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疱疮、脐窝、丘疹、发热、红晕、肌痛、结痂、溃疡、脓疱、水疱。
病因:牛痘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传染病,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它的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该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染给人类,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患者皮肤上出现丘疹,这些丘疹慢慢发展成水疱、脓疱,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历史上该病的病例多在欧洲出现,尤以英国为最多。而该病毒可在牛只、猫只以及田鼠等身上找到。人类患病的个案极少,潜伏期为9-10日,但对患有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来说,感染牛痘病毒足以致命。根据 WHO目前的报告,本病现已在全球消失。牛痘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牛产生轻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该病毒,只会产生轻微不适,并产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18世纪后,牛痘用作免疫接种以预防高传染性的天花,也是免疫接种的首度成功案例。
阅读:3.0W
疱疹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斑疹、泡疱、有恙。
病因:疱疹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表面是由162个壳微粒组成的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 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的周围有一层脂蛋白包膜,病毒外周直径是150-200nm。
(2)除 EB病毒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3)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疱疹病毒主要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疱疹病毒有α、β、γ三个亚科,与人类感染有关者包括以下几种:
1. HHV-1单纯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属α疱疹病毒。HSV-1的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半岁以后的婴幼儿,大多呈隐性感染,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内。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疱疹性湿疹、疱疹性脑炎等。疱疹性脑炎多发生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死亡率可达70%。
2. HHV-2单纯疱疹病毒第二型(HSV-2),属α疱疹病毒。HSV-2的原发感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可潜伏于骶神经节内,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
3. HHV-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α疱疹病毒,会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水痘是儿童的多发性传染病,带状疱疹是成年人的一种散发性疾病。
4. HHV-4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属γ疱疹病毒,是一种淋巴细胞病毒,会引起人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与伯奇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发病有关。
5. HHV-5巨细胞病毒(CMV),属β疱疹病毒。可以引起先天性感染,妊娠期感染者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此外,CMV还可能有致癌作用。
6. HHV-6玫瑰疹病毒(Roseolovirus),属β疱疹病毒。会造成第六症,即小儿急疹(婴儿玫瑰疹)。原发感染后与其他疱疹病毒一样,可造成潜伏感染。
7. HHV-7与 HHV-6相近,属β疱疹病毒。引起的症状也大致相同。
8. HHV-8是猴病毒属(KSHV),属γ疱疹病毒。在卡波西肉瘤和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组织中可发现。
阅读:3.0W
老年痛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老年、疼痛、焦虑、神志异常、抑郁。
病因:老年人全身疼的原因比较多,但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疼痛,叫骨质疏松性骨痛,最常见于腰背部疼痛,可以出现两肋处的疼痛。如果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可以出现全身性的疼痛、无力,甚至影响睡眠。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或者结缔组织性疾病,像类风湿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关节,出现全身类风湿性关节导致全身疼痛,这也是全身疼痛比较常见的原因。
三、脊柱关节病,像老年性关节病或者退行性骨关节病,可以累及全身好多的关节,从而反应到全身多处疼痛。
四、恶性肿瘤引起的全身性转移,而引起全身性疼痛。
五、发热,发热以后可能出现全身的疼痛。
六、病原体或者病毒感染,可引起全身的疼痛、不适。
阅读:3.0W
先兆子痫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妊娠期、子痫、蛋白尿、晨呕、抽搐、恶心、高血压、昏迷、尿量异常、尿少、呕吐、上腹痛、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水肿、头昏、头痛、头晕、血压升高。
病因:指妊娠24周左右,在高血压、蛋白尿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者称为先兆子痫。中医认为,多因孕妇脏气本就虚弱,加之妊娠,以致精血不足,肝阳偏旺,上亢为患。西医病名。现中西医结合临床常用。指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mm汞柱(21.3 kPa)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痫。多因孕妇脏气本弱,因妊益虚,以致精血不足,肝阳偏旺,上亢为患。常见有肾阴虚而肝旺者,症见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夜寐多梦、血压升高者,宜滋益肝肾,平肝潜阳,用钩藤汤《证治准绳》:杜仲、牛膝、菊花、黄芩、桑寄生、白芍、天麻、钩藤、蝉退);若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而发生水肿者,宜健脾利湿消肿,用茯苓导水汤;若肝郁化热兼见口苦咽干目眩者,宜清热平肝潜阳,用羚羊钩藤汤。参妊娠眩晕条。
阅读:3.0W
猫咬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猫、咬螫、红肿、疼痛。
病因:一旦被狗、猫咬伤,重要的是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凡是狗、猫咬伤,不管是疯狗、病猫还是正常的狗、猫(据文献报告,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正常的狗、猫的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找医生诊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万一找不到水源,甚至可以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随后再设法找水源。冲洗伤口
一是要快。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进入人体组织,沿着神经侵犯中枢神经,置人于死地。
二是要彻底。由于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
三是伤口不可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上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病毒会大量生长。伤口反复冲洗后,再送医院作进一步伤口冲洗处理,(牢记到医院伤口还要认真冲洗),接着应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千万千万不可被狗、猫咬伤后,伤口不作任何处理,错上加错的是不仅伤口不冲洗,而是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更有害,切忌长途跋涉赶到大医院求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阅读:3.0W
良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发性、乏力、肝肿、关节酸痛、脾肿、头晕。
病因: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归纳如下:
1.感染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水痘;立克次体感染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增多程度常与感染程度成比例,有化脓现象,增多更为明显,甚至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此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升以上或出现幼稚细胞
2.物理和情绪刺激物理刺激如冷、热、运动、剧痛、抽搐、创伤妊娠、电休克、缺氧等,情绪激动如忧虑、愤怒、惊吓过度兴奋等均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增高。
3.炎症及组织坏死风湿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幼年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血管炎等中性粒细胞可增多,如合并感染则更易发生其他炎症如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甲状腺炎,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血栓栓塞性疾病等亦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4.肿瘤胃、肺、肝、胰腺、乳腺、子宫、肾癌等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呈类白血病反应,并可作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plasticsyndrome)表现之一。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病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5.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急性痛风、子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6.中毒和变态过敏反应一些化学品和药物如铅汞、砷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洋地黄类、5-羟色胺组胺、肝素、氯酸钾、乙酰胆碱等,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激活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7.急性失血及溶血急性失血后2h即可见白细胞增多,胸腔、腹腔、关节腔、蛛网膜下隙及颅内出血时,白细胞增多更显著。宫外孕破裂,肝、脾破裂,白细胞增多也明显大量急性溶血时,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达到类白血病反应程度。
8.血液病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出现幼粒细胞;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亦明显增多,可达100×109/升以上,成熟中性粒细胞约为90%;巨幼细胞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以及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9.其他手术后12-36h即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手术范围、失血多少及组织损伤程度成比例。脾切除后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可呈类白血病反应,此等变化于脾切除后短期内出现亦可迟至数月后始出现,多在数周内恢复亦有持续数月或数年才消失输血反应也可致白细胞增多。
阅读:3.0W
关节病型银屑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骨关节病、银屑病、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升高、血沉加快、贫血、丘疹、晨僵、发热、肝肿、关节变形、关节不利、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关节肿痛、活动不利、畸形、淋巴结肿、脾肿。
病因:关节病型银屑病一般指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有银屑病皮疹并伴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有关节强直。约75%的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的患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
阅读: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