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黄芪生姜治痛经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痛经、寒邪、气血虚弱。
阅读:1.3W
肥胖症适用靓汤·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肥胖症、痰湿。
阅读:1.3W
荜茇粥·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腹胀、饮食不下、心腹冷痛。
阅读:1.3W
猪蹄治烧烫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烧烫伤。
阅读:1.3W
刀豆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胃寒、呃逆、胃病。
各家论述:刀豆所含皂素,植物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为有毒成分,100℃高温即能破坏,如果温度不够、时间过短会导致中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刀豆"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有人病后呃逆不止",用刀豆"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的原理。
《中药材手册》中亦说本品可"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故此方治疗因气滞或中焦虚寒之呃逆、呕吐,效专力宏。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刀豆内所含的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用于噎膈(相当于西医的食道癌)所致的饮食不下,食入即吐,既可降气和胃以止呕吐,又有对肿瘤细胞的特殊作用。临床上可试用此茶作为食道癌患者日常服用的饮料。每日1-2剂。刀豆壳具有活血散瘀功效,如用于噎膈患者,应注意带壳使用。
阅读:1.3W
藿香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湿热内蕴、嗳呃、嗳气、大便不爽、口臭、尿赤、身重、食欲不振、头晕、胸闷、脉滑数、尿短、舌红、苔厚腻。
临床应用:口气臭秽,伴喛气,嗳气后口臭明显,感头晕身重,胸闷不饥,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阅读:1.3W
酸枣仁粥·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心悸、多梦、失眠、心烦。
阅读:1.3W
当归羊肉汤·第五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寒凝血瘀、血虚、血瘀、闭经、月经不调、腹冷痛、腰膝酸软。
阅读:1.3W
黑芝麻豆浆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血证、燥证。
临床应用:黑芝麻性味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可补肝肾之阴,养血润肠通便。豆浆滋阴润燥,本品适用于阴虚质肝肾精血不足的须发早白,血虚津亏肠燥的便秘人群。
阅读:1.3W
薏米党参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高血压病、气虚湿阻。
阅读:1.3W
黑白苏子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寒痰、肺气肿。
临床应用:适用于寒痰型肺气肿患者。
阅读:1.3W
茅根荸荠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肺热炽盛、咳嗽、尿赤、痰多、支气管炎、便干、便结、尿短。
临床应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阅读:1.3W
绿豆治药物中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药物中毒。
阅读:1.3W
清咽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
阅读:1.3W
薏米红枣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脾两虚、神经衰弱。
临床应用:适用于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症。
阅读:1.3W
橘红咖啡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风温、咽喉不适。
临床应用:风为春季主气,风温初起易伤咽、肺,桔梗宣肺利咽,橘红理气宽中、化痰,甘草祛痰兼调和,尤适用于春季咽部不适者饮用。
阅读:1.3W
肉桂当归治十二指肠溃疡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阅读:1.3W
浮小麦饭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自汗、虚汗、虚热、阴虚盗汗。
临床应用:浮小麦甘、平,与粳米为饭,既为益脾胃,又能敛虚汗,对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有很好的疗效,且药性平和,便于常食。
阅读:1.3W
鲤鱼减肥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肥胖、头晕、四肢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本方所主为肝脾两虚、血少而水气不化所致的痰湿型肥胖。治宜健脾利水,疏肝养血。方中鲤鱼下气利水,当归养肝血以营经,白芍敛阴以柔肝,白术健脾以制湿,茯苓清肺而和脾。熬鱼汁以煮药,使肝血充,肝气调和;脾气化,水湿得运。肝脾气调,小便通利,痰湿水气自小便而去,则水肿肥胖得消。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用于妇人妊娠水气、腹部肿大、小便不利等,其功效历千年而不衰。历代医家对本方的运用范围均有扩展,近年来用于减肥,适于肝脾不足、水气不化的痰湿型肥胖患者。
阅读:1.2W
苁蓉山药扁豆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肾阳虚、腹痛、老年痴呆、流涎、纳呆、喜按、呆钝、寡言、肌萎、记忆减退、脉沉细弱、舌淡白、舌红、食少、四肢不温、苔白、苔少、苔无、五更泻、腰膝酸软。
临床应用:脾肾阳虚,表情呆滞,口齿含糊,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涎外溢,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老年痴呆山药、炒扁豆益气健脾补后天;肉苁蓉助命门火,补肾气。合用脾肾双补,精血共调。
阅读:1.2W
枸杞明目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
各家论述:《食疗本草》言枸杞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配合桑叶、菊花,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清肝明目。
阅读:1.2W
甘草猪肺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百日咳、肺癌、肺结核、肺脓肿、肺热咳嗽、肺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肺阴虚证、干咳、痰黄、咳唾。
阅读:1.2W
竹叶茅根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前列腺炎、尿涩、尿痛、尿血、腰酸、胀痛、大便不畅。
阅读:1.2W
当归生姜羊肉汤·第七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寒疝、寒湿体质、虚劳、阳虚体质、腹痛、里急、疝气、疝证、胁痛、中寒。
别名:小羊肉汤、当归汤。
阅读:1.2W
补阴升提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伤阴、便血、唇红、面红、下利、虚阳浮越、肛门不闭。
阅读:1.2W
薄荷馎饦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反胃、呕吐。
阅读:1.2W
黑木耳治产后虚弱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产后抽搐、产后虚弱、手足麻木。
阅读:1.2W
薏苡仁粳米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癌。
阅读:1.2W
椒肾羹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下焦虚寒。
阅读:1.2W
活血化瘀适用靓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阅读:1.2W
罗汉果糙米粥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脚气、胃溃疡、噎膈、失眠、瘦弱、体虚。
阅读:1.2W
菊苗粥·第二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清目宁心。
阅读:1.2W
黄芪粥·第二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内伤、疮痈不愈、创口不合、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水肿、自汗、劳倦、体虚。
临床应用:黄芪又称黄耆,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气药之长,故名。近代医学对黄芪研究颇多,对心脏有增强收缩力的作用,常服黄芪,对改善心肺功能有一定帮助。黄芪有利尿作用,对水肿者起到补虚消肿的效果。无论在实验上或临床上,黄芪对慢性肾炎有治疗作用。黄芪制剂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服用后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中药方剂玉屏风散以黄芪为主药,对气虚者易患感冒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黄芪尚有强壮作用和加强性腺激素作用。故历代都称"黄芪能补五脏诸虚",如强心、护肝、健脾、补肺、益肾。实证及阴虚阳亢者忌食。
阅读:1.2W
洋参莲肉汤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气阴亏虚、多梦、乏力、口干、面色无华、气短、失眠、心悸、自汗、倦怠、脉无力、脉细弱、舌红、舌津少、苔少。
临床应用:心悸气短,自汗,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少寐多梦,口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弱无力。
阅读:1.2W
菊花荷叶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肝火上炎、便秘、口干、口苦、面红、面红目赤、目赤、尿黄、偏头痛、失眠、头痛、心烦、脉弦数、脉有力、舌红、苔黄、易怒。
临床应用:气郁痰结,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偏头痛菊花清热平肝,清头明目;荷叶清利头目。两药合用有清热平肝、清利头目之效。
阅读:1.2W
人参三七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不寐、疲劳、多梦、乏力、纳呆、失眠、食欲不振、虚弱、久病、倦怠、劳倦、体虚。
阅读:1.2W
酸枣粥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心脾两虚、健忘、失眠、面色少华。
阅读:1.2W
麦枣桂圆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可用于:补虚敛汗。
阅读:1.2W
玫瑰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贫血。
临床应用:美容养颜
阅读:1.2W
脾胃不和适用靓汤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消化不良、内热、脾胃不和、食欲不振。
阅读:1.2W
延真膏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反胃、噎膈、大便干结、乏力、口干、气短、消瘦、咽干、饮食不下、脉弦细数、舌红、苔少、苔无、五心烦热。
阅读:1.2W
参术地黄膏·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纳呆、气血两虚、头晕、食少、心慌。
阅读:1.2W
黄芪茅根饮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脾肾两虚、乏力、泌尿系统感染、面㿠白、尿赤、尿涩、尿痛、气短、神疲、神疲乏力、余沥不尽、浮肿、脉细、舌淡、腰膝酸痛、腰下发凉。
临床应用:气虚血瘀,小便赤涩不甚,淋沥不已,劳累即作,时作时止,面色皖白,神气怯弱,腰以下冷,腰膝酸痛,浮肿乏力,舌淡,脉细。泌尿系感染黄芪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抗衰老、减少尿蛋白、提高人体应激能力等作用;白茅根有止血、利尿、抗菌、降血压、镇痛、抗炎等作用。共奏益脾温肾、利尿通淋之功。
阅读:1.2W
海带豆浆汁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急性乳腺炎。
阅读:1.2W
白参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多梦、乏力、肺脾两虚、面色无华、疲倦、气虚、失眠、食欲不振、阳痿、自汗、口渴。
阅读:1.2W
薄荷粥·第五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常用于:风热、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咽喉肿痛。
阅读:1.2W
青果佛手饮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胃癌。
阅读:1.2W
绿豆治菌蕈中毒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菌蕈中毒。
阅读:1.2W
山楂橘皮茶
小结:本方为药膳方,常用于:食积、食滞、纳差、纳呆、胃病。
各家论述:相传,此方创制于南宋绍熙年间,当时宠妃黄贵妃患病,久治不愈,张榜招医后,得一江湖郎中献此方,饮之遂愈。山楂,味甘、酸,性微温,可清食化积、行气散瘀。橘皮,味辛、甘,性温,宽中理气。二药合用,可消食化积、理气和胃。
阅读:1.2W
茉莉花茶·第三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痢疾、慢性结肠炎、腹泻。
各家论述:茉莉花,理气、开郁、辟秽、和中。治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
《本草再新》载其"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
《饮片新参》载其"平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茶饮。
阅读: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