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阴陵泉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泻、腹胀、脾湿、水肿、膝痛、小便失禁、遗尿、阴痛、小便不利、黄疸、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尿路感染、尿潴留、软组织损伤、痛经、细菌性痢疾、遗精、阴道炎。 来源: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阅读:2.6K

千金狂证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狂证、多言、狂言、两目上视。

阅读:2.6K

千金癫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昏仆、寒热。

阅读:2.6K

血虚生风面肌痉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面色无华、劳累加重、脉细弱、面肌痉挛、舌质淡、四肢乏力、苔薄白、血虚生风面肌痉挛。

阅读:2.6K

玉龙经月经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阅读:2.6K

楼全善消渴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口气热、痰稠、咽干。

阅读:2.6K

肝阴不足胁痛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口干、头晕目眩、咽干、久病、劳累加重、脉数、脉弦细、舌质红、苔少、胁隐痛、肝阴不足胁痛。

阅读:2.6K

疝气偏坠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疝气、偏坠、鞘膜积液、睾丸偏坠、红肿、疼痛。

阅读:2.6K

吴亦鼎大泻气脱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暴泻、气脱。

阅读:2.6K

肿瘤特异区1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肿瘤、癌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专于疏利清缓,故能行气活血,化痰利湿,清解毒热,镇静止痛,治疔肿瘤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阅读:2.6K

甲乙癫疾口噤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失禁、张口。

阅读:2.6K

李学川足趾节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趾痛、行步困难。

阅读:2.5K

聚英明目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明目、风热、肝实、气壅、痰热、血瘀、血滞、瘀热、目赤肿痛。

阅读:2.5K

肖福庵失音不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音、不语。

阅读:2.5K

大全中风偏瘫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偏瘫。

阅读:2.6K

杜思敬头风面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风、面肿、项强、转侧不利。

阅读:2.5K

肖福庵鹤膝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鹤膝风、膝肿痛。

阅读:2.5K

失眠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眠、肝胆火热、肝胆火盛。

阅读:2.5K

姚寅生气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气肿。

阅读:2.5K

臂中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癫狂、腓肠肌痉挛、风湿性心脏病、癔病、悲泣、臂痛、痉挛、麻痹、上肢麻木、胸胁痛。 来源:在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之间,有屈指浅肌,屈指深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和正中神经。

阅读:2.5K

聚英中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风中经络、痹痛、四肢麻木。

阅读:2.5K

王执中足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足热、不能久立。

阅读:2.5K

陆氏治麻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麻风、毒邪、血毒。

阅读:2.5K

普济腹满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肝胃不和。

阅读:2.5K

痛经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痛经、寒凝血瘀、肾虚。

阅读:2.5K

杨甲三治腹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胃肠失调。

阅读:2.5K

李学川两眉角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眉角痛。

阅读:2.5K

千金咳喘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咳喘、嗳气、久病、咳唾、体虚。

阅读:2.5K

头针顶中线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瘫痪、脱肛、下肢病证、小儿遗尿、巅顶痛、高血压、麻木、尿多、疼痛。 来源:有左右枕额肌枕腹与额腹之间的帽状腱膜;有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枕动脉吻合构成动脉网;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等。

阅读:2.5K

彭氏治唾液分泌过多症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摄唾、流涎、肾虚。

阅读:2.5K

医山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耳聋、耳鸣、腹不适、失眠、头昏、头晕、下肢无力、腰膝酸痛。 各家论述:本穴性质属平,故有滋补利湿,升清利窍,舒筋通络之功,可用于治疗耳窍失聪,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阅读:2.5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

阅读:2.5K

廖润鸿尿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尿血、脾肾两虚尿血。

阅读:2.5K

郁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纳呆、失眠、眩晕、咽梗、抑郁、月经不调、悲泣、情绪不稳、胸胁胀痛、易怒、郁证、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悸、癔症。 来源:郁证主要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脾失健运,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逐渐导致五脏气机不和而出现郁证的各种证候表现。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也。​”病初多为实证,经久不愈,则转为虚证。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 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血郁。郁火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郁滞胸中,发为郁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 2.气郁化火 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 3.痰气郁结 气机阻滞,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 4.心脾两虚 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脾,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短气、自汗;耗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失所养,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乱,则悲伤哭泣,哭笑无常。

阅读:2.5K

气滞血瘀痛经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经色紫黯、经血夹块、拒按、乳房胀、舌有瘀点、余沥不尽、经少、脉沉弦、舌质紫黯、小腹胀痛、气滞血瘀痛经、痛经。

阅读:2.5K

王乐事治瘰疬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瘰疬、颈淋巴结核。

阅读:2.5K

王执中月水不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小腹硬痛。

阅读:2.5K

徐春甫霍乱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虚寒。

阅读:2.5K

李守先针眼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针眼。

阅读:2.5K

肖福庵伤寒发痉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伤寒、发痉、寒热。

阅读:2.5K

踝关节扭伤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跛行、骨擦音、皮下瘀斑、压痛、瘀血、活动不利、皮下出血、疼痛、肿胀、踝关节扭伤。 来源:踝关节扭伤主要引起外侧、内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最为常见,约占踝部损伤的70%以上。 1.外侧副韧带损伤 外踝长,内踝短,外侧副韧带比内侧副韧带薄弱,而足外翻背屈的肌肉(第三腓骨肌)不如内翻的肌肉(胫前肌)强大,足部向外的力量不如向内的力量大,因此当路面场地不平,跑、跳时失足,或下楼梯、下坡时,易使足在跖屈位突然向内翻转,身体重心偏向外侧,导致外侧副韧带突然受到强大的张力牵拉而损伤。最易造成损伤的是距腓前韧带,其次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损伤则较少见。损伤后,轻者韧带附着处骨膜撕裂,骨膜下出血;重者韧带纤维部分撕裂;更甚者韧带完全断裂,可伴有撕脱性骨折或距骨半脱位。 2.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比较坚韧,损伤机会相对较少。损伤常发生在踝关节突然外翻及旋转时。在跑、跳运动中,由于落地不稳,身体重心偏移至足内侧,踝关节突然向外侧捩扭,超过了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及韧带的维系能力,致使内侧副韧带撕裂损伤。如果外翻的作用力继续增强,可造成内侧副韧带撕脱,伴胫腓下联合韧带撕裂,或胫腓骨下端分离,伴内踝撕脱骨折。中医学认为,踝为足之枢纽,足之三阴、三阳经筋所结。因足跗用力不当,经筋牵抻过度,致使经筋所结之处撕裂,阳筋弛长,阴筋拘挛,气血离经,为瘀为肿,活动牵掣,屈伸不利,伤处作痛。

阅读:2.5K

胃十二指肠溃疡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弱。

阅读:2.5K

王执中呃逆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呃逆、噎膈。

阅读:2.5K

千金房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劳房、短气。

阅读:2.5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