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气血亏虚老年贫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老年贫血、气血亏虚、心悸、乏力、倦怠、脉细弱、面苍白、面色少华、面萎黄、气短、舌淡白、苔白、头晕、无力。
阅读:3.0W
火毒凝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火毒、凝滞、洪数脉、数脉、弦滑脉、火证、高凸、恶寒发热、恶心、发热、红肿、化脓、急暴、结块、口渴、麻痒、脉有力、尿赤、脓稠、呕恶、皮肤发红、舌红、苔滑、苔黄、苔腻、头痛、畏寒、肿胀、灼痛。
阅读:3.0W
肝郁化火妊娠腹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郁化火、妊娠腹胀、弦滑脉、烦躁、呼吸不畅、呼吸困难、情绪不稳、苔黄、太息、胁痛、胁胀、胸膈胀满、易怒。
病因:多由平素血虚,肝失所养,孕后阴亏于下,气浮于上,复因郁怒伤肝,肝气郁滞,不得条达,逆冲心胸,遂致心腹胀满。
阅读:3.0W
虚火上炎小儿口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小儿口疮、虚火上炎、细数脉、地图舌、口干不渴、颧红、舌淡白、神疲、苔少。
阅读:3.0W
肝气乘脾泄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气乘脾、泄泻、弦脉、嗳气、肠鸣、腹痛、急躁、情绪不稳、舌淡白、舌淡红、神志异常、食少、矢气、苔薄白、胁胀、胸闷、胸胁满闷、胸胁痞满、易怒、抑郁。
备注: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者,可加枳壳、香附、元胡、川楝子;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诃子、石榴皮等。
阅读:3.0W
气分热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分证、实热、洪数脉、数脉、边红中燥、热证、深红无苔、懊憹、便干、不安、唇干、大便干结、大汗、大渴、盗汗、恶热、烦渴、烦躁、高热、汗出、甲红、口干、口渴、口渴欲饮、口苦、脉缓滑有力、脉有力、面红、尿赤、尿黄、气粗、情绪不稳、舌红、馊汗、苔黄燥、心烦、胸膈灼热、咽干、杂音、指纹红紫、壮热。
病因:气分热盛为证候名。指温邪进入气分,邪正抗争,里热炽盛的证候。临床一般可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饮,汗多,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具体表现可因病邪性质、病变部位等不同而有差异。
阅读:3.0W
气虚潮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潮热、气虚、虚脉、乏力、懒言、气短、气短懒言、舌淡白、神疲、自汗。
病因:本证多见于素体气虚或疾病久耗者。
阅读:3.0W
苦酒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半表半里阳证、表证、里阴、痰热壅塞、虚火、沉脉、口腔溃疡、少阳病、太阴病、声嘶、失音、言语不利、咽梗、咽喉不利、咽喉红肿、咽喉溃烂、咽痛。
病因:痰热壅阻,咽喉不利。
阅读:3.0W
热极生风脱发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极生风、脱发、弦滑数脉、便秘、烦渴、口渴、尿黄、舌红、苔黄、心烦。
病因:血热生风脱发:多因精神刺激,心绪烦扰,心火亢盛,血热生风,风动发落。
阅读:3.0W
肝胃不和吞酸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胃不和、吞酸、弦数脉、嘈杂、口苦、情绪不稳、胁胀、心烦、胸闷、咽干、易怒。
阅读:3.0W
滴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充血、带下臭、带下黄、带下绿、发红、尿浊、泡沫带、下腹痛、腰痛、阴膜红肿、阴痒。
病因:滴虫病一般指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毛滴虫引起,寄生人体的毛滴虫有阴道毛滴虫、人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分别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与皮肤病有关的是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具有传染性。
阅读:3.0W
血虚经行风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行风疹、血虚、风疹、经迟、经色浅淡、经少、脉虚数、面色无华、皮肤干燥、瘙痒、舌淡白、夜甚。
备注:当归饮子主治疮疥风疹,湿毒瘙痒。方用四物汤加何首乌、荆芥、防风养血祛风;白蒺藜疏肝泄风;黄芪、甘草益气固表,扶正达邪。全方共奏养血祛风止痒之功。若风疹团块痒甚难眠者,酌加蝉蜕、生龙齿。
阅读:3.0W
肝热上扰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热、上炎、肝胆热、弦脉、弦数脉、上脘亏、肝证、热证、白内障、眊眵、便结、眵多、急躁、口苦、流泪、目涩、目胀、情绪不稳、舌红、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黄、头昏、头痛、咽干、易怒。
病因: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冲扰于头,则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气血上冲于面、目,血络充盈,则面红目赤;亢阳扰动心神、肝魂,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阳亢于上,则肾阴亏于下,上盛而下虚,木旺耗水,水不涵水,阴不制阳,则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肝肾阴亏,筋骨失养,则腰膝酸软无力;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肝阳亢盛,肝肾阴亏之征。
阅读:3.0W
息肉淫肤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胞睑、息肉、赤脉传睛、烦闷、流泪、目昏、目涩、目痛、目翳、难睁。
病因:论曰脾肺有热,蕴积不散,传播肝经,流注血脉,上冲于目,发于睑,息肉胀起,攀系白睛,隐涩妨闷,故谓之息肉淫肤。
阅读:3.0W
蓄水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水停、沉脉、浮脉、浮数脉、舌胖大、右寸沉、淡白湿润、消渴、恶风、发热、烦渴、汗出、渴欲饮水、脉沉有力、脉滑有力、少腹胀、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病因:蓄水症,指太阳膀胱腑之症。主要症状有小便不利、小腹满、睡眠不安,心烦,喝水仍觉口渴,微有恶热,头痛,脉浮。中医认为是由于发汗后表邪未净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职,水停下焦所致。
阅读:3.0W
干血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虚劳、血枯、劳证、闭经、盗汗、骨蒸潮热、经少、口干、面黑、目暗、皮肤粗糙、皮肤干枯、颧红、体重下降、头痛、头晕、消瘦、易惊。
病因:干血劳是虚劳证候之一。多见于妇女。是血枯血热积久不愈,肝肾亏损,新血难生所致。
阅读:3.0W
慢性前列腺炎的面部表现
小结:男性眼外眦三角区有较深的弯曲状血管,耳部艇角区出现小结节。以上均提示慢性前列腺炎。
阅读:3.0W
冠心病-按摩耳部的心反射区
小结:按摩方法:用切按法切压心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3.0W
上眼睑下垂:气血淤滞
小结:上眼睑下垂,指眼睑下垂,难以抬举,影响眼睛看东西。轻者半掩瞳仁,重者黑睛全遮,垂闭难张。上眼睑下垂,一般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多双眼同病,由遗传或先天发育不全而致提上睑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引起;后天性上眼睑下垂,多单眼发病,得之于病后创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或重症肌无力或其他原因。中气下陷会使人上眼睑下垂,起病较缓,上眼睑缓慢下垂,逐渐加重。轻者半掩瞳仁,重者黑睛全遮,垂闭难张。患者瞻视往往仰首提眉,久则额部皱纹深凹,甚则需以手提睑,方能见物。全身体弱乏力,形寒气短,四肢虚软,舌淡质嫩,脉虚沉微。或见脱肛,女性或见子宫脱垂。该症多因饮食不节或忧思伤脾,又因平素脾胃虚弱,以致中气下陷而成。治疗时应补中益气,药方选补中益气汤。风邪侵入脉络会使人上眼睑下垂,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忽然上眼睑下垂,且兼痒如虫行,头痛目胀,舌红,脉象浮浅且跳动急速。这是因外感风邪,入里中络,筋脉受损所致。风善行而数变,故发病急速,临床常见忽然上眼睑下垂,风盛则痒,上冲头目,则头痛目胀。治疗时应养血祛风,药方选除风益损汤。气滞血瘀会使人上眼睑下垂,主要是眼部或头额部遭受外伤,瘀血阻滞经络,胞睑纵而不收;或筋脉已断,气滞血瘀,胞睑无力提举。此种患者有明显眼部或头额部外伤史。治疗时应行气活血,药方选祛淤四物汤。诊断流程图。
阅读:3.0W
气虚血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代脉、结脉、舌齿痕、舌胖、细脉、心悸、动甚、动则汗出、乏力、汗出、脉无力、气短、气短胸痛、舌暗淡、舌瘀点、苔白、胸闷、胸闷气短、胸痛、瘀斑。
阅读:3.0W
热毒内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闭证、热毒、数脉、闭证、热证、便秘、便结、抽搐、大便秘结、烦躁、高热、昏迷、精神萎靡、口渴喜饮、面苍白、尿赤、尿短、强直、舌红、神志模糊、手足厥冷、苔黄燥、痰鸣、头昏、小便短赤、胸腹灼热。
病因:热毒内闭,以面青唇焦,神思恍惚,四肢发厥,胸腹灼热,气粗喘息,舌质绛红,舌苔黑有芒刺,脉沉迟而弱为常见症的走黄证候。
阅读:3.0W
脾虚下陷直肠脱垂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虚下陷、直肠脱垂、弱脉、舌齿痕、脱肛、便血、耳鸣、乏力、肛门坠胀、舌淡白、神疲、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头晕、腰膝酸软、肿块。
备注:腹胀纳呆者,加山药、焦三仙;气滞者,加木香、香附、川楝子;气虚夹热者,加黄芩、槐花;中气虚者,加炮姜、茯苓、五味子;久脱不收者,加五味子;脱出症状重者,加升麻、柴胡、党参、黄芪;腰膝酸软者,加山茱萸、覆盆子。本方具有益气升提之功效,用于气虚下陷之脱肛。也可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或金匮肾气丸,每次6克,每日2-3次口服。
阅读:3.0W
气血瘀阻阳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血瘀阻、阳痿、沉涩脉、弦脉、动脉硬化、糖尿病、房事淡漠、舌暗、舌瘀斑、性功能障碍。
阅读:3.0W
血瘤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血管瘤、高凸、丘疹、红斑、赘瘤。
病因:因胎火妄动,血行失常所致。
阅读:3.0W
第三腰椎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腰椎病、痛经、腰肌劳损、乏力、腹痛、经乱、尿量异常、尿少、无力、膝关节痛、膝痛、小便困难、小产、性功能障碍、腰痛、遗尿、月经不调。
阅读:3.0W
阳虚腰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阳虚、腰痛、沉细脉、阳虚、脉沉细、尿频、少腹拘急、畏寒、阳痿、腰膝无力。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痛。湿性粘滞,所以感受外邪多离不开湿邪为患。
2、体虚年衰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腰府失养而发生腰痛。
3、跌仆闪挫
举重抬物或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滞留着而发生疼痛。
阅读:3.0W
寒凝气滞外伤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凝气滞、外伤痛、固定痛、肌肉麻木、筋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苔白腻、畏寒、喜温、重着。
病因:寒凝气滞为中医里常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生活环境较冷或气候骤变等寒邪侵袭导致的,可伴有情志不畅等症状,造成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中医上讲寒主收引,气滞则不通,不通则痛,多表现为疼痛、胀满、发凉等,但不同部位、不同脏腑会有不同的表现。
阅读:3.0W
少阳兼胃热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半表半里阳证、胃热、郁证、脾胃热、弦数脉、尖白根黑、半表半里、热证、胃证、阳盛、便秘、外感发热、潮热、腹痛、口苦、脉弦数、目眩、呕吐、苔黄厚、胸胁满闷、咽干。
病因:多因柴胡证治不得法,误用丸药下之所致。
阅读:3.0W
阴虚内伤发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内伤发热、阴虚、舌裂纹、细数脉、盗汗、地图舌、多梦、烦躁、口干、少眠、舌红、手足心热、苔少、苔无、午后发热、咽干。
病因: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阅读:3.0W
眼疮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疮痈、眼目、睑腺炎、麦粒肿、目赤、目痛、目肿、目灼、硬结。
病因:眼疮是睑腺炎的俗称,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炎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细菌是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情况下眼睛表面存在细菌,甚至不止一种细菌,如果细菌的毒力强于自身的防御能力,或者局部防御功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感染,引起睑腺炎。
阅读:3.0W
扁桃体角化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扁桃体、角化、喉痛、喉痒、咳嗽、口臭、声嘶、咽干、咽梗、咽喉干痛。
病因:扁桃体角化症是扁桃体的淋巴组织的异常角化,此病常见于15-40岁青壮年,男女差别不显著,多无烟酒嗜好。
阅读:3.0W
血虚津亏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津亏、血虚、虚劳、津亏、细脉、亏证、气血不足、虚证、便秘、痿证、消渴、心悸、燥痹、鼻燥、便干、便结、唇裂、大便困难、多梦、耳鸣、干咳、健忘、口干、泪少、脉细弱、面萎黄、目涩、尿量异常、尿少、皮肤干燥、少眠、舌淡、舌淡白、舌津少、失眠、失音、睡眠障碍、苔白、苔剥、苔少、体重下降、头晕、消瘦、咽干。
病因:因血虚亏损,误治或久病伤津,形体失养所致。
阅读:3.0W
风寒感冒夹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寒挟湿、感冒、鼻塞、恶心、发热恶寒、腹泻、喉痒、咳嗽、咳痰、口淡、流清涕、脉浮濡、纳呆、呕恶、喷嚏、身倦、声重、苔白腻、痰多、痰稀、头重、胸闷。
阅读:3.0W
热炽阳明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里阳、实热、炽盛、舌前苔黄、数脉、苔黄白、淡红黄腻、红舌干裂、红舌根黄、红舌尖黄、黄苔黑斑、里证、热证、阳盛、苔灰燥、弦白心黑、大汗、恶热、烦渴、烦渴引饮、高热、汗出、汗多、渴喜冷饮、口渴、脉洪大、脉数有力、脉弦长有力、脉有力、面红、尿赤、尿短、尿黄、气粗、舌红、神志模糊、苔黄、苔黄燥、苔灰、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引饮、谵语、壮热、自汗。
病因: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尚无燥屎内结,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阅读:3.0W
脾胃气虚手足汗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胃气虚、手足汗、细脉、便溏、腹胀、纳呆、舌淡白、食少、食少便溏、四肢不温、苔白、肢体倦怠。
病因:多因饥饱、劳倦,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运转失司,津液旁注于手足而致;脾胃气虚,则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脾主四肢,手足为诸阳之本,气虚日久,导致脾阳虚衰,阳虚不能温煦于外则四肢欠温,面色萎黄;脾气虚弱,受纳、腐熟不健,运化失司,因而食纳减少,大便不实,舌淡,脉象虚弱。
阅读:3.0W
臀痈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臀股、痈、红赤、恶寒发热、骨节酸痛、溃脓、纳差、皮肤红肿、疼痛、头痛、行步困难、运动障碍、肿胀、壮热。
病因:因膀胱经湿热火毒蕴结,或因肌肉注射染毒所致。
阅读:3.0W
气虚血瘀带状疱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带状疱疹、气虚血瘀、沉缓脉、沉细脉、舌暗、苔白。
病因:多因气虚不能行水,血瘀湿聚所致,其特点是水疱稀少,不丰满,或无皮疹,而伴有久不消失的刺痛,舌质常黯淡。
阅读:3.0W
气虚风热羞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虚风热、羞明、细数脉、低热、目赤、目昏、目涩、目痛、舌淡白、微热、迎风流泪、自汗。
病因:气虚则腠理不固,风热感客,上乘目窍。故目赤恶日,涩痛难开,眦角发紧,不耐久视,视久则昏花,乃素体气虚,目失濡养,光华不足,复感风热外邪所致。
阅读:3.0W
脾虚气陷尿浊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尿浊、脾虚气陷、乏力、久病、脉虚濡、面色无华、舌淡白、神疲、苔白、无力、小腹坠胀。
备注:尿浊夹血,加藕节、阿胶、旱莲草;若见肢冷便溏,加附子、炮姜。
阅读:3.0W
血瘀产后血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血崩、血瘀、沉涩脉、细数脉、积块、经血夹块、拒按、舌淡白、舌瘀点、小腹痛。
病因:多缘宫腔瘀血滞留,使新血不得归经所致。
阅读:3.0W
鼻粘膜溃疡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鼻膜、溃疡、鼻出血、鼻痂、鼻衄、脓涕、涕多、萎缩。
病因:鼻粘膜溃疡是指鼻粘膜下有结节性浸润,继而糜烂,可导致瘢痕性粘连。晚期因鼻腔干燥结痂而出现萎缩。前鼻孔发生狭窄。鼻粘膜苍白增厚,分泌物增多,可有脓涕、鼻出血,但患者可不觉疼痛。
阅读:3.0W
冠心病的观面诊病
小结:冠心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心肌梗死型表现为梗死发生前一周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耳垂部耳褶征明显,提示心肌梗死。两眉之间距离大,提示心脏杂音症。外眦角呈钩状增生,提示心血管疾病。
阅读:3.0W
血瘀产后胁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胁痛、血瘀、刺痛、脉弦涩、面紫绀、舌青、胁痛。
病因:由冲任瘀阻,肝经血行不畅为患。
阅读:3.0W
脾胃寒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寒、胃寒、脾胃寒、白苔弦红、薄白滑苔、寸虚、淡白厚苔、淡白滑苔、寒证、脾证、胃证、鼻青筋、呕吐、脘腹冷痛、泄泻。
病因: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脾胃虚寒也可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
《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候身肌肉,与足阳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精微,灌溉诸经。若饮食不节,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四肢不举,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总括以上诸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一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
阅读:3.0W
阳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阳热、闭证、实极、弦滑数脉、滞极、半身不遂、鼻鼾、不知人事、昏仆、急暴、面红、气粗、舌红绛、苔滑、苔腻、痰鸣、头昏、握拳、牙关紧闭、肢体拘急。
病因:因阳热偏盛,气血逆乱,或邪热壅闭清空所致。
阅读:3.0W
热炽津枯循衣摸床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炽津枯、循衣摸床、细数脉、不宁、撮空理线、烦渴、烦躁、口渴、身热、神昏、谵语。
阅读:3.0W
脾虚湿困黑睛疳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黑睛疳翳、脾虚湿困、便溏、腹胀、脉濡细、毛发干枯、目干、目涩、苔白腻、体重下降、脘胀、消瘦、泄泻、夜盲。
病因:多因劳力过度伤及中气,或久经站立,过负重物,使脾气受损,湿邪留滞,肌肤失养而成臁疮。
阅读:3.0W
风水泛滥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证、水泛、风热、浮滑脉、浮紧脉、风证、胞睑浮肿、恶风、恶寒、发热、咳喘、脉浮滑数、舌红、苔白、小便不利、咽喉肿痛、肢节酸、肢肿。
阅读:3.0W
血虚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便秘、血虚、细脉、细涩脉、心悸、便干、唇淡、大便干结、大便困难、大便秘结、地图舌、健忘、脉细涩、面白、面色无华、目眩、皮肤干燥、气短、少眠、舌淡、舌淡白、苔白、苔少、头晕、爪甲无华。
病因: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之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阅读:3.0W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营养不良、饱痛、饱胀、呃逆、恶心、腹痛、呕吐、上腹胀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脱水、消瘦。
病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威尔基病(Wilkiedisease)、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指十二指肠水平部受肠系膜上动脉(SMA)或其分支压迫导致的急、慢性肠梗阻。多发于20-30岁,女性约占60%,以瘦长体型多见。
阅读: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