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虚、湿盛、沉缓脉、沉细脉、滑脉、滑数脉、缓脉、脾胃湿、脾胃虚、濡脉、弱脉、舌齿痕、舌裂纹、舌略胖、细滑脉、淡白裂纹、淡黄润胖、脾证、湿证、虚证、鼻鼾、便溏、喘息、恶寒、乏力、肥胖、浮肿、浮肿便溏、腹闷、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腹胀神疲、结痂、倦怠、口淡、口干、口苦、困倦、懒言、里急后重、裂纹舌、流黄水、流涎、脉缓滑、脉濡缓、脉无力、面㿠白、面色发黄、面萎黄、纳差、纳呆、尿量异常、尿少、脓血便、泡沫便、皮疹、气喘、气短、气短懒言、瘙痒、舌暗、舌淡白、舌干、身重、神疲、渗液、声重、食少、食少便溏、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嗜卧、水疱、睡眠不安、四肢不温、四肢困重、苔白厚、苔白腻、苔厚腻、苔黄、苔黄腻、苔润、体重增加、听力下降、头昏、头晕、吐乳、脱屑、脘痞、小便清长、胸闷、胸闷气短、胸脘满闷、虚浮、肢体倦怠、肢体困倦、指纹淡红。
阅读:3.3W
外伤血证体表出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体表、外伤血证、出血不止。
备注:局部急救止血的原则是立即压迫出血的血管或堵塞伤口。
《血证论》说:"创伤出血,无偏阴偏阳之病,故一味止血为要,止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用厚消毒纱布覆盖创面后加压包扎。若创面不大,宜先清洁创面,或覆盖消毒杀菌又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敷料或药膏,如生肌象皮膏、云南白药等。裂伤较长宜缝合。大动脉出血,压迫伤口近侧的动脉干,随后用厚敷料加压包扎,及时转运做进一步处理。四肢大出血的最有效止血方法是止血带,但止血带必须充分扎紧,若压力大于静脉压,却低于动脉压,则成了放血带。而且止血带一般在1小时左右定时放开,以防远侧肢体坏死。有重要脏器损伤时,以处理脏器损伤为主。
阅读:3.3W
心包实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实证、心包证、心系实、实证、心证、舌疮、心悸、懊憹、口苦、面红、目黄、衄血、吐衄、吐血、喜笑、下血、心痛、胸痛、胸胁满闷、怔忡。
病因:心包实证,心包有实邪的重要特征:症状表现出来就比较强烈,范围也比"心实证"的范围大,包括胸胁支满或胸腹支满或胸膺痞满、笑不休、心剧烈跳动(带胀的那种心跳,区别于虚的心跳)、面赤或面赤如新妆、目黄(熏黄)、还有带"火"的特征(如口苦、舌上生疮等),以及"火+血"(血热妄行)的特征,如吐血、衄血、下血等。心包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
1、胸胁支满;或或胸腹支满,胸膺痞满(心实的特征是: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两胁内痛,胁背胸支满,腹中迫急不可奈)
2、心中澹澹大动,或心中跳动不安,或心中怔忡不安(心实的特征是:心胸内痛,心中痛,心中卒急痛,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
3、善笑不休(心实的特征是:笑不已)
4、面赤,或面赤如新妆
5、目黄
6、口中苦
7、舌上生疮
8、吐血、衄血、下血。
阅读:3.3W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发热、皮肤病、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高凸、结节、疱疮、斑块、触痛、乏力、关节酸痛、红斑、急性面容、脓疱、水疱、疼痛。
病因: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即 Sweet综合征,为少见病,主要见于女性,其特征为:
(1)皮肤突然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或斑块,主要分布于手臂、面部和颈部;
(2)在组织学上真皮显示有特征性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3)常有发热、全身消耗和周围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
(4)皮损通常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常反复发作。该综合征一般为特发性少数病例,可并发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粒细胞或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个别病例还可并发于其他恶性疾病。
阅读:3.3W
诊脉的手法
小结:脉象按力度分浮、中、沉,在诊脉的时候,会使用到举、按、寻的手法,这些都是不同的操作手法,虽可结合使用,但不能相混。[举法]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浮取"。[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沉取"。[寻法]寻即寻找的意思,指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另外,在使用几根手指上,还分总按和单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单按]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
阅读:3.3W
小儿变蒸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数脉、小儿、口角疮、发热、烦渴、腹痛、汗出、拒乳、呕吐、食入即吐、水疱、啼哭、畏寒、心烦、夜啼、易惊、肢端发凉。
病因:小儿变蒸,又称"变蒸",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隋唐以降,众多医家对该学说多有阐发,内容不断补充,其说益繁,然亦存在相关争端。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2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发热,可微热,可大热,心烦、夜啼、汗出、烦渴、呕吐、脉数而乱、口角起疱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
阅读:3.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