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琼瑶真人胎衣不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衣不下、小腹痛。
阅读:2.7K
李学川目翳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翳、目涩、难睁。
阅读:2.7K
痞满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痞满、太阳表虚、心下痞。
阅读:2.7K
大全酒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酒疸、面目发黄、尿黄、饮酒过度。
阅读:2.7K
居髎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股痛、下肢痿痹、腰痛、腰腿痛、少腹痛、软组织损伤、疝气、瘫痪、腰部病证。
来源:浅层为阔筋膜张肌,深部为股外侧肌;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阅读:2.7K
鼻衄针灸方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衄。
各家论述:鼻衄多为风热袭肺,或肺热壅滞,循经上扰所致,俗称“上火”。天府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于上臂,简易取穴可“以鼻点穴”,是治疗鼻衄的经验有效穴。孔最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阴经郄穴主治血证,肺开窍于鼻,故孔最尤善治疗鼻衄。
阅读:2.7K
邵氏治痛经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痛经、肝郁化热。
阅读:2.7K
余纯盗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盗汗、虚汗、身热。
阅读:2.7K
王执中疟疾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温疟、久疟、胁下痞块。
阅读:2.7K
廖润鸿痰饮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痰饮、留饮。
阅读:2.7K
无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汁不行、乳汁少、缺乳。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妇人无乳,少泽、合谷、膻中。”无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不下,或虽下而量不足。其病机有气血不足而乏化源;或气机郁滞,乳脉不通两种。《景岳全书·妇人规》谓:“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儒门事亲》则谓:“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有鼓舞阳明经气血的作用。膻中:为气会,针刺可宽胸理气。少泽:为催乳之经验穴。
阅读:2.7K
肖福庵月经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不育、干呕、面色黄。
阅读:2.7K
头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恶心、耳鸣、目痛、头痛、眩晕、剧痛、头风。
各家论述:《玉龙经》:“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针灸大成·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尚无痰饮合谷安。”头风是指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者,多因风寒或风热侵袭,及痰瘀郁遏头部经络所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功长祛风止痛。合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丝竹空、率谷:两穴透刺为局部取穴,功长散风通络止痛,为治疗偏头痛的要穴。神庭:是督脉穴,又为足太阳、阳明之会,有清头目、安神志之功;神庭与合谷相配又擅治阳明头痛。
阅读:2.7K
大全手指节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指痛、屈伸不利。
阅读:2.7K
上腹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嘈杂、呕吐、食欲不振、吞酸、脘腹胀痛、上腹病证。
各家论述:上腹为脾胃之分野,因此上腹病基本是脾胃的病变。凡是外感六淫或是脏腑内伤均影响了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上腹脾胃的病变因此而产生。本方取中脘为主穴,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本身分布在上腹部,既属于局部选穴法,也属于局部配穴法,针刺可达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以公孙、内关、足三里为辅穴。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与中脘相配属于上下配穴法,功擅降气止呃,和胃止痛,故《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之说。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能历络三焦,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而“阴维为病苦心痛”(《难经·二十九难》),刺之可通调三焦,和胃降逆而止痛;公孙为脾经的络穴,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而“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内关配公孙属于八脉交会配穴法,专门治疗胃心胸病变;公孙配足三里属于表里经配穴法,能健脾和胃。以上配伍则可达脾气升、胃气降、疼痛止、呕恶消的目的。
阅读:2.7K
实证气淋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忿怒、尿涩、胀痛、脉沉弦、尿淋、少腹胀、苔薄白、小便不畅、郁闷、实证气淋。
阅读:2.7K
千金泄泻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肠鸣、腹胀、里急。
阅读:2.7K
痉厥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痉厥、发热。
阅读:2.7K
逍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神疲、失眠、食欲不振、头晕、烦躁不安、忧郁。
各家论述:肝郁不舒,心脾两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三阴交、神门:健脾养血,宁心安神。太冲、合谷:合称“四关穴”,有启闭解郁之功。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与足厥阴为同名经,在天池处相接,有“心胸内关谋”之名句,故该穴为疏肝解郁之要穴。
阅读:2.7K
普济伤寒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热病、发热、颈痛、颈肿、身热、项强、腰腿酸。
阅读:2.7K
千金近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近视、恶风寒、目暗、视力模糊。
阅读:2.7K
王乐事治中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肝热、虚风内动、血虚。
阅读:2.7K
陈廷铨虚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虚劳、七伤、气血亏虚、五劳、骨蒸潮热、四肢困倦、五心烦热。
阅读:2.7K
姚寅生产后痹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产后风、四肢不遂。
阅读:2.7K
琼瑶真人颈项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颈痛、头项强痛、转侧不利。
阅读:2.7K
徐凤林治泄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慢性肠炎、脾肾阳虚、五更泻。
阅读:2.7K
王执中目泪出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流泪、迎风流泪。
阅读:2.7K
肾虚腰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尿频、腰痛、劳累加重、下肢无力、腰酸软、肾虚腰痛。
各家论述:《针灸大成·胜玉歌》:“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腰府失养,故见腰痛酸软,腿膝无力;病属虚证,故遇劳加重。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直接与肾脏相联系,用灸法可补肾益精,强壮腰脊,肾俞又位于腰部,局部取穴可调局部经气,而舒筋止痛,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故是治疗肾虚腰痛的要穴。针用泻法或加灸还可舒筋活络,祛除腰部寒湿。委中:“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足太阳经合穴,循经远取以疏通腰部经气。人中:为督脉穴,可治急性腰痛。
阅读:2.7K
肖福庵历节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历节风、白虎历节风、痛风。
阅读:2.7K
李学川牙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牙痛、颈肿痛、颧红、腮肿痛。
阅读:2.7K
经渠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手痛、手心热、腕痛、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呼吸系统疾病、落枕。
来源: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阅读:2.7K
大全脚气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肾虚、高热、红肿。
阅读:2.7K
杜思敬产妇血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晕、不知人事、失血过多。
阅读:2.7K
痰湿咳嗽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乏力、痰稠、痰多、痰黏、倦怠、脉濡滑、纳少、苔白腻、胸脘痞满、痰湿咳嗽。
阅读:2.7K
王执中阴缩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缩、虚证、睾丸萎缩、久病。
阅读:2.7K
千金膝股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膝肿、股肿、转筋。
阅读:2.7K
聚英臌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寒证、脾虚、气胀、腹胀。
阅读:2.7K
大成脱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脱肛、气陷。
阅读:2.7K
江璀吐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泻、久泻。
阅读:2.7K
角窝上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不孕症、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别名:降压点
阅读:2.7K
肖福庵面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面肿、水停、停饮、外邪侵袭、面胀、面肿、小便不利。
阅读:2.7K
呃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
各家论述:呃逆多因饮食不节,伤及中土,胃失和降,气机逆乱,直冲气道而致。其治常以宽胸快膈、和中降逆为法。上气海膻中,沿皮直透中庭,宽胸顺气。中脘系腑之会,胃之募,直刺1寸,调中和胃以降逆。内关透外关,针感直达胸胁,疏调上中下三焦气机。足三里胃之合穴,针刺通调腑气。颈椎夹脊穴,针向脊柱,针刺1.5寸,针感强烈,舒胸快膈。
阅读:2.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