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大全头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风、牙痛。

阅读:7.7K

肖福庵五积痞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五积、痞块。

阅读:7.7K

叶茶山疳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疳证。

阅读:7.7K

楼全善短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短气、劳房。

阅读:7.7K

千金哮喘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哮喘、肺热、气上、咳逆、心烦。

阅读:7.7K

跟痛症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跛行、压痛、不能久立、不能久行、劳累加重、麻胀、酸胀、疼痛、喜温、肿胀、足跟痛。 来源:跟痛症的基本病机为因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跟骨结节附着处、跖筋膜、跟骨滑囊、跟骨下脂肪垫等软组织发生充血、炎性水肿等而致跟部疼痛。 1.跟骨下骨刺症 多发生于跟骨底面结节部分的前缘。由于劳动、行走等慢性牵拉,结节止点处的纤维反复微小断裂、修复过程,使断裂处微小出血、钙盐沉着、骨化而形成骨刺,增生的骨质对足跟软组织长期的压迫刺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局部出血、水肿、渗出、组织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代谢产物积聚等,从而形成本病。 2.跖筋膜炎 因长期的职业关系或因扁平足,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反弓,躯体承重力线后移,加重跟骨负荷,跖筋膜处于长期反复的超负荷状态,从而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最终导致跖筋膜炎,加速跟骨骨刺形成。 3.跟骨滑囊炎 外伤、压迫、反复摩擦或邻近关节有炎症等,导致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炎症刺激促进骨刺形成。 4.跟骨下脂肪垫炎 炎症、退变或损伤会降低跟垫厚度或破坏其纤维组织间隔,从而使其压缩性减弱。当突然遭受外力或长时间反复损伤时,脂肪垫发生充血、水肿、增生、肥厚等病理改变,刺激痛觉神经纤维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出现足跟肿痛,造成骨刺形成。 5.肾虚型跟痛症 老年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痿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易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本病。中医学认为,跟底为足太阳经筋所结,因足底着力不当,或用力过度,牵掣经筋损伤,气血瘀滞,筋拘黏结,故肿痛。或年老体弱,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久虚及骨,以致骨赘形成而为骨痹。

阅读:7.7K

千金癫痫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痫、羊痫风。

阅读:7.7K

子和洞泄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洞泄、肠胃寒湿、便稀、肠鸣、腹痛、完谷不化。

阅读:7.7K

廖润鸿不嗜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欲不振、腹胀、食入不化。

阅读:7.7K

膝阳关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膝痛、膝肿、下肢瘫痪、挛急、麻痹、下肢麻木、运动障碍、脚气、精神病、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膝部病证、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来源: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阅读:7.7K

景岳咳嗽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寒痰。

阅读:7.7K

甲乙呕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呕血。

阅读:7.7K

琼瑶真人五般痫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五痫、癫痫。

阅读:7.7K

肖福庵阴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肿、阴茎肿、阴茎灼痛。

阅读:7.6K

温阳补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唇青紫、面色白、面色青紫、气短、气虚、舌质胖、畏寒、胸痹心痛、阳虚、自汗、动辄加重、脉沉弱、脉结代、脉虚弱无力、舌质淡、舌质紫黯、苔白滑、肢冷、温补心阳、心悸。 各家论述: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心主血脉,肺主气,行呼吸。通过宗气的作用,使心与肺在生理上相互支持,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心气虚必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必导致心气虚,故心悸与气短常常并见。气虚则不耐劳作,动则诸症益盛。气不摄津则自汗。心阳虚则生内寒,寒主收引,血行不畅,痹阻于心则胸痹心痛,见于脉则结代,瘀于唇舌,则唇舌紫暗。阳虚则水泛,故亦可见舌质淡舌体胖大、甚则边有齿痕,气虚无以运血养颜,故见面色[插图]白。畏寒肢冷为阳虚的典型症状。气短乏力、面白舌淡又为气虚的典型症状。内关、郄门:同属手厥阴心包经,二穴同经组合,配合补法或温灸可加强温心阳补心气之功。从临床看,凡血脉方面的疾病,心包经的腧穴优于心经腧穴,特别是在“气至病所”方面表现尤为捷速。膻中、心俞:膻中为心包募穴,​《针灸甲乙经》谓:​“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与心俞相伍,前后呼应,从局部治心疾。气海:​《针灸大成》谓之“男子生气之海”​。本穴为元气汇集之地,有补气温阳的双重作用,故心气虚、心阳虚皆可用之。此外,此穴又具有行气之功,气虚则易生郁滞,补气海既可益元补气,又可温通心脉。

阅读:7.7K

脾虚夹湿慢性鼻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鼻塞、便溏、流清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痛、鼻膜色淡、鼻膜肿胀、久病、脉濡、舌质淡、苔白腻、涕稠、涕黏、涕稀、头昏、嗅觉下降、脾虚夹湿慢性鼻炎。

阅读:7.7K

胸乡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嗳气、腹胀、水肿、胸胁胀痛、反胃、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 来源: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阅读:7.6K

玉堂

小结:【穴名来源】玉,玉石,堂,殿堂。玉有贵重之意,穴位所在相当于心脏部位,因其重要,故比之为玉堂。 【精准定位】在胸部,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功能】止咳平喘,理气宽胸,活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短,哮喘,咽喉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玉堂,以局部沉胀为宜。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

阅读:7.7K

聚英脚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风温、流注、湿热、食积。

阅读:7.7K

千金口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气热、口腔溃疡、口干。

阅读:7.6K

扶脾升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下垂、升胃气。 各家论述:胃下垂多因平素体虚,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因禀赋不足,久病耗伤脾胃之气,肌肉消瘦,动则气坠,升清降浊无权所致。取脾俞、足三里,健脾升清;气海为任脉经穴,可温肾健脾,以助脾气升健。天枢为大肠经募穴,可以降浊。胃上穴为经外奇穴,下脘旁开4寸,可助脾胃升运。百会有升提阳气的作用,与诸穴相配,共奏升阳益气、温运脾阳之功。

阅读:7.7K

肾精亏虚眩晕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耳鸣、健忘、精神萎靡、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畏寒、眩晕、脉沉细、脉无力、脉细数、舌质淡、舌质红、四肢不温、苔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肢冷、肾精不足眩晕、遗精。

阅读:7.7K

喉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肿、肺胃积热、实热。

阅读:7.7K

支正

小结:【穴名来源】支,支别;正,正经。小肠经之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行走向心经。 【精准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功能】清热解毒,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手指痛,腰背酸痛,四肢无力,糖尿病。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支正,以局部重胀,可向下放散至手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7.7K

心剧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剧痛、真心痛。

阅读:7.6K

甲乙积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拒按、舌质紫黯、疼痛、心下痞。

阅读:7.6K

口禾髎

小结:【穴名来源】口,口部;髎,骨隙。穴在口旁骨隙中。 【精准定位】在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缘直下。 【功能】祛风开窍。 【主治】鼻塞流涕,流鼻血,面瘫,面肌痉挛,腮腺炎。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7.6K

清热明目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肿痛、清热明目。 各家论述:郁热上扰、感受时邪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太阳、耳尖:点刺放血,清热泻火。行间:目为肝之窍。行间为肝经荥穴,擅清肝经郁热。风池:散风明目,治目疾之常用穴。

阅读:7.6K

大成吐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食、反胃、脾失健运。

阅读:7.6K

脱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脱发。

阅读:7.6K

虚热月经先期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经质黏稠、口唇色红、口干、颧红、手足心热、咽干、月经先期、经色鲜红、经少、脉细数、舌质红、苔黄、虚热月经先期。

阅读:7.6K

李守先头顶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巅顶痛。

阅读:7.6K

圣济风癫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癫。

阅读:7.6K

姚寅生结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结胸、痞结、气短、胸膈不利。

阅读:7.6K

肖福庵血寒上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寒、上热下寒、真寒假热、阴盛阳虚。

阅读:7.6K

内经泻胸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热、肺热、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

阅读:7.6K

步廊

小结:【穴名来源】步,步行;廊,走廊。穴当中庭旁,经气至此,如步行于庭堂两侧的走廊。 【精准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止咳平喘,补肾纳气。 【主治】咳嗽,哮喘,腹痛,呕吐,泄泻,胸痛,乳腺炎,妊娠呕吐。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幽门,以局部酸沉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7.6K

吴亦鼎中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挛痹、神乱、手足痉挛。

阅读:7.6K

廖润鸿泄泻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暴泻、胸腹痛。

阅读:7.6K

肖福庵头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头项痛。

阅读:7.6K

楼全善乳痈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痈。

阅读:7.6K

足临泣

小结:【穴名来源】足,足部;临,调治;泣,流泪。穴在足部,可调冶流泪等眼病。 【精准定位】在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功能】舒肝解郁,息风泻火。 【主治】头痛目眩,乳腺炎,腋下肿,胁肋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临泣,以局部酸胀为宜。

阅读:7.6K

头针晕听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妄听。 来源:有耳上肌和颞肌;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分支。

阅读:7.6K

颈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肌肉萎缩、颈痛、麻木、项强、压痛、不能卧、二便失禁、活动不利、肩背痛、颈酸、颈胀、上肢麻木、上肢肿痛、运动障碍、颈椎间盘突出、瘫痪。 来源:1.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发生的内因。椎间盘是人体各组织中最早和最易随年龄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由于年龄的增长,髓核丧失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弹性,造成椎间盘变性。 2.损伤 损伤可加剧椎间盘的退变,又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大部分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慢性劳损和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病,因脊柱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形成侧弯,椎体间应力发生改变,导致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发生变性时,其纤维首先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弹性降低,纤维环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破裂。由于变性纤维环的弹性减退,承受椎间盘内张力的能力下降,当受到头颅的重力作用时,椎间盘受力不均,受颈椎周围肌肉的牵拉,或突然遭受外力作用时,可造成颈椎间盘纤维环向外膨出,严重时髓核也可经纤维环裂隙向外突出,甚至脱出,进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相应节段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症状。临床观察发现,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程度不一定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只有当突出或膨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其症状的轻重,与颈椎间盘突出位置和神经受压的程度有关。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类型。 1.膨出型 椎间盘髓核变性,沿纤维环部分破裂的薄弱部向后方或侧后方膨出,纤维环已超出椎体后缘,但髓核则未超出,硬脊膜囊未受压(图5-8)​。 2.突出型 椎间隙前宽后窄,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沿纤维环不完全破裂处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超过椎体后缘,但纤维环包膜尚完整,硬脊膜囊受压(图5-9)​。 3.脱出型 椎间隙明显变窄,纤维环包膜完全破裂,髓核向后方或侧后方沿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向椎管内脱出,或呈葫芦状悬挂于椎管内,脊髓明显受压(图5-10)​。常见突出位置有以下三种: (1)外侧突出型 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钩椎关节内侧。该处有颈神经根通过,突出的椎间盘可因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而产生相关症状。 (2)旁中央突出型 突出部位偏于一侧,介于脊神经和脊髓之间。突出的椎间盘可通过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单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3)中央突出型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的正前方。突出的椎间盘可通过压迫脊髓腹面的两侧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的症状。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疼痛明显,但无麻木;二是麻木明显,但无疼痛;三是疼痛与麻木并存。一般认为,疼痛是由于突出或膨出的椎间盘导致的局部炎性水肿,刺激硬脊膜或神经根所致。麻木则是由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所致。疼痛与麻木并存又有真性压迫和假性压迫之分,假性压迫是由于突出物导致的炎性水肿非常明显,既刺激又压迫脊神经,当炎性水肿消退后,麻木也随之消失;而属真性压迫的,当炎性水肿消退后,压迫依然存在,麻木症状亦难以消失。中医学认为,颈为脊之上枢,督脉之要道,藏髓之骨节,上通髓海,下连腰脊,融汇诸脉。颈脊闪挫、劳损,致使脊窍错移,气血瘀滞、筋肌挛急而痛。窍骸受损,突出于窍,碍于脊髓,诸脉络受阻,经气不通,则筋肌失荣,痿弛麻木,发为本病。此外,老年人肝肾亏损,筋失约束,或风寒侵袭,筋脉拘挛,失去了内在平衡,也可诱发颈椎间盘突出,成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

阅读:7.6K

吴亦鼎手足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足痛、五痹。

阅读:7.6K

至阳

小结:【穴名来源】至,到达;阳,阴阳之阳。本穴与横膈平。经脉至此已从膈下阳中之阴到达膈上阳中之阳。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利湿退黄,健脾和胃,止咳平喘。 【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腰背疼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揉按至阳,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7.6K

支气管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哮喘、咳嗽。 各家论述:本穴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疾患的参考穴。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穴呈强阳性反应,视诊时可见色泽红润;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穴呈白色片状隆起或伴有丘疹,触及条索,电测成阳性反应;支气管扩张:多在支气管区触及数目不等的条索,并可见毛细血管呈红色条段扩张,横贯肺区。

阅读:7.6K

殷克敬治音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音、脑炎、余毒未清。

阅读:7.6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