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肠热腑实撮空理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肠热腑实、撮空理线、便干、大便干结、腹胀、汗出、脉沉实、脉有力、日晡潮热、神昏。
阅读:3.4W
肠胃热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热结、滑数脉、脾胃热、红舌黄裂、上脘热、肠证、热证、胃证、苔焦黄、下脘热、便秘、便结、大便秘结、发热、腹痛、腹胀、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苦、裂纹舌、脉沉实、尿短、尿黄、舌暗红、舌红、苔黄厚、苔黄腻、苔灰黄、脘胀、小便短黄。
病因:热结胃肠证是病邪蕴结不解所致热毒症的治疗,需区分邪结部位,有针对性的选择方药。温邪从口鼻而入,初客上焦,蕴于经络、凝滞气血,出现咽喉、颈项、颌下等部位红肿疼痛,甚至破溃糜烂,宜轻清泄热,化瘀通络,以解热毒。因病位在上,故用轻清达上之品;因邪气蕴结,凝滞气血,故佐以活血疏畅。
阅读:3.4W
燥热犯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卫分证、燥热、浮数脉、热证、燥证、鼻干、恶风寒、发热、干咳、汗少、喉痛、口干、皮肤干燥、舌干、舌红、苔薄白、痰少、咽干、咽喉干痛。
病因:湿热犯卫:湿遏热伏,气机阻滞,症见恶寒,身热不扬或午后热势加剧,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脘痞闷,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数。
阅读:3.4W
风热犯表涕多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涕多、浮数脉、恶寒发热、发热、汗出、喉痒、喷嚏、舌红、苔黄、涕稠、涕黄、涕浊。
阅读:3.4W
下丘脑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下丘脑功能障碍、厌食、记忆减退、神志异常、失眠、嗜睡、睡眠障碍、体重下降、消瘦、意识障碍。
病因:下丘脑综合征是一组以内分泌代谢障碍为主,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轻微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因各种原因导致下丘脑受损所致。
阅读:3.4W
大肠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肺系紊乱、脾胃紊乱、舌白、大肠证、肺脉、舌前异常、肺证、脾证、太商庚金、寅申相火、便秘、大肠、大肠病、便结、便溏、便稀、喘逆、大便不爽、大便秘结、呃逆、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口干、口渴、里急后重、尿短、尿量异常、尿少、脓血便、呕吐、皮肤干枯、水样便、脘腹胀痛、泄泻。
疾病预后:肠道感受外邪或为饮食所伤等,出现肠道和大便异常的病证。大肠为传导之官,其功能主要是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有病,主要表现于大便方面。
阅读:3.4W
风瘫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证、瘫痪、乏力、挛急、四肢麻木、无力、项强。
病因:系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致四肢萎弱无力。
阅读:3.4W
温病正虚未复胃肠阴液亏虚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温病、阴液亏虚、正虚未复、唇裂、大便秘结、口干、舌红、苔光剥、苔少、咽干。
病因:滋养胃肠是用养阴增液之品以治疗胃肠阴液亏虚者.证见口干咽燥或唇裂,大便秘结,舌光红少苔.代表方如益胃汤,增液汤。
阅读:3.4W
风寒挟惊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寒、惊证、风证、寒证、胆怯、烦躁、惊悸、面青、身热、睡眠不安。
病因:感冒,邪气未解,复为惊异所触,故见心惊胆怯,睡卧不安,身热烦躁,面色青赤之证。
阅读:3.4W
前庭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眩晕、眼震。
病因:是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为站立或步行时躯体易向患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走时更为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正常。此外有明显的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多见于 Meniere病、桥小脑角综合症等。
阅读:3.4W
血瘀指甲变异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血瘀、指甲变异、有恙。
病因:多发生于外伤之后,或由先天禀赋,使瘀血阻滞络脉,不能荣养于甲,爪甲得不到濡煦,故渐呈钩状。
阅读:3.4W
下瘀血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滞血瘀、蓄血、瘀血、瘀血阻滞、产后腹痛、拒按、压痛。
病因:下瘀血汤是一种药,主治产妇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滞等。
阅读:3.4W
支气管哮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哮喘、支气管、弦数脉、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病、右心房肥大、鼻痒、大汗、端坐呼吸、烦躁、干咳、汗出、呼吸困难、厥冷、咳嗽、咳痰、流涕、面苍白、泡沫痰、喷嚏、山根竖纹、痰稠、痰黏、哮鸣、心下痞硬、胸闷。
病因: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阅读:3.4W
白通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阴、格阳、里阴、阴寒、微脉、少阴病、少阴太阴合病、太阴病、心力衰竭、恶寒、脉微细、面红、蜷卧、嗜睡、手足逆冷、下利。
病因: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阅读:3.4W
阴虚火旺小儿紫癜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小儿紫癜、阴虚火旺、细数脉、鼻出血、鼻衄、便干、齿衄、盗汗、低热、地图舌、尿赤、尿黄、尿血、少眠、舌红、手足心热、苔少、苔无、心烦、牙龈出血、紫癜。
病因:亦称紫斑。属中医学血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相似之处。
阅读:3.4W
大肠湿热苔黄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大肠湿热、苔黄腻、弦滑数脉、腹痛、肛灼、里急后重、尿赤、尿短、脓血便、苔腻、小便短赤、泄泻。
病因:乃由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湿滞不运,蕴久化热;或夏秋之际,因过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正气不支,复受暑湿之邪,内外相招,湿热下注于大肠,大肠传导失司,秽浊之气熏蒸于上,而见舌苔黄腻。兼见腹痛下利,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或有寒热等。
阅读:3.4W
阴阳两虚糖尿病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糖尿病、阴阳两虚、沉细脉、脉无力、面黑、尿频、尿浊、舌淡白、苔白、形寒、阳痿、腰膝酸软、肢冷。
阅读:3.4W
表里实寒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里共证、实寒、淡白、寒、不渴、腹痛、拒按、口淡、喜温、泄泻。
阅读:3.4W
正疟疟疾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疟疾、正疟、弦脉、乏力、寒战、汗出、口渴引饮、面红、舌红、伸欠、苔白腻、苔黄腻、头痛、壮热。
备注:若口渴甚,可加葛根、石斛;若胸脘痞闷,苔腻,去参、枣,加苍术、厚朴、青皮;若烦渴,苔黄,脉弦数,去参、姜、枣,加石膏、花粉。
阅读:3.4W
痰热壅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痰热、壅盛、滑数脉、数脉、热证、痰证、鼻煽、抽搐、喘息、唇干、动甚、恶心、发热、烦渴、烦躁不安、高热、口干、口渴、脉长滑、面红、呕吐、气喘、气促、气急、舌红、舌红绛、神志模糊、四肢抽搐、苔黄腻、痰稠、痰黄、痰鸣、痰黏、头痛、妄动、项强、谵语。
病因:痰热壅盛,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黄黏痰、痰黏稠不容易咳出来,或者有些患者会出现咯脓血痰,有部分患者会伴有喘息、气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以上症状就属于痰热壅肾之症,可以用上述所讲的具有清气化痰、清热解毒功效的一些中成药,或者是一些中草药熬水喝,起到清肺化痰的功效。
阅读:3.4W
体质性低血压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低血压症、神疲、瘦弱、头痛、头晕、晕厥。
病因: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常具有家族遗传史。可无自觉症状,偶然体检时发现,也可出现精神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容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等疾病,其原因为体质较差,心脏功能较弱,心搏出量少,故以收缩压降低为主,但一般不会低于80m mHg。防治方法首先在于端正认识,解除顾虑。其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三是可选食疗调理,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阅读:3.4W
邪正相持鼻腔癌鼻窦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腔癌鼻窦癌、邪正相持、有恙。
备注:可加用人参、灵芝、冬虫夏草等以扶正,加用半夏、薏苡仁、山慈菇、重楼、浙贝母等以祛痰散结。总宜固护正气为本,促其向愈,切勿妄伤本源,以致促岩进展。
阅读:3.4W
血瘀耳窍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耳窍证、血瘀、涩脉、耳闭、耳痔、耳聋、耳闷、耳鸣、耳胀、舌暗、舌瘀斑、听力下降。
病因:因瘀血痹阻耳脉,或久病入络,壅滞瘀结所致。
阅读:3.4W
阴津不足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津亏、阴虚、细数脉、绛舌光莹、绛舌无苔、津亏、便干、大便干结、口干、口渴多饮、尿赤、尿黄、舌红、苔淡黄、消谷善饥、咽干。
阅读:3.4W
肝血虚证耳聋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耳聋、肝血虚证、细脉、多梦、耳鸣、目干、舌淡白、视力模糊、视力障碍、眩晕。
病因:因血液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以致肝失藏血之职,症见耳鸣如蝉,听觉欠聪,劳累或午后加重。
阅读:3.4W
腔隙性梗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复视、共济失调、耳鸣、梗死、失语、眼震。
病因: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梗死灶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这种梗死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
阅读:3.4W
风热伤鼻鼻出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出血、风热伤鼻、浮数脉、数脉、鼻干、鼻膜溃烂、鼻衄、鼻气热、地图舌、烦躁、喉痛、咳嗽、口干、舌红、身热、苔少、痰少、血色鲜红。
阅读:3.4W
阳明津伤肠燥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燥、里阳、伤津、大脉、虚脉、长脉、上脘燥、肠证、津亏、里证、阳盛、燥证、下脘燥、大便困难、发热、口干、舌干、嗜睡、苔少、小便自利、自汗。
病因:阳明津液内竭,肠燥失于濡润引起发热,大便千涩难下。
阅读:3.4W
脑性瘫痪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病、瘫痪、癫痫、行为异常、言语障碍、意识障碍、震颤、智力低下。
病因:脑瘫(Cerebral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阅读:3.4W
桂枝加芍药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寒湿、里阳、里阴、脾虚、太阳中风、桂枝证、芍药证、太阳病、太阳误下、太阳阳明合病、太阴病、阳明病、腹痛、腹胀、呕吐、下利、饮食不下。
病因:脾伤气滞络瘀。
阅读:3.4W
甘遂半夏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阴虚证、气血不畅、水邪、胃阴虚证、燥邪犯肺、伏脉、半夏证、腹水、甘草证、肝硬化、留饮、肝肿、下利、心下痞。
病因:病者留饮,停蓄中腹肠间,饮抑阳气,脉沉不起,血行不畅,故见伏脉。留饮未服攻逐水饮药之前,病人欲自利,下利后,病人反觉痛快,此留饮欲去也。今虽下利,脘腹并不舒服,反而出现脘痞硬满的感觉,此留饮复聚之症,欲去不尽,留而内蓄所致。
阅读:3.4W
厚朴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宿食、痰饮、便秘、肠梗阻、喘咳、反胃、寒湿痢、帕金森病、神经症、消化不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饮、腹胀、咳喘、咳逆、咳痰、满闷、呕吐、气喘、痰鸣、胸腹痞满、胸腹胀痛、胸胀、咽梗、胀气。
阅读:3.4W
火毒蕴结足趾溃烂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火毒蕴结、足趾溃烂、夜甚、灼痛。
病因:久受寒湿,或严寒涉水,寒湿下受,以致寒凝络痹,血行不畅,阳气不能下达,寒湿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或过食膏梁厚味,辛辣炙炖,以致肠胃机能失调,火毒内生;或过服温肾壮阳药物,房劳过度,以致邪火灼阴,水亏不能制火。以上三者成因虽异,但均导致火毒蕴结,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而发病。
阅读:3.4W
变态反应性鼻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鼻炎、变态反应、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嗅觉下降。
病因: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种类型。
阅读:3.4W
营血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营分证、血分证、暑温、细数脉、弦细数脉、斑疹、春温、黄疸、惊厥、烂喉痧、心悸、闭经、便干、便结、便溏、便血、不安、不宁、抽搐、出血、喘息、唇淡、唇干、地图舌、多梦、呃逆、耳鸣、发斑、发绀、发狂、发热、乏力、烦躁、烦躁不安、高热、汗出、昏迷、肌肉痉挛、肌肉麻木、记忆减退、角弓反张、经迟、经色浅淡、经少、痉挛、镜面舌、久病、厥逆、渴不多饮、渴不欲饮、口干、口渴、溃脓、溃渗、两目上视、麻木、脉洪滑数、脉缓涩、脉无力、脉细滑数、脉细弱、脉细数、脉弦涩、脉弦细数、面白、面红、面色无华、面萎黄、目眩、尿赤、尿短、尿黄、尿血、脓臭、衄血、呕吐、呕血、气憋、气喘、气促、气短、情绪不稳、热反不渴、舌暗、舌淡白、舌红、舌红绛、舌绛、舌强、舌燥、舌紫绛、身热、神昏、神志模糊、声低、失眠、水肿、睡眠障碍、四肢抽搐、四肢拘挛、苔白腻、苔糙、苔淡黄、苔干、苔黄、苔黄燥、苔少、苔无、苔燥、体重下降、头昏、头痛、头晕、吐衄、吐血、无力、午后发热、下肢肌萎、项背强直、项强、消瘦、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心烦心悸、心悸不宁、胸腹灼热、血疱、牙关紧闭、咽干、咽弓赤络、夜甚、意识障碍、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躁扰、谵语、胀痛、疹、怔忡、肢体麻木、指纹紫、壮热、自汗。
病因:卫气营血是清代叶天士对温病辨证方法之一,可将症候分为卫气营血四种类型。叶天士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强调的是病邪的轻重缓急,以便于治疗,并非病邪真的入卫入气入营和入血。卫气营血辨证是临床上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这与伤寒六经辨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道理是一样的。在治疗上,卫分治疗多以辛凉轻平解表,气分阶段以清气解读,营分治疗以清营泻热,芳香通窍,血分治疗则以凉血清热为主。
阅读:3.4W
莱姆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沉加快、丘疹、恶心、发热、乏力、睾丸肿胀、关节红肿、关节积液、关节痛、关节肿痛、红斑、肌痛、淋巴结肿、呕吐、脾肿、头痛、畏寒。
病因: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阅读:3.4W
寒湿袭表背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背痛、寒湿袭表、沉紧脉、浮缓脉、恶寒、苔白腻、项背强痛。
病因:多为素体虚弱,寒湿乘袭太阳经,寒湿凝滞,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背部痛板滞,颈项强痛,肩胛不舒。
阅读:3.4W
风热郁滞肌肤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热、皮肤证、浮数脉、风证、热证、郁证、滞证、气血不畅、白疕、斑疹、风团、风痒、风疹块、结节、丘疹、血疳、银屑病、便干、出血、恶风、发热、口渴、脉浮数、皮肤脱屑、皮疹、瘙痒、舌尖边红、苔黄、小便短赤、咽干、灼热。
病因:多因风、热、染毒,以及禀赋不足所致。
阅读:3.4W
寒邪凝滞肛门痈肿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肛门痈肿、寒邪凝滞、沉紧脉、倦怠、懒言、少气、食少、形寒、肢冷。
病因:多由忧伤脾,房劳伤肾,先致元阳受损,寒邪阴毒凝滞肛周而成。发病经年累月,肿物形成缓慢,不红不热,按之坚硬如石,溃后脓清如污水,形寒肢冷,倦怠少气,脉沉紧是其特点。
阅读:3.4W
阴虚挟湿带下过多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带下过多、阴虚挟湿、细数脉、赤白带、带下稠、带下多、带下黄、地图舌、多梦、耳鸣、汗出、烘热、口干、舌红、失眠、睡眠障碍、苔黄腻、苔少、头晕、五心烦热、咽干、腰腿酸软、阴痒、阴灼。
病因:西医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与带下过多临床表现类似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阅读:3.4W
食管损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食道、损伤、发热、流涎、呕血、上腹痛、吞咽困难、吞咽痛、胸痛、咽膜水肿。
病因:食管损伤是一种常由于器械或异物引起的以食管破裂、穿孔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急性纵隔炎、食管胸膜瘘,并可能致死。根据食管损伤的部位分为颈部食管损伤、胸部食管损伤和腹部食管损伤。
阅读:3.4W
儿童期糖尿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糖尿病、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血红蛋白增多、血糖降低、血糖升高、矮小、多饮、恶心、发育迟缓、腹痛、关节痛、昏迷、肌痛、黏膜干燥、尿多、尿量异常、呕吐、皮肤干燥、食多、食欲亢奋、嗜睡、体重下降、头昏、血压降低。
病因: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餐和消瘦。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导致眼及肾脏受累。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学齢期和青春发育期多见,无性别差异。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又称为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又称为Ⅱ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病,激素受体异常,糖耐量减低。儿童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目前,小儿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有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正常人。
阅读:3.4W
风痰入络急性脑梗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痰入络、急性脑梗死、浮数脉、半身不遂、关节酸痛、肌肉麻木、口眼歪斜、流涎、麻木、舌謇、舌强、手足拘挛、手足麻木、苔白。
阅读:3.4W
甘草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少阴客热、少阴客热犯咽、甘草证、咽喉肿痛、咽膜红肿。
病因:少阴客热,循经上扰。
阅读:3.4W
急性咽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咽炎、白细胞减少、恶寒、发热、干咳、喉核水肿、喉痛、喉痒、呼吸困难、急性面容、颈淋巴结肿、淋巴结肿、声嘶、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四肢酸痛、痰黏、头痛、吞咽痛、压痛、咽干、咽喉干痛、咽膜充血、咽痛、咽灼、夜甚、肿胀、灼热。
病因: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部的淋巴组织亦常常被累及。炎症可以波及整个咽部,或者仅仅局限于鼻咽、口咽或者喉咽的一部分。此病可以为原发性,也可以继发于急性鼻窦炎或者急性扁桃体炎之后。
阅读:3.4W
阴阳两虚远视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阴阳两虚、远视、沉细脉、舌淡白、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白、形寒、肢冷。
病因:多因阳气虚弱,神光不能发越于外而远照,故视远较模糊。阴精亏耗,光华不能聚敛,故视近亦昏蒙。
阅读:3.4W
肺吸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型并殖吸虫病、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咯血、咳嗽、咳痰、痰赤、胸痛。
阅读:3.4W
阴寒内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内寒、阴寒、沉迟脉、沉紧脉、沉脉、牢脉、数脉、弦紧脉、右尺结、左关动、尺濡、寸迟、寒证、便秘、便溏、不渴、唇淡白、大便困难、恶寒、腹冷痛、腹痛、拘急、拒按、口淡、脉有力、面泛红、囊缩、尿多、尿量异常、蜷卧、舌淡白、手足不温、苔白、苔薄白、疼痛、喜温、小便清长、形寒、肢冷。
病因:指阴寒之邪凝滞胃肠、阻滞气机,阻遏脾阳正常升发所致的病证
阅读:3.4W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表证、寒热往来、太阳表郁、太阳伤寒、微脉、桂枝证、麻黄证、太阳病、太阳误汗、太阳误吐、太阳误下、发热恶寒、面红、瘙痒、往来寒热。
病因: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阅读:3.4W
阳明腑实腹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腹胀、阳明腑实、数脉、便干、大便干结、腹痛、拒按、口渴多饮、面红、尿赤、尿黄、舌红、身热、苔黄燥、脘痞。
阅读: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