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青蒿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发热、暑证、心烦。
阅读:1.3W
杏仁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表寒肺热、饮停胸胁、燥邪犯肺、鼻干、鼻煽、喉痒、咳嗽、口干、目眩、气喘、气粗、身痛、痰稠、痰中带血、头晕、头晕目眩、胁胀、胸闷、胸痛、胸胀、烦闷、口渴、脉沉弦、脉浮滑数、脉数、舌红、舌津少、身热、苔白滑、苔黄滑、形寒、胸胁胀痛、肢冷。
临床应用:喘逆上气,胸胀或痛,鼻扇,息粗,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烦闷,身热,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阅读:1.3W
冬瓜红豆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肠炎、肺炎、感染、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病、肝胃郁热、胃阴亏虚。
阅读:1.3W
麦冬竹叶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暑热、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口渴。
临床应用:适用于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纳食等症。
阅读:1.3W
参归猪心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两虚、多梦、烦躁、失眠、心悸。
临床应用:可用于气血亏虚、心悸、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的辅助食疗。佐餐食用。
阅读:1.3W
参苏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感冒、感冒。
各家论述:党参味甘,性平,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能够调节微循环,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本草从新》记载其"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苏叶味辛,性温,能够发汗解表、散寒理气,能够增进胃肠道蠕动。两药都是归脾、肺经。每日1剂,代茶服用,实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感冒的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较理想的保健饮料。
阅读:1.3W
小麦曲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食伤、大便不爽、拒按、呕吐、食欲不振、矢气、脉滑、苔厚腻、吞酸、胃脘胀痛。
临床应用: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气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阅读:1.3W
参归枣鸡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贫血、闭经、经稀、面萎黄、萎黄。
阅读:1.3W
固表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感冒、盗汗、风邪、汗多、自汗、口渴、体虚、易感。
临床应用:自汗、盗汗
阅读:1.3W
黑米绿豆治脚气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脚气。
阅读:1.3W
鹿肾粥·第四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肾气不足、耳聋。
阅读:1.3W
归姜羊肉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胎禀不足、虚证、病后、产后、体虚。
临床应用: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为补血首要之品。而羊肉又为肉类食物中重要的温补之品,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配伍生姜则加强本膳温通气血的功效。本膳为温补之品,实热者、阴虚内热者忌食。本药膳即为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阅读:1.3W
生脉散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阴两虚、乏力、冠心病、口干、气短、胸闷。
阅读:1.3W
当归乌鸡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血不足、不孕、经色浅淡、面萎黄、头晕、心悸、眼花、月经过少、怔忡、小腹空坠。
阅读:1.3W
山楂麦芽茶·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
临床应用:减肥瘦身
阅读:1.3W
白茅根茶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前列腺肥大。
阅读:1.3W
干葛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热、惊悸、呕吐、头痛、壮热、夜啼。
阅读:1.3W
百龙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神失养、伸欠、悲泣、多疑、舌淡、神志不安、神志模糊、苔白、易惊。
临床应用: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此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阅读:1.3W
菊花生地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头风、痿痹、耳聋、耳鸣、眩晕。
阅读:1.3W
陈枳生姜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痰浊阻脉、恶心、冠心病、口黏、纳呆、呕吐、痰稠、痰多、胸闷、胸痛、脉滑、苔滑、苔腻、头身重、脘胀。
临床应用:湿热泻,胸闷痛胀满,口黏乏味,恶心呕吐,纳呆脘胀,痰多且稠,头重身困,苔腻滑或白或黄,脉滑。冠心病陈皮辛苦、温,有行气化痰的功效,配枳实、生姜以增强化痰、行气通脉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枳实含挥发油,有祛痰、增强心脏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生姜含姜黄素,有降低胆固醇、溶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凝血的多种功效。三者配合,适宜于痰瘀阻滞心脉的冠心病心绞痛。三味皆辛温,又能温经散寒,对受寒冷刺激诱发的心绞痛也适宜。
阅读:1.3W
黑豆浮小麦治小儿自汗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小儿自汗。
阅读:1.3W
种玉酒·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宫寒不孕、气血不足、血亏、妊娠。
临床应用:当归:性温味甘辛,补血和血,调经止痛。远志:性温味苦辛,可安神益智,是交通心肾之要药。
阅读:1.3W
生姜大蒜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寒、喜按、脘痛、喜温。
阅读:1.3W
桂圆猪肾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阳虚体质、脾经证、肾虚、心证、体虚。
阅读:1.3W
西洋参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乏力、口干、气阴两亏、少气。
阅读:1.3W
五加归膝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鹤膝风、肢痹、乏力、风湿、风湿痹证、肝肾不足、筋骨痿软、体虚。
阅读:1.3W
益母草咖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寒邪、血行郁滞。
临床应用: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寒气当令,寒性凝滞,因此冬季易血行不畅,当归补血,合益母草活血调经,以甘草调和,加咖啡醒神,共防冬季之寒邪伤及血脉经络。
阅读:1.3W
王母桃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消渴、乏力、肝肾亏虚、梦遗、目眩、纳呆、肾阳不振、失眠、食欲不振、头晕、消瘦、阳痿、腰酸、早泄、腹冷、下肢软弱、腰腿酸软。
阅读:1.3W
醋浸姜蒜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腹痛、寒证、喜按。
阅读:1.3W
荷叶茶·第七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清热健脾利湿。
临床应用:民间有"要消肥,荷叶泡茶喝一篓"之谚语。取荷叶新鲜者(过老过嫩者勿用)以清水洗净,剪去蒂及边叶,切细丝,晒干备用。常服代茶。每次10克,可连服1-2个月,效果较明显。
阅读:1.3W
大蒜治喉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喉痹。
阅读:1.3W
山楂桑菊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感冒、高脂血症、贫血、风热、高血压、目眩、头晕、头晕目眩。
阅读:1.3W
绿豆赤小豆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湿热下注、前列腺炎。
临床应用:对湿热下注型急性前列腺炎尤宜。
阅读:1.3W
大蒜治疟疾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疟疾。
阅读:1.3W
补虚正气粥·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脾胃虚弱、脾虚、气虚、久痢、咳嗽、气短、食欲不振、泄泻、自汗、浮肿、体虚、心慌。
各家论述:本膳是健脾补气、加强中焦之方,原名"补虚正气粥饮",治疗"诸痢疾、水泄霍乱,并泄血后,困顿不识人"。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人参味甘性平,可大补元气,用于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将黄芪、人参合用,同粳米煮粥,加强了两者的补气强壮作用。且粳米亦有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熬煮为粥,不仅补气壮力,更能和胃养气,有助于虚损之证的恢复。脏腑皆弱者,求之于中,补益中焦,恢复和加强脾胃功能,是抗衰延年之关键。
阅读:1.3W
丁香姜咖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寒感冒、寒凝心脉、脾肾阳虚、心阳不振、阳虚、阳虚体质、肥胖、感冒、冠心病、易感。
临床应用:干姜被誉为"温中散寒第一要药",与丁香相配,提升温中效力同时,亦能温肺,纠正阳虚之人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之弊。
阅读:1.3W
人参鹿茸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补气活血。
阅读:1.3W
生姜大蒜治中暑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中暑。
阅读:1.3W
阿胶乌鸡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气血亏虚、病后、产后、面苍白、面萎黄、贫血、神疲乏力、瘦弱、头晕、困倦。
阅读:1.3W
抗痘消痰茶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痤疮、咳嗽、痰黄。
临床应用:罗汉果润肠通便的效果温和,老年人也可以用。
阅读:1.3W
人参炖鸡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阴虚、嗳呃、唇干、口干、食欲不振、便干、便结、脉细数、面潮红、呕恶、舌红、苔少。
临床应用: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阅读:1.3W
竹甘清心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暑热、心烦、中暑、口渴、小便黄赤。
各家论述:淡竹叶性寒,味甘、淡。
《药品化义》曰:"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至于临床应用,《本草正》记述较为具体:"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故淡竹叶是方中主药,功在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薄荷味辛,性凉,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
《本草纲目》曰:"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方中甘草既调和竹叶、薄荷寒凉之性,又助其清热解暑之效。本茶是夏日常用的清暑凉茶之一。每日1剂代茶饮。
阅读:1.3W
肉苁蓉大米治便秘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便秘、便结、大便不通。
阅读:1.3W
砂仁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炎。
阅读:1.3W
芦菊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卫分热盛、邪犯肺卫、斑疹、发热、流清涕、疱疹、喷嚏、丘疹、微热、脉浮数、皮疹、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发热或微热,鼻流清涕,喷嚏,偶有轻咳,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斑疹,继而为丘疹、疱疹,皮疹大多为椭圆形,分布稀疏,疹色红润,疱疹壁薄,疱浆清亮,此起彼伏,伴有痒感,多见于躯干、颜面及头皮,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数。
阅读:1.3W
山药苡仁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胃两虚、便溏、厥冷、口舌生疮、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脉细弱、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并伴有四肢发凉,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阅读:1.3W
薏米饭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高血压病、气虚湿阻。
阅读:1.3W
胃痛适用靓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痛、呕吐、胀满。
阅读:1.3W
姜治蛔虫病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胆道蛔虫病、蛔虫病。
阅读:1.3W
丁香莲子治呃逆方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呃逆、虚证。
阅读:1.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