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滑肉门
小结:【穴名来源】滑,美好;肉,肌肉;门,门户。滑肉,为初步消化后的精细食物。穴平脐上1寸食物至此已分别清浊,犹如精细食物通过之门户。
【精准定位】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涤痰开窍、镇惊安神、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掌根推揉滑肉门,每次1~3分钟。灸法:艾条灸5~10 分钟。
阅读:6.3K
太少合病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太阳病、恶寒、发热、微呕、心下支结、肢节烦痛。
阅读:6.3K
暑湿袭表感冒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鼻塞、咳嗽、身热不扬、身重、痰黄、头重痛、小便短赤、胸闷、鼻流涕、汗出、汗出不畅、倦怠、脉濡数、面垢、呕恶、身热、苔黄腻、头昏、暑湿伤表感冒。
阅读:6.3K
神门
小结:【穴名来源】神,心神;门,门户。心藏神;此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神出入之门户。
【精准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证,头痛头昏,心悸,手臂疼痛麻木。喘逆上气,呕血。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按压3~5分钟,致局部酸胀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灸法:温灸5~15分钟。
阅读:6.3K
天顶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荨麻疹、上肢关节痛、头痛、膝关节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有偏阴之性,故有清热安神,祛痰、镇痛之功。
阅读:6.3K
李氏治中风偏枯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偏枯、风中经络、肝亢、脑血栓形成、气虚、肾虚、血瘀。
阅读:6.3K
五枢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赤白带、股痛、腰痛、阴挺、月经不调、少腹痛、小腹痛、附件炎、妇科病、疝气、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
来源: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阅读:6.3K
四缝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百日咳、小儿疳积。
来源:在指深屈肌腱中。穴区浅层有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桡侧两个半手指)和尺神经肌支(尺侧一个半手指)分布。
阅读:6.3K
呕吐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神经性呕吐。
阅读:6.3K
吴亦鼎消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肾火、心火。
阅读:6.3K
中暑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暑、阴暑、发热恶寒、无汗。
阅读:6.3K
王国瑞头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眉棱骨痛。
阅读:6.3K
景岳脾积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脾积、脾虚气滞、心下痞。
阅读:6.3K
大全小便不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便不利、中暑、身热。
阅读:6.3K
痢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痢疾、急性菌痢。
各家论述:急性菌痢证属湿热食滞,互阻大肠,伤及阳明气血所致。用清热化湿,消积导滞法。上巨虚以宣导肠中积滞。
阅读:6.3K
本神
小结:【穴名来源】本,根本;神,神志。穴在前发际神庭旁,内为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
【精准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祛风定惊,清热止痛。
【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厥,头痛,眩晕,颈项强急。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按揉头窍阴,每次3~5分钟。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6.3K
葛洪中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脑卒中、尸疰。
阅读:6.3K
委阳
小结:【穴名来源】委,弯曲;阳,阴阳之阳,外属阳。穴在腘窝横纹中,委中穴外侧。
【精准定位】在膝部,腘横纹上,当股二头肌腱内侧缘。
【功能】通利三焦,舒筋通络。
【主治】排尿困难,水肿,便秘,腰背部疼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腹点按委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6.3K
廖润鸿胸噎不嗜食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噎膈、食欲不振。
阅读:6.3K
楼全善脚气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行步困难。
阅读:6.3K
肖福庵风眼赤烂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睑弦赤烂、风眼。
阅读:6.3K
肖福庵肺心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动辄加重。
阅读:6.3K
李学川便秘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大便不通、久病、神疲、体虚、无力。
阅读:6.3K
咳嗽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嗽、百日咳、肺热、风热、脾虚、胸膈不利、咽喉不利。
阅读:6.3K
下痿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下肢痿软、实证、外伤、二便自利、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阅读:6.3K
清肝救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赤、咳嗽、咳血、面色红、痰稠、痰黄、痰少、眩晕、急躁易怒、脉弦数、舌质红、苔黄、头胀、胸胁灼痛、泻肝清肺。
各家论述: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若木强而金弱,则出现肝木反侮肺金之象,即肝火灼肺,亦云“木火刑金”。肺主肃降,肝主升发,主疏泄,二者相互协调,是全身气机调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肝疏泄失常,升发太过,则可致气火上逆而犯肺,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则见咳嗽阵作,且因情志失畅而加重;若火灼津伤,炼液成痰,则痰黄黏稠;火灼肺络,络损血溢,则咳血。肝火内郁,失其条达,疏泄不利,则见胸胁灼痛,急躁易怒;肝火上扰,则头胀眩晕,面红耳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则为肝经实火内炽。行间、阳陵泉:行间为肝经之荥火穴,又是肝经之子穴,按“荥主身热”之理,取之可清肝泄热,降逆止血。阳陵泉是胆的合穴、下合穴,合治内腑。肝胆互为表里,故取之以疏泄肝胆。肺俞、鱼际:肺俞治肺系病证。鱼际为肺经荥穴,荥主身热,无论外感风热,燥热或阴虚内热所致的肺热伤络均可取鱼际治之。二穴合用,可清肺润燥,养肺止咳。膻中:是八会之气会,为治气病要穴,善调胸中大气。对肝气逆犯于肺者,针之可宽胸调气,清肺化痰,降逆止咳。《针灸甲乙经》说:膻中“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阅读:6.3K
肩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肩凝、肩周炎、不能举、肩背痛、肩关节痛、上肢瘫痪。
临床应用:配肩前、肩髃治肩周炎等。
阅读:6.3K
热入血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入血室、阳明病、头汗、下血、谵语。
阅读:6.3K
景岳痢疾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痢疾、大瘕泄。
阅读:6.3K
千金食晦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少、多饮、腹胀、脊痛、食多、瘦弱。
阅读:6.3K
肖福庵崩漏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崩漏、冲任不固、肾气虚证、血崩。
阅读:6.3K
中庭
小结:【穴名来源】中,中间;庭,庭院。穴在心下,犹如在宫殿前庭院之中。
【精准定位】在胸部,剑胸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功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主治】心痛,胸满,呕吐等。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揉按中庭,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温灸5~10分钟。
阅读:6.3K
李学川中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暑、暑热、神昏。
阅读:6.3K
志室
小结:【穴名来源】志,志意;室,房室。肾藏志;穴在肾俞外侧,如肾气聚集之房室。
【精准定位】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功能】补肾益精,调经止带,利湿通淋,强壮腰膝。
【主治】遗精,阳痿,阴痛水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按摩锤或手握空拳捶打志室,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6.3K
肖福庵手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痛、上肢痛。
阅读:6.3K
大成腰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着凉。
阅读:6.3K
千金肘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肘挛、缺盆痛。
阅读:6.3K
龈交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鼻衄、齿衄、口臭、口噤、面色红、腮肿、项强、牙痛、腰痛、口舌歪斜、牙龈肿痛、癫狂、面部病证、闪腰、腰扭伤、痔疮。
来源: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神经分支。
阅读:6.3K
大全耳鸣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鸣、肾虚、腰痛。
阅读:6.3K
贺普仁治高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高热、表邪未解、风热、里热、热炽阳明、热郁。
阅读:6.3K
通便导滞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大便干结、大便秘结、乏力、腹痛、腹胀、纳呆、便干、大便不畅、大便艰难、通便。
各家论述: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多为大肠传导失常,其原因多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胃与大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导滞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脾主运化,脾虚失于运化,糟粕内停;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肝郁气滞,则腑气不通,气滞不行;肾司二便,肾阴不足,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肾阳不足,肠道失于温煦,传导无力,大便不通。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出现腹胀、腹痛等症。
天枢、大肠俞、下巨虚:是足阳明经大肠之募穴,针用泻法有通肠导滞的作用,与大肠俞同用属俞募配穴,再配下合穴上巨虚,“合治内腑”,三穴都有增强肠腑功能的作用,共用可起到通调大肠气机、宽肠行滞的功效。
左腹结穴:属局部配穴,通调腑气,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效穴。
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穴,能调理三焦气机,五穴同用,共奏通腑导滞、理气通便之功。
阅读:6.3K
卵巢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白内障、不育症、垂体功能减退症、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内分泌失调、痛经、硬皮病、侏儒症、子宫内膜炎、闭经、带下量多、发育不全、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阴,故有滋养精血,补益肝肾,调经缓急,健脾升清之功。
本穴能激发雌激素,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血中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含量;还可松弛子宫颈;有用于肝硬化及外阴瘙痒症者;为诊治妇科病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参考穴。
阅读: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