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黄精糯米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耳聋、耳鸣。

阅读:1.5W

四君子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气虚、便溏、面㿠白、胃癌、倦怠、食少、四肢无力。 各家论述: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用于脾气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则可出现倦息无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满、呕吐泄泻等。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病证。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茯苓能健脾,与白术、甘草同用,用于脾虚证。甘草补脾益气,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补气健脾。

阅读:1.5W

加味益母草膏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产后腹痛、产后瘀血、月经不调、经少。 临床应用:孕妇忌服。另:益母草清膏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煮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

阅读:1.5W

冬瓜仁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火犯肺、咳嗽、口干、口苦、面红、面红目赤、目赤、痰稠、痰黄、痰黄稠、头晕、咯血、急躁、脉弦数、舌红、苔黄、头胀、胸胁痛、易怒。 临床应用: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阅读:1.5W

枸杞芝麻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肾阴虚、烦躁、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心悸、眩晕、脉沉细弦、舌红、苔黄、腰膝酸软、易怒。 临床应用:肝阴不足,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弦细。神经衰弱枸杞子、黑芝麻味甘性平,补虚益精,为滋补肝肾之佳品,配大枣、粳米以助养血益精。此粥能补肝肾、益精血。

阅读:1.5W

绿茶乌梅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虚、虚热、肺炎、久咳、久泻、烦渴。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唯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乌梅酸涩,能治疗肺虚久咳及泄泻。日服1剂,亦可作为灌肠用。

阅读:1.5W

黄豆绿豆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腹泻。 临床应用:腹泻

阅读:1.5W

甘菊饮·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肝肾虚损、视力模糊。

阅读:1.5W

龙莲二仁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脾两虚、中气不足、便溏、乏力、健忘、麻木、脑动脉硬化症、舌胖、失眠、嗜睡、头痛、头晕、心悸、倦怠、脉细弱、脉弦、头胀。 临床应用:肾气亏损,头晕头痛,或胀麻不适,倦怠乏力,心悸,失眠或嗜睡,健忘,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肢麻,便溏,舌淡胖,苔薄,脉弦或细弱。脑动脉硬化症龙眼肉性味甘温,功效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莲子味甘,性涩而平,功用健脾养心安神;酸枣仁甘平,养心安神;桃仁苦平,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同用共奏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之功。

阅读:1.5W

大枣大麦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阅读:1.5W

黑豆荞麦粉治羊毛疔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羊毛疔。

阅读:1.5W

止逆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呕逆、眩晕。 各家论述:干姜具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之功,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还是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并且干姜能温散肺寒而化饮。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等。本方代茶温饮,不拘时常服,冲饮至味淡。

阅读:1.5W

大蒜酒·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霍乱、胃痛、腹痛。

阅读:1.5W

黄芪芝麻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气虚体质、便秘。 临床应用:适用于气虚型便秘患者。

阅读:1.5W

砂仁花椒治泄泻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腹痛、泻痢、泄泻。

阅读:1.5W

银花露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疔疮、感染、喉痹、中暑、痈肿。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散暑"。可防治暑疖。本方引自《本草纲目拾遗》,是我国传统的茶方。每次50ml,每日2次。

阅读:1.5W

人参猪蹄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益气养颜。

阅读:1.5W

肉桂茱萸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骨折、肝肾亏虚、血肿、腰膝酸软。 临床应用:骨折后期-骨痂改造期

阅读:1.5W

核桃桑葚芝麻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养心安神、改善睡眠。

阅读:1.5W

小儿厌食适用靓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小儿厌食、腹痛、腹胀、面色无华、矢气。

阅读:1.5W

麻仁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肠燥便秘、痢疾、热淋、消渴、津血不足、虚弱。

阅读:1.5W

金橘固表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益气润肺、固表和中。

阅读:1.5W

八仙长寿糕·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肥胖、汗多、气短、大便稀溏。

阅读:1.5W

红枣枸杞山药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阅读:1.5W

双红保肝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面黄、唇暗淡、面暗。

阅读:1.5W

高良姜粥·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风寒、腹痛、过食生冷、疼痛、心腹冷痛。

阅读:1.5W

桑椹杞枣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乏力、面苍白、目眩、纳呆、头晕、头晕目眩、困倦。 临床应用:适用于头晕目眩、饮食不香、困倦乏力及面色苍白等更年期综合症患者。

阅读:1.5W

黑糯米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

阅读:1.5W

牛蒡根治疝气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疝气。

阅读:1.5W

紫苏粳米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寒证、恶寒、气短、痰白、痰鸣、痰稀、头痛、无汗、支气管哮喘、喘息、身酸、苔白。 临床应用:适用于寒喘,症见喘促气短、喉中痰鸣、痰液稀白、恶寒无汗、头痛身酸、舌苔薄白。内热感冒、胸闷不舒者不宜用。

阅读:1.5W

生姜枣米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寒证、恶寒、气短、痰白、痰稀、头痛、无汗、哮鸣、支气管哮喘、喘息、身酸、苔白。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寒喘,症见喘促气短、喉中喘鸣、痰液稀白、恶寒无汗、头痛身酸、舌苔薄白。外感风热及里热盛者禁用。

阅读:1.5W

葛根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热犯表、胃热炽盛、鼻塞、便秘、齿衄、恶风、拒按、咳嗽、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口渴欲饮、口燥咽干、面红、尿黄、痰稠、痰黄、痰黄稠、涕黄、涕浊、头胀痛、消谷善饥、咽干、汗出不畅、溃烂、脉浮数、脉滑数、尿短、舌红、身热、苔白、苔淡黄、苔黄、胃脘灼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瘀紫。 临床应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阅读:1.5W

当归生地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头白秃。 临床应用:秃顶

阅读:1.5W

顺肠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大便不通、久病。

阅读:1.5W

炒米生姜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外感风寒、胃寒、鼻塞、腹胀、咳嗽、呕吐、食欲不振、痰稀、流涕。 临床应用: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胃寒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症。

阅读:1.5W

麻仁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风毒、血虚、便干、便结、大便不通、骨髓痛、运动障碍。

阅读:1.5W

大蒜粥·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急性菌痢。

阅读:1.5W

荷叶薏苡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湿热、鼻窦炎。 临床应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鼻窦炎。

阅读:1.5W

生面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内热、鼻出血。

阅读:1.5W

黄芪六一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心悸、疮疖、唇干、口干、面萎黄、心烦、虚证、痈疽、不能食、口渴、劳倦。

阅读:1.5W

葛根粉粥·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表证、脾虚、高血压、冠心病、口渴多饮、糖尿病、泄泻。

阅读:1.5W

牛蒡根治气瘿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气瘿。

阅读:1.5W

白果麦片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痤疮。

阅读:1.5W

归芪鲤鱼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虚弱、便溏、产后缺乳、乏力、面色无华、纳差、缺乳、舌胖、神疲、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脉细弱、舌淡白、苔白。 临床应用:痰浊中阻,产后乳汁不足,量少清稀,甚或全无,乳房柔软而无胀感,神疲乏力,伴面色少华、心悸怔忡、纳少便溏,舌质淡白或淡胖,舌苔薄白,脉细弱。产后缺乳鲤鱼性味甘平,滋养气血,下气通乳;当归性味甘辛苦温,有补血活血之功;黄芪甘温,有补气升阳之效。诸味合用,共奏补气养血通乳之功。

阅读:1.5W

芍药菊甘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热湿毒、风疹、皮炎、湿疹、痒疹、银屑病。 临床应用:适用于风热湿毒引起的痒疹、湿疹、风疹皮炎。血燥、血虚所致者不宜服。

阅读:1.5W

肉桂干姜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寒凝。

阅读:1.5W

麦芽山楂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胀、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材料冲洗干净,晾干,分成3份,饮用时用热水冲泡,焖上5分钟左右,可加入少量红糖。

阅读:1.5W

芝麻核桃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补肝肾、益精血、明目。

阅读:1.5W

绿茶白芷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牙病、牙痛。 各家论述:日服1剂,分3次饭后服。龋齿者宜去甘草,加细辛5克;以解毒为主者,白芷可加大剂量,改为白芷15克,甘草10克,再加适量的蜂蜜。该方亦可外洗患处。 《本草纲目》记载:"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

阅读:1.5W

桔梗菊花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肺热、咳嗽、痰多。

阅读:1.5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