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甲状腺、炎症、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总甲状腺激素升高、高热、寒战、红斑、化脓、甲状腺肿、颈痛、咳嗽、气促、疼痛、头痛、吞咽困难、肿胀、灼热。
病因:甲状腺炎(Thyroiditi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可亢进,可减退,有时在病程中三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按病程分为急性(化脓性)、亚急性(非化脓性)和慢性。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最为常见,又可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以及产后甲状腺炎等。以下主要论及几种常见的甲状腺炎。
阅读:3.2W
糖尿病肾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糖尿病、肾病、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尿肌酐升高、尿糖阳性、血尿素升高、血清胱抑素C升高、血糖升高、蛋白尿、尿毒症、贫血、肾衰竭、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糖、高血压、水肿、血压升高。
病因: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降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阅读:3.2W
手疗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结:手部按摩保健法的基本手法大概有按、揉、擦、点、捻、掐、推、摇转、拔、摩等十几种,下面大致介绍一下。按法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慢性病痛按法,即用拇指指尖或指腹(肚)垂直平压穴位、反应区、反应点。一般适用于手部大鱼际、小鱼际(1)处等较平的穴区。此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可用来进行各种慢性疾病、慢性疼痛的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注意着力部位要紧贴手部表面,移动范围不宜过大,用力要逐渐加重,缓慢而持续,不要使用爆发力,按压频率和力度都要均匀。按法常常与揉法结合,组成了按揉复合手法。揉法可治疗慢性病、虚证、劳损揉法,就是把手指螺纹面按在手部穴区上,放松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摆动,带动腕部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旋转性揉动,将力通过手指传达各部位。较常用的是中指揉和拇指揉。揉法能起到调节补益的作用,适宜在表浅或开阔的穴位上进行。常用来治疗慢性病、劳损等。施力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有节律,持续时间最好长些。擦法适用于慢性疾病、虚寒证、精神性疾病擦法,就是用单指、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部附着于手的一定部位,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的直线运动。此法能行气活血、通络散寒、温煦补益,坚持手部擦法有补精益髓、防病抗病、延年防衰的功效。该法顺应手掌、手指骨骼走向,适用于慢性疾病、虚寒证(2)、精神性疾病等,也可用来强身健体。操作此法时腕关节要自然伸直,前臂与手保持水平,指擦的指端可微微下按,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做反直线移动。擦法的着力一定要轻而不浮、节奏迅速,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捻法多用于慢性病症、局部不适及保健捻法,就是用拇指、食指螺旋纹面夹持一定部位,用单指或两指相对做搓揉动作。此法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该法主要用于手指各部小关节。多用于慢性病症、局部不适及保健等。捻法的要求较多,既强调频率和作用部位,又要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掐法常用于治疗痛症、癫狂发作、急症等掐法,可以用手指顶端甲缘对手部穴位区施以重刺激,一般多用拇指顶端及桡侧(3)甲缘施力,也有用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区来施力的。掐法常用于掌指关节结合部及掌骨间缝部位的操作。用于治疗痛症、急症、神经衰弱等。该法属强刺激手法,掐时要慢慢用力,引起强烈反应时停止。运用此法时切不可滑动,否则很容易损伤皮肤。为避免掐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覆盖一层薄布。推法可治疗慢性病、劳损性疼痛、酸痛推法,就是指用指掌、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着力于手部的一定穴位及反应点,单向直线移动。该法适用于手部纵向长线进行。推法操作一段时间后一般配合使用擦法。慢性病、酸痛、虚寒证及日常保健等均可用此法进行治疗。推法操作时,要求指掌紧贴体表用力稳妥,速度缓慢均匀。为使力度调控自如,一般是沿手部骨骼走向进行操作。点法多用于急症、痛症的治疗点法,就是用拇指指端、中指顶端、小指外侧尖端、无名指顶端、指尖关节等部位,点压手部穴位。该法一般用于骨缝处的穴区。多用于急症、痛症等的治疗。点法接触面积小,力度强,刺激量大。操作时要求准确有力,不要滑动,力量调节幅度大。摩法常用来治疗老年疾病、寒证等摩法,就是指把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螺纹面附于手部一定部位上,用腕关节连同臂部摆动在掌部穴区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循环擦动。重手法后可用摩法进行放松调整,可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摩法适用于手部相对开阔的部位。常用来治疗老年疾病、慢性病、寒证等。摩法围绕环形,可以自中心向周围逐渐放大,然后再回收,使中心及四周有温热感。要求动作轻柔、速度均匀协调,频率要快。摩法操作时速度要持续均匀,不应重滞不匀,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阅读:3.2W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营养不良、晨咳、晨痰、喘息、呼吸困难、肌萎、急暴、焦虑、咳嗽、咳嗽气短、咳痰、脓痰、泡沫痰、气喘、气短、神志异常、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痰多、痰多胸闷、痰中带血、体重下降、胸闷、胸闷气短、抑郁。
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是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呼吸病学名词。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表现的阶段。
阅读:3.2W
心功能不全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心功能障碍、短脉、尿比重升高、血清钠降低、腹水、黄疸、胸水、端坐呼吸、发绀、肝肿、呼吸困难、呼吸速率及节律异常、颈脉怒张、咳嗽、咳痰、泡沫痰、食欲减退、水肿、锁链掌纹、下肢水肿、下肢肿、压痛、压陷、印堂竖纹。
病因: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使心脏前向性排血减少,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或肺循环产生的症状。随着对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人,心功能不全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重要的是由于多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参与,促使心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尚属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 I级,属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
阅读:3.2W
急性肾小球肾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尿比重升高、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阳性、尿隐血阳性、血肌酐升高、血氯升高、血清补体C3降低、血清钠升高、蛋白尿、厌食、恶心、高血压、急性面容、尿量异常、尿少、呕吐、疲乏、嗜睡、水肿、头晕、无尿、血尿、血压升高、腰痛。
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下面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阅读:3.2W
农药中毒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食服农药、中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红蛋白减少、血糖升高、便血、抽搐、恶心、烦躁、腹痛、腹泻、昏迷、溃疡、呕吐、呕血、皮膜充血、皮疹、瘙痒、水疱、水肿、烫灼伤、头昏、意识障碍、震颤。
病因:农药主要是指用以消灭和阻止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物质或化合物及卫生杀虫剂等的总称。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合成的农药品种日益增多。目前,全世界约有农药1200余种,常用的约有250余种。根据目的不同农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照农药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有机农药又可分为多种,如有机氯、有机砷、有机硫、有机磷等;按照农药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吸剂、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等;按用途、原料和毒性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杀鼠剂等。这些农药的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及公共卫生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阅读:3.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