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王执中喑不能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音、不能言。
阅读:1.1K
楼百层治肺痨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肺痨、浸润型肺结核。
阅读:1.1K
大全虚损气逆吐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损、气逆、吐血。
阅读:1.1K
姚寅生耳内流脓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内流脓。
阅读:1.1K
秋分八月中导引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五气阳明、阳明燥金、胃经证。
阅读:1.1K
彭氏治呃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气逆、外伤、血瘀、膈肌痉挛。
阅读:1.1K
普济耳鸣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鸣、耳聋、脉弦滑数、舌质红、无汗。
阅读:1.1K
李老君抚琴图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黄肿、黄肿病。
阅读:1.1K
徐凤林治痿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格林巴利综合征、气血双亏。
阅读:1.1K
大成惊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惊悸、气血两虚、不安、恐惧、易惊。
阅读:1.1K
内经厥心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厥心痛、心痛。
阅读:1.1K
臑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臂痛、肩不举、肩痛、肩周炎、淋巴结核、瘰疬。
来源: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阅读:1.1K
江璀首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头昏、头痛、畏寒。
阅读:1.0K
头针胃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胃痛、呃逆、上腹不适。
阅读:1.0K
肖福庵月经不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经迟、经多、经少、经早。
阅读:1.0K
李学川口疮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疮、臭秽。
阅读:1.0K
普济伤寒结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结胸、胸胁满闷。
阅读:1.0K
鼓呵消积聚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脾胃气滞、脾胃食滞、脾胃损伤、气滞、积聚、气积、食积、胃胀、脘腹满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胸闷、腹胀。
临床应用:意念入静,调息片刻,缓缓吸气,意想吸入的清气,在胸腹之间转动,在闷胀的地方连续转动,直至气满为止,再缓缓呵出,反复八九次,可治食积、脾胃胀满、气伤和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等疾病。
阅读:1.0K
王执中耳蝉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耳鸣。
阅读:1.0K
大成面瘫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瘫、口眼㖞斜。
阅读:1.0K
刮痧治实证月经不调
小结:本刮痧法可用于:实证、月经不调。
备注:泻刮膀胱经第1侧线膈俞至肾俞段、摩擦八髎穴区,可调理脏腑,调理气血;平刮任脉脐下至关元段,可调理冲任;平刮脾经血海至三阴交段,角揉血海、三阴交,可活血调经。配归来、命门温经散寒;配行间、地机疏肝行气,泄热调经;配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阅读:1.0K
脱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脱肛、气虚。
阅读:1.0K
王国瑞目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焦虑、目肿、畏光。
阅读:1.0K
实证血淋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尿赤、尿急、尿频、尿涩、尿痛、脐腹痛、小便灼热、脉数有力、尿短、尿夹血块、舌质红、苔薄黄、小便不利、实证血淋。
阅读:1.0K
姚寅生鼻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病、鼻塞、牙痛。
阅读:1.0K
隔姜灸治风湿性心脏病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
阅读:1.0K
耳背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便秘、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胃溃疡、胃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失眠、食欲不振、水肿、四肢无力、胁痛、泄泻、胸痛。
临床应用:该穴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参考穴。穴位压痛及电测阳性均是消化系统生病的表现。
阅读:1.0K
导引治伏尸候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尸疰、中恶。
阅读:1.0K
楼全善衄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衄血、出血。
阅读:1.0K
陈作霖治目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风热客目、急性结膜炎、外感风热。
阅读:1.0K
大成痫证针灸方·第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心痫。
阅读:1.0K
大全心惊发狂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易惊、发狂、面红目赤、失眠、头痛、躁动。
阅读:1.0K
风湿头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便溏、首如裹、头痛、脘闷纳呆、脉濡数、苔白腻、肢体困重、风湿头痛。
阅读:1.0K
头针肝胆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胆病、肝病、右上腹痛。
阅读:1.0K
行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嗳气、窜痛、矢气、月经不调、脉弦、情志刺激加重、乳房胀痛、苔薄白、痛无定处、行气。
各家论述: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气的运行受阻,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气机阻滞,故疼痛性质为胀痛、窜痛、攻痛;嗳气或矢气可暂时舒缓气机,故胀、痛等症得以缓解;情志不畅可导致或加重气滞,故可加重症状表现;脉弦则属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膻中:膻中穴属任脉,为气之会穴,有“上气海”之称。具有通达内外、调气宽胸之功,为治疗“气病”之要穴,故《行针指要歌》曰:“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内关: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善调三焦之气、与膻中配伍,则理气之功相得益彰。合谷、太冲:合谷的功能即有调气行气的作用。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穴,肝主疏泄,具有疏调气机的功能。二穴原原相伍,意在疏肝理气、调气和血。
阅读:1.0K
产后身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风湿、关节痛、麻木、身痛、肢节酸痛、重着、产后身痛、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坐骨神经痛。
来源:本病主要由于产后血虚、感受风寒或肾虚致胞脉失养所致。病位主要在肢体关节。筋脉失养,经络不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血虚
素体血虚或产后失血,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致肢体麻木,甚或疼痛。
2.风寒
产后百节开张,气血俱虚,营卫失调,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节、肌肉,使气血运行受阻,瘀滞经络而致身痛。
3.肾虚
素体肾虚,产后精血俱虚,或失血过多,致胞脉失养,胞脉虚则肾气亦虚,筋脉失养而拘急,而致身痛。
阅读: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