少腹拘急、少腹痛、小便困难、腰酸痛。
阅读:5.7K
理肺化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煽、大便秘结、发热、寒痰阻肺、喉鸣、咳喘、气喘、气粗、痰白、痰稠、痰多、痰黄、痰热互结、畏寒、哮鸣、小便短赤、胸闷、喉中痰鸣、口渴、脉滑、脉滑数、脉濡缓、舌质淡、舌质红、苔白滑、苔白腻、苔黄腻、肢冷、宣肺化痰。
各家论述:肺主宣发与肃降,肺的宣降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肺在水液代谢平衡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若外邪内侵,宣降失调,津液不能布化而为痰,痰邪内阻,停留于肺,故痰多,咳喘。若阻遏于肺,壅塞肺气,则胸闷。痰火互结,随气上逆则咳痰黄稠且量多,或喉中痰鸣。痰热壅盛,气逆上冲,故气喘息粗,甚则鼻翼扇动。热邪散发于外,则发热。热邪伤津,故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脉数为痰热内盛之象。寒痰阻肺,则咳痰清稀,易咯出。痰饮停聚于肺,肺气不利,故胸闷。痰气搏结,壅塞气道,则喉间有哮鸣声。寒凝则阳气被遏,故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沉之征为寒饮痰浊内停所致。肺俞:为治疗肺脏各种病证之要穴。膻中、天突:膻中穴是气之会穴,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行津化痰之功。天突穴为宣肺降逆、止咳平喘的有效穴,擅治肺气壅塞、气逆不降之证。二穴与肺俞前后配伍,则降气宣肺、化痰平喘之效宏。丰隆:可健脾运湿化痰,为治痰之要穴。尺泽:与膻中、天突合用,可宣泄肺气、止咳平喘。
阅读:5.7K
胃火牙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大便秘结、口气臭、腮肿、头痛、牙龈红肿、牙痛、脉洪数、苔黄腻、胃火燔龈牙痛。
阅读:5.7K
肖福庵鼻渊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渊、肺胃热盛、鼻塞、牙痛。
阅读:5.7K
千金胃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病、寒热往来、积聚、呕逆、少气、瘦弱、小便不利、心腹胀、腰背痛、饮食不消。
阅读:5.7K
廖润鸿手臂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上肢病证、手颤。
阅读:5.7K
大成面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面肿、齿槽风、流行性腮腺炎、面疮、腮肿痛。
阅读:5.7K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骨擦音、肌肉萎缩、肩痛、压痛、活动不利、积液、肩酸、肩胀痛、劳累加重、夜间加重、遇冷加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来源:1.外伤
经常用力做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或长期从事举重、提重、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反复地受到摩擦、牵引、挤压等损伤刺激,使肌腱和腱鞘发生充血渗出、水肿、增厚、粘连等损伤性炎症反应。如病程迁延日久,肌腱发生变性,腱鞘增厚,腱内积液不能迅速吸收,产生纤维性渗出而使肌腱和腱鞘发生粘连,形成狭窄性腱鞘炎。
2.解剖结构异常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细长,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经肩关节上方关节囊内,至狭窄的结节间沟,肌腱自起点到肌腹之间经过一段曲折径路,在肩关节环转、旋前、旋后、外展、后伸时,肌腱受到不间断的牵拉、摩擦,易受损伤而导致肌腱腱鞘炎。
3.筋骨退变
当肩外展外旋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结节间沟鞘内滑动幅度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筋骨组织逐渐发生退变,使结节间沟槽内粗糙、变窄,肌腱腱鞘弹性、光泽减退,变粗,增厚,从而影响肌腱在鞘内的滑动,加剧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逐渐导致肌腱腱鞘炎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肩前部为手太阴经筋、络筋所聚,凡扭捩撞挫,伤及肩髃;或慢性积劳,致使血瘀凝聚,气滞不通而为肿痛;或风寒湿邪客于肩髃之筋,寒主收引,湿性重着,气血痹阻,筋失濡养,筋挛拘急,发为本病。
阅读:5.7K
大成面瘫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瘫、外邪侵袭、中风病、口眼㖞斜。
阅读:5.7K
肖福庵偏正头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剧痛、头痛。
阅读:5.7K
少阴病针灸方·第九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少阴病、水停、阳虚、腹痛、手足沉重、四肢痛、下利、小便不利。
阅读:5.7K
风眩卒仆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眩、昏厥、厥证、气逆、气陷、清阳不升、不知人事、恶心、汗出、黑蒙、后遗症、昏仆、口眼㖞斜、呕吐、心慌、眩晕。
阅读:5.7K
大成纳呆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纳呆、肝气犯胃、食欲不振、易怒。
阅读:5.7K
中枢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胀、寒热、呕吐、食欲不振、腰背痛、肠胃痉挛、肝炎、感冒、黄疸、视神经萎缩、胃痛、胃炎。
来源: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0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0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
阅读:5.7K
杨敬斋闭经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绝经。
阅读:5.7K
风痰入络中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流涎、舌謇、舌强、言语不利、关节酸痛、肌肤麻木、急暴、脉浮数、手足拘挛、手足麻木、苔薄白、风痰中风。
阅读:5.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