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关元俞
小结:【穴名来源】关,关藏;元,元气;俞,输注。前应关元,能治虚损诸疾,是关藏的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培元固本,调理下焦。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腰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揉按关元俞,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7.5K
神府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急性肠炎、气痛、胃寒、胃痉挛、胃溃疡、心绞痛、恶心、呕吐、心痛。
来源: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胸剑结合部。布有第6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阅读:7.5K
额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白喉、癫痫、额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结膜炎、精神病、慢性鼻炎、面瘫、伤风、哮喘、心悸、咽炎、鼻衄、鼻塞、恶心、高血压、麻痹、麦粒肿、面肌痉挛、呕吐、失眠、头昏、头痛、眩晕、牙痛、眼睑下垂。
来源:在左右额肌交界处之中,布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的内侧支。
阅读:7.5K
阴茎头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癫痫、龟头包皮炎、尿路感染、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阳强、阴缩、神昏、头痛、阳痿。
阅读:7.5K
千金气淋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气淋、嗳气、尿涩、少腹坠胀、小便不畅、小腹胀、胸胀、余沥不尽。
阅读:7.5K
痿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寒湿、麻痹。
阅读:7.5K
千金狂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狂言、狂证、多言。
阅读:7.5K
圣济胸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痹、胸痹心痛。
阅读:7.5K
圣济鼻衄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鼻痒。
阅读:7.5K
中封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肝胆证、踝肿痛、口苦、头晕目眩、心下痞满、咽干、腰痛、阴茎痛、乳房胀痛、少腹痛、小便不利、胁胀痛、胸腹胀满、胀满、足冷、黄疸、疝气、痛证、遗精、阴缩。
来源: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内踝前动脉;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阅读:7.5K
水沟
小结:【穴名来源】水,水液;沟,沟渠。穴在人中沟,人中沟形似水沟。
【精准定位】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能】醒脑开窍,通经活络。
【主治】晕厥,中暑,黄疸,闪挫腰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水沟,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温灸5~10 分钟。
阅读:7.5K
大全痧症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痧证、大肠泄、绞肠痧、恶寒、发热、腹痛、口渴、四肢厥冷、头痛。
阅读:7.5K
危亦林便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血、牙痛、肠风。
阅读:7.5K
清泠渊
小结:【穴名来源】情,清凉,泠,通“灵”;渊,深水。此穴具有清三焦之热的作用,如入清凉之深水。
【精准定位】在臂后区,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2寸。
【功能】清热散风,通经活络。
【主治】臂痛,偏头痛,眼疾。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清泠渊,以局部酸胀为佳。灸法:艾条灸5~10 分钟。
阅读:7.5K
四强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膝关节炎、小儿麻痹症、牵拉伤、膝关节痛、下肢瘫痪、下肢痿痹、下肢无力。
来源: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股中间肌。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和降支,股神经的肌支。
阅读:7.5K
化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出血、红肿、热痛、化痔、痔疮。
各家论述:本病为热毒炽盛或局部气血痹阻而致。腰骶紫红色点:清热解毒,经验穴。痔核:局部作用。二白:治痔疮之经外奇穴。承山: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肛。
阅读:7.5K
叶茶山中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暑、头昏、头晕。
阅读:7.5K
膺窗
小结:【穴名来源】膺,胸膺;窗,窗户。穴在胸膺部,可疏泄胸中郁气,犹如胸室之窗。
【精准定位】在胸部,第3胁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止咳宁嗽,消肿清热。
【主治】咳嗽,气喘,乳腺炎。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膺窗,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7.5K
普济心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面色红、气短、身热、手心热。
阅读:7.5K
髋关节滑囊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跛行、骨擦音、髋痛、压痛、肿块、不能久坐、关节不利、活动不利、跳痛、肿胀、髋关节滑囊炎、滑囊炎。
来源:1.股骨大转子滑囊炎
由于该滑囊位置表浅,凡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或髋关节的过度活动摩擦,均是导致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主要原因。损伤后出现滑囊积液增多、肿胀和炎性反应的症状。早期主要为囊内浆液性渗出增加,形成局限性肿胀,日久则滑囊壁变厚,渗出液的吸收受到阻碍,活动时可产生弹响。
2.坐骨结节滑囊炎
本病好发于文职人员,尤其是臀部肌肉瘦弱者。久坐硬凳,坐骨结节滑囊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刺激,是导致坐骨结节滑囊炎的主要原因。
3.髂耻滑囊炎
髂耻滑囊与髋关节囊相通,故凡髋关节的损伤均可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滑囊分泌滑液增多,流入髂耻滑囊,继发性引起髂耻滑囊炎。中医学认为,髋关节过度劳累或损伤,或外为风寒湿邪所侵袭,导致气血凝滞,津液输布受阻,瘀滞为肿,筋肌拘挛为痛,发为本病。
阅读:7.5K
吴亦鼎目痛红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肿痛、目昏。
阅读:7.5K
慢性肾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慢性肾炎。
阅读:7.5K
腮腺炎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正气不足。
阅读:7.5K
扁桃体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炎。
临床应用:诊断咽喉疾病的参考穴。
阅读:7.5K
杨敬斋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腿痛、风痛、行步困难。
阅读:7.5K
健脾益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饱胀、便溏、出血、口淡、面色萎黄、内脏下垂、舌不知味、神疲乏力、头眩、消瘦、泄泻、饮食不消、腹胀痛、懒言、脉沉弱、少气、舌质淡、苔白、健脾益气。
各家论述:脾气虚,即中气不足,脾气健运失职,脘腹气滞,皆可引起腹满作胀或疼痛;脾不升清,运化受碍,上可见头目眩晕,中可见脘腹胀闷;脾虚则运化失调,水谷不化,致使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便溏,甚则泄泻而完谷不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使水谷精微无以输布全身,以生养脏腑、肌肉,故可见周身疲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之症。中气有使脏器位置恒定的作用,因脾虚,中气下陷,升举之力不足,无力维系脏腑,乃见各脏器下垂之候。脾气虚,不能统血,血不循其道而外溢,或为便血、尿血,或为紫癜,或为崩漏。脾俞、太白:二穴合用为俞原配穴法,意在补脾益气。胃俞、足三里:俞合相配,健脾益胃。气海:此为补气之要穴,取之以温补脾胃。运中气穴:运中气穴有两组,中气法Ⅰ包括中脘、巨阙、下脘、梁门,中气法Ⅱ包括中脘、不容、太乙,两组腧穴均位于胃的体表投影处,两组可交替使用,以复脾胃升降之用,使气机顺畅,清阳得升、浊阴以降,中气得复。
阅读:7.5K
李学川遗精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遗精、白浊、尿频。
阅读:7.5K
肖福庵疮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疮、疥、溃破、脓水、瘙痒。
阅读:7.5K
失眠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眠、心脾两虚。
阅读:7.5K
普济中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半身不遂、酒色过度、舌謇、饮食不节。
阅读:7.5K
天泉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臂痛、咳嗽、心肺证、心痛、胸胁胀满、胸胁胀痛、支气管炎。
来源: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布有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阅读:7.5K
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崩漏、肺结核、风湿、急性肝炎、急性胃炎、腱鞘炎、脉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门静脉高压症、气管炎、缺铁性贫血、湿疹、脱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窦炎、胃溃疡、霰粒肿、消化不良、痔、出血、喘息、肌肉疼痛、肌肉萎缩、肌无力、咳嗽、麦粒肿、食欲不振、痰鸣、胃下垂、无脉、遗尿。
各家论述:本穴和虚穴均属阳性,都有健脾益气,扶正升清,实四肢、充体力之功,但本穴还能祛邪治疗肺结核、湿疹、肝炎等症,扶正与祛邪并用,可用于疾病的各个时期;而虚穴多限于扶正,仅用于疾病的虚损阶段。两穴同中有异,对同症者常常配合应用以加强治疗功效。
阅读:7.5K
冯润身治小儿腹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腹泻、脾虚、泄泻。
阅读:7.5K
千金疟疾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疟证、身热。
阅读:7.5K
王执中心痛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心腹痛。
阅读:7.5K
大成中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瘫痪、阳证、不语。
阅读: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