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滞脾胃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胃证、湿滞、滑数脉、脾胃湿、濡数脉、少徵癸火、脾证、湿证、胃证、滞证、气血不畅、便溏、恶心、汗出不解、纳呆、尿黄、呕恶、皮痒、舌红、身重、苔黄腻、脘腹痛。
病因:1.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我国长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持续时间亦较长,这段时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
2.脾虚生湿生活不节,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因此,病因有外湿与内湿之分,湿邪侵人人体的途径,就外感而言,是从体表、肌肤而人。"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临证指南医案·湿》。至于内生湿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职,运化失常而生。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阻的病位在脾,因脾为湿土,不论外湿、内湿伤人,必同气相求,故湿必归脾而害脾。湿阻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运化障碍。脾为湿土,其性喜燥恶湿,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则脾为湿困,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运化失职。水谷既不能运化,则脘痞纳呆,腹胀,大便不爽等;水津亦不能转输,脾主肌肉,湿困肌肤则头身困重。湿性粘腻,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不论外湿、内湿,在疾病的过程中,有湿邪从寒而化,亦有从热而化的病理变化趋向。形成湿邪寒化和热化的不同病理变化的主要条件:
(1)感邪性质或环境。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所致,湿邪多从热化;或居于阴冷卑湿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湿邪多从寒化。
(2)体质差异。凡面白阳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湿易从寒化,成为寒湿之证;面赤阴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易从热化,成为湿热证。
(3)脾胃状态。素体脾胃虚弱者,感湿易从寒而化;平素胃中积热火盛者,感受湿邪易于热化。
(4)治疗用药。若过用寒凉之品,湿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热之剂,湿邪易于热化。湿从寒化,多易损伤脾阳;湿从热化,多易损伤胃阴,这又是湿邪寒化或热化后的病理发展趋势。但湿为阴邪,性粘滞重浊,湿胜则阳微,湿从寒化,乃是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故湿阻在临床表现上,寒化者多于热化。
阅读:3.1W
肝内胆汁淤积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胆汁、滞瘀、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黄疸、黄瘤病、贫血、便陶、肠鸣、发热、乏力、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肝肿、骨质疏松、精神不振、倦怠、木星丘肥大、皮肤粗糙、瘙痒、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肿、夜盲。
病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ICP发病率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
阅读:3.1W
高胰岛素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糖升高、癫痫、惊厥、虚汗、乏力、呼吸困难、昏迷、急躁、视力下降、视力障碍、嗜睡、头昏、心慌、智力低下。
病因:名词解释:黑棘皮症肇因于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与角质细胞及成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接受器结合,而导致皮肤增生。而高胰岛素血症则是因肥胖引起胰岛素阻抗,而形成的代偿性胰岛素增加。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 Reaven提出代谢综合征之后,高胰岛素血症被广泛重视。高血压或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被削弱。这时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的定义为空腹胰岛素≥85pmol/升。
阅读:3.1W
少阳伤寒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半表半里阳证、伤寒、弦脉、半表半里、寒证、阳盛、恶心、口苦、呕恶、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苔黄、往来寒热、胸胁痞满、胸胁胀痛。
病因:伤寒少阳证一般是指外感伤寒,使患者出现了少阳证的症状,疾病处于半表半里的状态,患者容易出现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当机体出现明显不适时,还应立即就诊于正规医院的中医科,经医生辨证论治后用药治疗。
伤寒少阳证是中医古经典里面的一种疾病证型,少阳经是指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所以当患者外感伤寒时出现了少阳证的症状,说明外感邪气已经侵扰了人体的三焦和胆腑,病邪既不在表面也不在内里,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此时患者的正气已虚,与病邪对抗,所以会导致口苦咽干、目眩、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谵语、脉紧等症状,可能会引起邪气入里,从而形成阳明的症状。
阅读:3.1W
多脏器功能衰竭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尿比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多、血肌酐降低、血肌酐升高、血糖升高、兴奋、出血、呼吸急促、嗜睡、衰竭、无尿、心动过速、胀气。
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MOF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休克等)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MODS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急性全身性器官功能损害。MOF在概念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发的致病因素是急性的,继发的受损器官远离原发损害的部位;
(2)从原发损害到发生 MOF,往往有一间隔期,可为数小时或数天;
(3)受损器官原来的功能基本正常,一旦阻断其发病机制,功能障碍是可逆的;
(4)在临床表现上,各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步,有的器官已呈现完全衰竭(如无尿性肾衰),有的器官则可为临床不明显的"化学性"衰竭(如血转氨酶升高)。MOF的病死率很高,并随衰竭器官的数目增加而增高。累及1个器官者的病死率为30%,累及2个者的病死率为50%-60%,累及3个以上者的病死率为72%-100%。病死率还与病人的年龄、病因和基础病变等因素有关。
阅读:3.1W
支气管肺癌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癌、支气管腺瘤、癌抗原15-3升高、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比重升高、血钙降低、血糖升高、发热、咯血、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
病因:支气管肺癌一般指肺癌。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2019年9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结合血液检测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的新型检测技术,可更早、更准确地检测出肺癌,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始治疗。
阅读:3.1W
小儿结核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结核病、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盗汗、低热、恶心、乏力、腹痛、腹泻、呕吐、疲乏、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午后发热。
病因: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出生至16岁儿童所患结核病。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极为重要,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为高。小儿时期初染结核病易形成血行播散和结核性脑膜炎。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进一步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小儿初染结核病是成年期续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控制和消灭结核病,必须十分重视小儿结核病的防治。
阅读:3.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