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交感神经、颈椎病、偏头痛、声带疲劳、消化不良、心悸、心律失常、嗳气、半身汗、鼻塞、恶心、耳鸣、耳塞、发凉、发热、腹泻、腹胀、汗多、肌肉麻木、记忆减退、口干、流泪、麻木、目干、目涩、目胀、呕吐、仆倒、舌不知味、神志不清、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睡眠障碍、疼痛、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头晕、头重、畏寒、味觉下降、胸闷、眩晕、血压波动、咽梗、注意涣散。
病因: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阅读:3.1W
假膜性肠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假膜、肠炎、白细胞增多、谵妄、便血、发热、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高热、精神萎靡、黏液便、尿量异常、尿少、呕血、气促、食欲减退、手足不温、脱水、心动过速、意识障碍。
病因:假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通过以下机制起到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1) H202作用;
(2)细菌毒素作用;
(3)占位性保护作用;
(4)有机酸的作用;
(5)争夺营养作用。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肺慢性疾病等。
阅读:3.1W
粒细胞缺乏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高热、口臭、溃疡、咽痛。
病因:粒细胞缺乏症一般指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0×109/A升(4000-10000A立方mm);健康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为2.0-7.5×109/升(2000-7500/立方mm)左右。若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多次检查)低于4×109/升(4000/立方mm)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或稍低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升(1500/立方mm)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只有白细胞数低于2×109/升(2000/立方mm)而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或完全消失才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这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已降至0.5×109/升(500/立方mm)以下。
阅读:3.1W
胃肠实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实热、沉脉、迟脉、滑数脉、脾胃实热、白苔边黄、红舌黄腻、绛紫焦黄、上脘实热、肠证、胃证、下脘实热、紫舌黄燥、便秘、便干、便结、不畅、潮热、大便不通、大便秘结、烦渴欲饮、烦躁、肥胖、腹痛、腹胀、腹胀腹痛、汗出、汗多、拒按、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口渴、口渴欲饮、口舌生疮、脉沉实、脉沉实数、脉滑实、脉有力、面红、面色发红、尿赤、尿短、尿黄、尿量异常、尿少、脐腹痛、气粗、日晡潮热、舌红、身热、神志模糊、声重、手足汗、苔干、苔厚腻、苔黄厚、苔黄腻、苔黄燥、疼痛、体重增加、消谷善饥、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循衣摸床、牙龈肿痛、谵语。
病因:因嗜食辛辣炙煿,或五志怫郁化火,壅滞胃肠所致。
阅读:3.1W