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缺乏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维生素、不足、堕胎小产、骨质疏松症、角膜炎、口角炎、口腔溃疡、皮炎、贫血、舌炎、消化不良、足癣、不育、草莓舌、唇裂、火星丘萎缩、肌萎、目干、皮肤干燥、山根发白、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脱屑、夜盲、朱砂掌。
病因: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此类物质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K等少数维生素例外);
(3)不是机体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体每日只需少量维生素即可满足代谢需要,但是绝不能缺少,否则缺乏到一定程度,就引起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它们能溶解在脂肪中,伴随脂肪进入人体;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它们能溶解在水里,伴随水分进入人体。由于两类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吸收、排泄、体内积存的情况不同,导致缺乏症状出现的快慢不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出现较缓慢,而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出现则相对较快。
阅读:3.2W
代谢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糖升高、糖代谢失调、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熬夜、肥胖、高血压、体重增加、血压升高。
病因: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具有以下特点:
(1)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可见糖尿病不是一个孤立的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3)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
(4)有共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治住一种代谢紊乱,也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
阅读:3.2W
血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血证、滞证、迟脉、促脉、涩脉、右关涩、左关促、凝滞、青舌灰黑、气血不畅、忧郁、闭经、但漱不咽、烦渴、忿怒、昏晕、健忘、拒按、脉短涩、面紫黯、呕吐、痰涎、头昏、下腹痛、胸胁痛。
病因:血滞是血瘀证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常表现在高脂血证、高粘滞血证、中风先兆证、血管性痴呆证疲劳综合征、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或初期阶段。
症状:血滞经闭病证名。经闭证型之一。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多由忧郁、愤怒,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行不畅;或因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胞脉受阻,经水不得下行。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用通瘀煎加桃仁、丹参、泽兰、牛膝等;因于寒者,多兼形寒肢冷,少腹凉痛,喜热喜按,治宜温经祛寒,活血行瘀,方用琥珀散。
阅读:3.2W
小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化脓、腮痛、腮肿、跳痛、压痛。
病因: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胃肠道大手术等原因造成大量体液丧失、脓毒血症、长期高热、脱水等。这些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极度低下,口腔内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发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上述情况的机会逐渐减少,即使发生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因此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病现在比较少见。一般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腮腺感染的急性发作时,腮腺也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各自病因、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一样。
阅读:3.2W
卫气同病温疫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卫气同病、温疫、浮数脉、洪数脉、便结、唇干、恶心、发热恶寒、烦渴、烦躁不安、腹胀、汗少、精神不振、口干、口渴、脉浮数、脉洪数、呕吐、舌尖边红、嗜睡、苔黄、苔黄燥、头痛、无汗、项强、肢体酸痛。
病因:温疫初起,在里之郁热怫郁于表,或疫邪由外传里,均可出现邪热充斥表里的卫气同病证。疫邪在表与卫气相争,卫气郁遏,可见发热恶寒;卫气受抑,腠理开闭失常,可见有汗或无汗;疫邪攻窜头身,气机郁阻,可见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疫毒之邪伤津,可见口渴,甚者唇焦;扰及心神,可见烦躁。部分患者邪可内扰胃肠,则恶心呕吐,邪气内结肠腑,则腹胀便结。舌边尖红,苔微黄或黄燥,脉浮数或洪数为卫气同病之象。
阅读:3.2W
高尿酸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高尿酸、血尿酸升高、豆渣、晨痛、发热、高血压、功能障碍、关节红肿、关节肿痛、关节肿胀、寒战、畸形、僵硬、结石、剧痛、溃破、尿多、尿量异常、皮肤光亮、瘙痒、肾绞痛、水肿、头痛、脱屑、血尿、血压升高、夜痛。
病因: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升,女性高于360μmol/升,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阅读:3.2W
痰火扰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脑证、痰火、里实、浮数脉、滑数脉、舌尖红、数脉、弦滑脉、弦滑数脉、弦数脉、火证、痰证、便秘、疲劳、热、心悸、厌食、嗳气、便干、便结、不安、不宁、不知人事、抽搐、喘息、错语、大便秘结、带下稠、带下多、带下黄、胆怯、多梦、多饮、恶心、发狂、发热、烦渴、烦热、烦躁、忿怒、腹胀、喉鸣、昏仆、急暴、急躁、叫呼、精神不振、精神错乱、拒食、咳痰、咳痰不爽、渴喜冷饮、口干、口渴、口苦、口黏、狂躁、两目上视、流涎、脉沉弦滑、梦游、面红、目赤、目赤易怒、目眩、纳呆、尿赤、尿短、尿黄、凝视、衄血、呕恶、呕吐、呕血、疲乏、气喘、气粗、强直、情绪不稳、舌红、舌红绛、神昏、失眠、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嗜肥、嗜睡、睡眠不安、睡眠障碍、苔厚、苔滑、苔黄、苔满、苔腻、痰稠、痰多、痰多胸闷、痰黄、痰鸣、痰黏、头昏、头痛、头晕、头重、吐血、脘闷、脘闷纳呆、脘痞、脘胀、妄动、妄听妄视、妄想、涎沫、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心烦心悸、心悸不宁、心下悸、行为异常、胸闷、眩晕、牙关紧闭、咽干、夜惊、易惊、易怒、谵语。
阅读:3.2W
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化脓性皮肤病、便秘、恶心、发热、烦渴、烦躁不安、化脓、结块、咳嗽、咳痰、口渴、溃脓、尿赤、脓肿、呕吐、神昏、痰中带血、疼痛、谵语、肿痛。
病因: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阅读:3.2W
小儿蛔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蛔虫病、便秘、贫血、哮喘、营养不良、白斑、喘息、大便不通、发热、发育迟缓、腹泻、喉痒、咳嗽、呕吐、脐腹痛、气喘、情绪不稳、神志不安、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挖鼻、畏寒、喜按、消谷善饥、消瘦、齘齿、胸闷、夜惊、易怒、异嗜。
病因:人蛔虫亦称似蛔线虫,简称蛔虫。蛔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异位寄生虫可导致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阅读:3.2W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浮滑脉、滑数脉、便秘、哮喘、便干、便结、便溏、不能卧、晨咳、大便秘结、乏力、干咳、呼吸困难、急性面容、倦怠、咳嗽、咳嗽气短、咳痰、渴喜冷饮、渴喜热饮、懒言、脉浮滑、脉滑数、脉细缓、面红、面青白、目陷、尿黄、泡沫痰、喷嚏、气促、气短、气短懒言、舌淡、身热、食少、食少便溏、四肢不温、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剥、苔黄腻、苔少、痰白、痰稠、痰多、痰多胸闷、痰黄、痰稀、体重下降、畏寒、无汗、哮鸣、消瘦、形寒、胸闷、胸闷气短、夜甚、自汗。
病因: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指婴幼儿时期有哮喘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发病与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特应性有关,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
阅读:3.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