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习惯性便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老年、习惯性便秘、有恙。
病因:1.与年龄有关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此外,高年老人常因老年性痴呆或精神抑郁症而失去排便反射,引起便秘。
2.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此外,老年人由于进食少,食物含热卡低,胃肠通过时间减慢,亦可引起便秘。有报道显示,胃结肠反射与进食的量有关,1000cal膳食可刺激结肠运动,350cal则无此作用。脂肪是刺激反射的主要食物,蛋白质则无此作用。
(2)排便习惯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3)活动减少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
患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者易出现便秘。
4.肠道病变
肠道的病变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此类病变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碍。
5.全身性病变
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
6.医源性(滥用泻药)
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造成肠道黏膜神经的损害,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导致严重便秘。此外,引起便秘的其他药物还有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类药、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
阅读:2.8W
骨关节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骨关节病、肥大、高凸、大便困难、方形甲、骨擦音、骨节变形、关节变形、关节僵硬、关节肿胀、活动不利、肌萎、截瘫、酸胀、小便困难、休息痛、压痛、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肿大。
病因:骨关节病一般指退行性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好发于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过度负重或使用这些关节,均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发生。
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阅读:2.8W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消化不良、嗳气、腹胀、焦虑、神志异常、抑郁、早饱。
病因: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原因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胃、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上胃肠道运动功能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等诸方面。不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其他器官病症和某些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甚至恶性肿瘤早期也可以出现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因此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应持谨慎的态度,对患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后确实没有发现其他异常,还须除外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才能作出本病的诊断,对于初步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也应随诊观察。
阅读:2.8W
急性白血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白膜、扁桃体肿、出血、发热、高热、喉痛、急性面容、经多、口膜肿胀、溃疡、淋巴结肿、面苍白、黏膜出血、吞咽痛、咽痛、中性粒细胞减少、紫癜。
病因: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1.贫血贫血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患者就诊时即有重度贫血。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出血半数以上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3.发热发热亦可为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主要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和白血病本身发热有关。多数患者在初诊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
4.浸润
(1)淋巴结和肝脾大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 T细胞急淋。
(2)骨骼和关节疼痛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骨骼剧痛。
(3)皮肤和黏膜病变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表现为牙龈增生或肿胀,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硬结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 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神经、脊髓瘫痪甚至死亡等。
(5)绿色瘤又称粒细胞肉瘤或髓母细胞瘤,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鼻旁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6)睾丸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 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主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
(7)其他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约10% ALL(多为 T-ALL)患者可出现前纵隔(胸腺)浸润,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或上纵隔综合征。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肾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
阅读:2.8W
精神疾患相关性头晕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精神性疾病、头晕、心悸、汗多、焦虑、恐惧、纳差、神志异常、睡眠困难、睡眠障碍、疼痛、畏寒、眩晕、易激惹、易疲、易醒、抑郁。
病因:通常情况下,焦虑主要是由与神经耳科疾病相关的前庭事件(例如,旋转性眩晕)所诱发。一旦焦虑被诱发,就会产生头晕和其他躯体症状,精神心理机制则维持了上述症状。
Staab指出了惊恐障碍和精神性头晕之间的相同点,即两者都涉及对厌恶性生理感觉的调节性威胁反应。此外,气质和 CSD的研究发现,心因性 CSD(主要是惊恐障碍)与惊恐/焦虑特征显著相关,神经耳源性 CSD(恐惧行为更少)与恐惧/焦虑气质的联系较弱,而交互性 CSD(同时有广泛性焦虑障碍)与神经症相关。
阅读:2.8W
恶性胶质细胞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共济失调、脑癌、偏瘫、呕吐、视力障碍、头痛、言语障碍、意识障碍。
病因:恶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多形胶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母细胞瘤等。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4%。主要为神经胶质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和极性成胶质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是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还可见到血管瘤(包括血管网织细胞瘤)、囊肿、畸胎瘤、结核瘤、转移性肿瘤等。儿童及青少年好发,特别是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病人常以分化较差的极性成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为多,成年病人则以星形细胞瘤为多。儿童患者病程短、进展快;常在较短时间(数周至数月)内即引起严重的脑干症状;成年患者病程长、进展慢,可数月甚至1年以上始出现严重的脑干症状。各种肿瘤在脑干中分布的部位略有不同,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脑干的各部位,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则分布于导水管的被盖部位和第四脑室底。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类。一般症状以后枕部头痛为常见。儿童常有性格改变,不少病人伴有排尿困难。颅内压增高常不是脑干肿瘤的首发症状。因此,对于进行性交叉性麻痹或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合并锥体束损害,无论有无颅内压增高均应首先考虑脑干肿瘤的可能。脑干肿瘤的局灶性症状随肿瘤的部位而异,由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明确划分具体部位如中脑或桥脑实际上是困难的。
阅读:2.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