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冬瓜银杏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肺癌。
阅读:1.2W
阿胶山萸巴戟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肾不足、闭经、痛经、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山茱萸、巴戟天都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可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腹部冷痛等症。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盗汗自汗等症的调理。甘草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强健有助于生血。甘草在这款茶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调和药性,能中和山茱萸、巴戟天的燥性,使茶方补而不腻不燥。
阅读:1.2W
枸杞子核桃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肾不纳气、肺心病。
临床应用:肺心病肾不纳气患者食用。
阅读:1.2W
木耳芝麻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便秘、肠风、痔疮、便血、下血。
各家论述:二味皆系甘平滋补之食、药两用佳品,既有凉血止血之效,又有润燥通便之能。一半生用,意在凉血之性强;一半炒黑,令其止血作用增。生熟并用以充分发挥两者止血,润肠的功能。两者合用大便通利,便血得缓。据《唐本草》介绍,"木耳有楮、槐、榆、柳、桑五耳,软者皆可食,但疗痔用,以槐耳为佳"。
《本草纲目》说:"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疗痔多用髦耳,是因为槐的花、实、叶,枝皆有止血疗痔的药治作用。本方代茶频饮。每日1-2剂。
阅读:1.2W
鹿蹄肉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中风病、脚膝痛。
阅读:1.2W
花香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寒束表、鼻塞、恶寒、恶寒发热、咳喘、尿少、水肿、头痛、无汗、浮肿、脉浮滑、脉浮紧、苔白、肢节酸痛。
临床应用:眼睑浮肿,继而四肢水肿,全身皆肿,伴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阅读:1.2W
桑葚银耳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目疾、肝虚。
阅读:1.2W
冬瓜治消渴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消渴。
阅读:1.2W
和胃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不和、胃病、饱痛。
各家论述: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脏腑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脏腑,遍及全身之湿。木香气芳香而辛散温通,擅长于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对于脘腹气滞胀痛之证,为常用之品。生姜性温,温胃和中,降逆止呕。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当过食寒凉之物或受风雨寒湿,或暑热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及时食用生姜,可消除寒湿所造成的身体不适。甘草,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乏力气短、食少便溏等。
阅读:1.2W
蒲公英茶·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扁桃体炎、感冒、急性咽喉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滇南本草》中对此都有记载,称蒲公英能"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加大剂量至60克,对湿热蕴结之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和乳痈初起者亦有良好的疗效。该茶连服3-5日。
阅读:1.2W
马齿苋绿豆治细菌性痢疾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阅读:1.2W
竹叶宁心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热病、失眠、睡眠不安、心烦、口渴。
各家论述:本茶在《圣济总录》中为治疗霍乱而设,但是在民间盛行作为夏季清凉饮料,清热解暑之用。竹叶性寒,味甘、淡,《神农本草经》记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气热气俱清……主治暑热消渴。"
《本草纲目》云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可见竹叶以清热除烦、止渴宁心为长。本方代茶温饮,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饮服。既可疗疾,亦是夏季清热解暑之良品。
阅读:1.2W
归脾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崩漏、带下病、癫痫、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神经衰弱、心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风、便血、盗汗、健忘、厥逆、劳伤心脾、脾不统血、脾虚、气血不足、失眠、思虑过度、心脾两虚、虚劳、虚热、眩晕、月经不调、怔忡、身倦、食少、吐血。
阅读:1.2W
豆腐渣治臁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臁疮、足臭。
阅读:1.2W
山楂麦芽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虚湿盛、便溏、潮红、腹胀、瘙痒、舌胖、神疲、脉濡缓、食少、苔腻。
临床应用: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阅读:1.2W
甘麦大枣蜜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脾两虚、便溏、乏力、腹胀、健忘、面白、面萎黄、失眠、心悸、抑郁症、悲泣、倦怠、脉细弱、舌淡、食少、苔白、易惊。
临床应用:肝郁胃热,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抑郁症浮小麦具有养心除烦敛汗的功效;大枣补益心脾;炙甘草可益心气、补脾气。三味合用,即甘麦大枣汤,为治疗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呵欠频作的名方。本食疗制成蜜饮,更为老年患者所接受。
阅读:1.2W
山楂白术陈皮膏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便溏、腹胀。
阅读:1.2W
绿豆陈皮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暑热、尿赤、烦渴、尿短。
临床应用:适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症。
阅读:1.2W
当归粳米治疳积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疳积、气血两虚。
阅读:1.2W
桂心粥·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补益肝肾、润肠通便、乌须发、美颜。
阅读:1.2W
桑椹牛骨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
阅读:1.2W
十味香薷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恶心、乏力、呕吐、脾胃不和、舌不知味、暑热、身倦、五心烦热、心腹满闷。
阅读:1.2W
杏仁百合饭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杏仁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百合能清肺润燥。两味相合煮成药饭治疗咳嗽气喘有一定功效。
阅读:1.2W
姜苏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风寒感冒、肠胃不适、发热、头痛。
临床应用:先将苏叶洗净,生姜切丝。再将两者一起装入茶包袋中或者直接放入杯中,加500ml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阅读:1.2W
桑椹醪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肾阴虚证、唇干、耳鸣、乏力、口干、口渴欲饮、口燥咽干、尿多、尿频、尿浊、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头晕、消瘦、咽干、便干、便结、脉沉细数、脉细数、舌红、舌津少、苔少、胃脘灼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临床应用: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阅读:1.2W
莲子山药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瘦。
阅读:1.2W
大蒜治外阴白斑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外阴白斑。
阅读:1.2W
人参当归鸽肉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两虚、贫血、头晕目眩、食少、体虚。
阅读:1.2W
党参枸杞红枣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无力。
阅读:1.2W
山楂籼米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虚弱、乏力、身倦。
临床应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病后体虚者。
阅读:1.2W
羊肾米粉治痿证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痿证。
阅读:1.2W
参术散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脾痛、气虚。
阅读:1.2W
佛手百合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乳腺癌。
阅读:1.2W
话梅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生津开胃、解暑止渴。
阅读:1.2W
二陈止痢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痢疾、热痢、里急后重、下痢脓血。
各家论述: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胃、肺经。陈皮有三大作用,一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
《本草经疏》说陈皮"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瘦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生姜在此方中和中理气,与陈茶叶共助陈皮利湿、止痢。据相关报道,本茶对下痢的里急后重、兼有脓血者效果良好,治疗多例,皆有效。每日2-3剂,不拘时温服。
阅读:1.2W
白芷咖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气郁结、气郁、气郁体质、郁证、头痛、胸闷。
临床应用:气机调畅是保持健康的要素,紫苏梗擅理气宽中,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二者相配,以甘草调和,与咖啡同饮,可调气郁不舒,头痛胸闷等。
阅读:1.2W
芝麻粥·第二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肾经证、骨质疏松。
阅读:1.2W
黄精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气不升、脾气虚证、乏力、腹胀、气短、神疲、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脉弱、舌淡、小便不畅。
阅读:1.2W
山楂内金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散气结、化瘀血。
临床应用:山楂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助脾健胃,助消化;又入血分,善化痰,散结,止痛,《医学衷中参西录》盛赞山楂"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佐以粳米之甘,扶正气以行瘀血,为主食。鸡内金性味甘平,入脾、胃、膀胱经,消食磨积,健脾止泻。三品相合,化瘀血,散气结,适用于血瘀质者。
阅读:1.2W
参芪鸡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冠心病、盗汗、心肾两虚、自汗。
阅读:1.2W
大蒜栀子治癃闭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癃闭、尿频、尿涩、尿痛、小腹胀痛。
阅读:1.2W
归参炖母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血虚证、气血两虚、闭经、便溏、耳聋、耳鸣、乏力、腹胀、肌肤甲错、麻木、面白、面色无华、目眩、气短、舌胖、神疲、神疲乏力、声低、失眠、食欲不振、头晕、头晕目眩、胁痛、心悸、眼花、月经不调、震颤、筋脉拘急、倦怠、懒言、脉细、脉细弱、舌暗淡、舌淡、舌淡红、食少、苔白、脘胀、爪甲无华。
临床应用:头晕目眩,胁痛不适,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晌,面色淡白,唇舌指甲色淡,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肌肤枯糙,脉细。颤振日久,面色无华,神惫乏力,头晕眼花。舌淡胖有齿印或色暗淡,脉细弱。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少食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耳鸣耳聋日久,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阅读:1.2W
养生酒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肝血虚、面容憔悴、失眠、头晕、心悸、眼花。
临床应用:又名归元酒。为民间常用的强身保健滋补药酒,重点在于滋补阴血。因为中医认为头发为血之余,眼目需精血所养,肌肤需营血所润,故长期服可养颜润肤,乌发明目。
阅读:1.2W
黑芝麻杏仁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血虚秘、健忘、面色无华、目眩、气短、头晕、头晕目眩、心悸、便干、便结、唇淡、脉细、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头晕目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阅读:1.2W
冬瓜莲叶扁豆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卫分热盛、发热、咳嗽、头痛、恶风寒、汗少、口渴、脉浮数、苔黄、咽喉肿痛、瘀紫。
临床应用: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阅读:1.2W
五加蜜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体质、热毒。
临床应用:刺五加微苦,制以甘草之甘,佐以蜂蜜甘润,可补益中焦脾胃,清解人体热毒。
阅读:1.2W
桑菊杏仁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热犯表、恶风、汗出、烘热、喉痛、咳嗽、气粗、痰稠、痰黄、痰黄稠、涕黄、头痛、咽干、咳痰不爽、口渴、脉浮数、身热、苔黄。
临床应用: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烘热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阅读:1.2W
姜汁黑枣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阅读:1.2W
人参薤白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肾阳虚、面㿠白、气短、舌胖、神疲、手足不温、畏寒、心悸、心痛、胸闷、自汗、脉沉细迟、苔腻、肿胀。
临床应用: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神倦怯寒,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阅读:1.2W
人参红糖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脾气虚、便溏、恶风、乏力、咳嗽、纳呆、气短、支气管哮喘、自汗、倦怠、脉弱、舌淡、苔白滑。
临床应用:脾肾虚弱,咳嗽气短,自汗怕风,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弱。支气管哮喘人参配陈皮健脾益肺、补气化痰;加紫苏子降气定喘;配红糖增健脾益气之力。现代研究表明,人参有适应原样作用,可以抵御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变态反应,逐步改变过敏体质。
阅读: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