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乳房、腺瘤、乳核、多梦、情绪不稳、乳房肿块、神志异常、失眠、睡眠障碍、疼痛、心烦、易怒、抑郁、胀痛。
病因: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对本病的认识还有腺纤维瘤、腺瘤之称,是由于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若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上述三种分类只是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不同,故统称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呈圆形或卵圆形,临床多见1-3cm,生长缓慢,妊娠或哺乳期时可急骤增长。极少数青春期发生的纤维腺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8-10cm,称为巨大纤维腺瘤,仍属良性肿瘤。纤维腺瘤恶变成纤维肉瘤或乳腺癌者极少见,不到1%。
阅读:3.2W
血栓性疾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栓病、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多、腹水、偏瘫、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腹痛、疼痛、血栓、意识障碍、胀痛、肢端水肿、肢体痛、肿胀。
病因:血栓形成(Thrombosi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多数为小血管)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液供应障碍的病理过程。依血栓组成成分可分为血小板血栓、红细胞血栓、纤维蛋白血栓、混合血栓等。按血管种类可分为动脉性血栓、静脉性血栓及毛细血管性血栓。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是血栓由形成部位脱落,在随血流移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堵塞某些血管,引起相应组织和(或)器官缺血、缺氧、坏死(动脉血栓)及瘀血、水肿(静脉血栓)的病理过程。以上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还有渐增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阅读:3.2W
督脉虚衰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督脉证、虚证、佝偻病、耳聋、耳鸣、耳鸣耳聋、龟背、健忘、脉细弱、舌淡白、听力下降、头昏、头重、弯腰、眩晕、腰脊酸软。
病因: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象。督脉主司生殖,为"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则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亦为虚象。
阅读:3.2W
郁蒸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郁证、蒸证、濡脉、郁证、便秘、便结、便溏、唇干、大便不爽、大便秘结、呆钝、恶心、耳聋、发热、烦渴、烦躁、汗出、汗黄、汗黏、烘热、拒乳、咳痰、口干、口渴、口苦、霉酱苔、面红、面黄、纳呆、尿短、尿黄、呕恶、舌红、舌紫黯、身目发黄、身热、神昏、苔白滑、苔黄、苔黄腻、苔灰、苔绿、痰中带血、听力下降、脘胀、胸闷、胸脘痞闷、指纹滞、足冷。
病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令郁蒸。"王冰注:"郁,盛也;蒸,热也。言盛热气如蒸。"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清王晫《快说续记》:"盛暑郁蒸数日,夜不能成寝。"
《太平广记》卷四十引唐裴铏《传奇·陶尹二君》:"天地尚能覆载,云气尚能郁蒸,日月尚能晦明,川岳尚能融结。"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水潦方降,草木蒙密,地气郁蒸,易生疾厉,不可行师。"
宋司马光《山头春色》诗:"天意欲回煦,羣生稍郁蒸。"。
阅读:3.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